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社会工作者

2018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认知行为理论的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慈祥的世界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社会工作者考试了吗?我爱学习网诚意整理“2018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认知行为理论来源”,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认知行为理论来源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知识点】认知行为理论来源与观点

一、认知行为理论来源

认知行为理论是折衷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外在行为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其二是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一,在认知情绪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

第二,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即人们有时会不加思考地按照既有的模式行动.

第三,根据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情绪行为。注意:它由埃里斯提出A 代表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 代表对诱发性事件的认知和信念(Beliefs); C 代表个体的情绪行为反应或结果(Consequences)。

第四,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第五,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

频道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

广西2017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合格标准

2017年贵州省(1134人)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社会工作者报名

社会工作者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