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爱笑的钢笔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和资讯又更新了哦!我爱学习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各省民政工作创新摘要”,本网站将会继续为大家更新更多资讯,请各位考生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各省民政工作创新摘要

北京

颁布全国第一部社区管理与服务地方性标准

2017年9月,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联合颁布《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66-2017)。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社区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标准,从社区的基本要求、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人员要求、基础保障、安全应急、环境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对社区管理与服务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开展全市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部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在《民政部参阅文件》(民阅〔2017〕52号)中向全国予以转发。《规范》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等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对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天津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士兵服务保障工作

天津市以解决退役士兵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落实相关政策待遇为着力点,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为关键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成效显著。提高政治站位,三方联动合力推进。坚持从高度看、从深处想、从实处做,多方联动抓紧抓实。一是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退役士兵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倾听诉求。二是部门协同推动。将市委、市政府20条措施分解到民政等19个部门,细化43项任务,明确牵头主办、配合会办具体职责。三是全市上下联动。市委书记深入基层突击暗访,市长深入信访等部门实地检查,分管市领导牵头协调部署工作,召开服务联络站建设现场会,各区党委、政府深入街道(乡、镇)督导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三管齐下解难帮困。坚持目标需求、问题导向,选准突破口,精准施策。一是完善政策抓落实。统一城乡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建立60岁以上优抚对象生活困难定期补助机制,实施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培训纳入全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二是搭建平台搞服务。建立了市、区、街(乡、镇)、社区四级复退军人服务联络站5546个,开展上门入户、政策解答、帮扶解困等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暖兵心。对重病、重残和生活困难退役士兵开展全覆盖、经常性走访慰问,让退役士兵感到特别关心、享受特别尊重。狠抓常态管理,三大机制保证长效。坚持紧贴实际,持续用力,严抓严管,务求实效。一是实行战区体制。强化属地管理,确保问题解决在当地、政策落实到基层。二是实行考核机制。将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综治考核,列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实行问责机制。对工作不到位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倒查责任,严肃追责。

河北

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2017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66号),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民政部门负责,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扶贫等部门和残联组织参加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并且贫困县协调机制负责人要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乡要依托本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一门受理平台(窗口),村级要进一步完善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简化办理流程,明确各业务经办主体责任和办理时限,加大问责力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河北省民政厅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探索形成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一是农村低保精准认定精准核查是实施精准兜底脱贫的基础,是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的关键。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低保精准认定精准核查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冀办字〔2017〕28号)。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副部长宫蒲光都对河北省出台的指导意见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个指导意见既坚持改革创新,又具有可操作性,要求适时在全国总结推广。二是今年3月,河北省民政厅会同省扶贫、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省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工作方案》,2017年至2020年,在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基础上,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增长系数,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每年10%的幅度调整提高。

山西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山西省民政厅按时圆满完成了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3个阶段的任务,不断推进全省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卫计委、省质监局、省老龄办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全省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时间表、任务图,细化了责任分工,梳理了重点工作。二是集中培训、全面摸底。山西省民政厅及时组织市县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业务人员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养老工作重要讲话摘编》等文件资料,提高了认识,领会了精神,掌握了方法。三是自查自纠、明确责任。全省养老机构机构资质、运行管理、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管理、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洗涤、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心理疏导、文化娱乐、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多方面进行了逐一自查。四是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带队,深入辖区内养老机构进行了信息抽查、核查和督查,并对照问题清单逐条分析梳理,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五是综合评估、对标达标。省民政厅委托普亲老龄产业发展集团,随机抽取了全省30家养老机构进行服务质量大检查数据核查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进一步明确了整治方向。六是落实整改、提升质量。专项行动进入整改阶段后,省民政厅要求各市针对自查核查的结果,尽快提出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务必按期完成整改。

内蒙古自治区

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全部“清零”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清零”实行全覆盖督导,全力推进安置遗留问题解决。各盟市民政部门,对本地区安置遗留问题认真梳理,逐人建档立卡,并针对退役士兵不同情况,因人施策,严格落实安置法规政策。针对应安置安置的,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实际,开发适合退役士兵的岗位进行安置。呼和浩特市政府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方式,一次性解决城管合同制(十年合同)岗位400个 ;包头市采取了事业单位编外管理、市属国有企业、公安辅警、城管等接收安置的办法;巴彦淖尔市采取在机关设置公益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公开岗位、公开待遇,退役士兵自愿认选岗位。对于不接受政府安置的,各地积极引导办理自谋职业,并提供创业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针对安置后未上岗的,区别不同情况分类解决。对于本人不服从安置去向的,各地与本人见面进行说服教育,并督促其尽快到安置单位报到、上岗。对于接收单位既不给安排具体工作岗位,又不给发工资等待遇的,各盟市委、市政府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督促接收单位尽快落实工作岗位、安排上岗。针对拒收或变相拒收的,盟市党委政府分别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讲明安置政策和社会责任,责令限期改正。通过上述努力,全区安置遗留问题实现了“清零”目标。

辽宁

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建设

辽宁省政府制定出台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四年滚动计划,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同时省民政厅联合省公安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老龄办于4月印发了《全省2017年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启动了全省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组织养老机构深入开展整治工作。一是对照115项检查指南,全省所有养老机构针对存在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对照清单逐项整改。二是各级民政部门针对辖区内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与消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积极沟通。三是省、市民政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督查工作,其中各市民政部门对辖区养老机构双随机检查941家,平均占辖区内养老机构数量的50.8% ;省级督查组现场检查养老机构191家,占全省养老机构总数的10.3%。四是分级组织开展养老机构负责人、消防负责人、养老护理员等专项培训,全省培训7000多人次。五是加大资金投入。2017年省级投入消防等整治资金5084万元,市县两级投入整治资金7067.3万元,养老机构投入1903.6万元。六是严肃处置整治不合格养老机构。在整治过程中,全省共下达整改通知单1214家,撤并养老机构51家,停业整顿81家,曝光1家。目前,全省不合格养老机构整治率达到100%,去除农村无许可的敬老院因素,综合整治合格率达到74.2%。

吉林

全面实施“幸福社区工程”

吉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指示要求,全面实施“幸福社区工程”。一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深化居民自治实践,探索城乡社区“微自治”,率先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二是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加强规范化建设;拓展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三是在全省社区深入开展“幸福学堂”创建活动。打造“社区阅读空间”,推进全民阅读 ;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促进全民健康 ;举办“社区大讲堂”,提升全民素养 ;开办社区“四点半课堂”,努力提升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四是加强人才队伍机制建设 ;将城乡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人才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社区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制度,着力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五是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推进社区服务方式和工作手段创新,推动社区服务管理向扁平化、精细化、人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基层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 ;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为保障、项目化运作为纽带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黑龙江

构建社会救助“10+1+N”综合体系

为确保社会救助“全面、精准”双兜底,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黑龙江省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案》(黑政办规〔2017〕44号,以下简称《方案》),以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坚持统筹协调、兜住底线、信息共享和精准救助的原则,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互融通,提升救助综合效能,构建了社会救助“9+1+N”综合体系(9为各项制度,1为社会力量参与,N代表救助对象)。该《方案》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8+1”制度体系基础上,把黑龙江省自有的取暖救助政策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了“9+1”体系框架。近期按照民政部殡葬改革的要求,又将“殡葬救助”纳入体系,进而形成“10+1+N”的体系格局,实现了现阶段救助制度全覆盖。并提出要以省级核对平台为主体,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申请救助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核对机制,在与公安、人社、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与住建、教育、卫生计生、金融证券、国土、税务、农业、扶贫、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突出省级层次信息核对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可以发挥省直部门数据全的优势,另一方面避免了市、县重复建设,实现了数据从基层来,核对结果从省里一个口子出。

上海

公益之新 建公益之城

上海市公益之城是由法人单位建设或运营,集聚各类公益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公益活动信息、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公益捐赠记录以及专业服务支持的志愿服务公益平台。目前,全市已发展公益基地700家,计划在2020年建成1万家。一是探索公益基地体系建设公益之城建设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上海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建设公益基地,统一公益基地的创建规范,共商共享基地申报系统和护照记录系统。二是开展公益基地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公益基地三年规划”课题研究,拟推动在市级层面出台《公益之城建设三年规划纲要》,进一步界定部门职责、树立公益护照的权威性,明确公益基地运作机制,加强社会动员和政策支持。三是建设公益上海”信息化平台。未来,“公益上海”系统将与教育系统的博雅网进行技术对接,与民政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双向互通。同时“公益上海”网站将与“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网”相融合,打造“公益上海社区版”,进一步推动社区公益服务开展。四是公益基地联动发展。128家公益基地通过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推动公益和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如上海已有19家医院成为公益基地,发挥在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的优势,促进公益服务专业化、科学化、便利化。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者考试简介

浙江2017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合格标准

中级社会工作者

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9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临考冲刺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