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解释/注释/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魏谟字申之,巨鹿人。在文宗太和七年(833)考中进士。同州刺史杨汝士做长春宫巡宫,文宗读到《贞观政要》,想到魏徵的贤德,下诏寻访他的后人,杨汝士举荐魏谟为右拾遗。魏谟风姿昂扬,身材高大挺拔,文帝深感诧异。
在此之前邕管经略使董昌龄冤杀了录事参军衡方厚,因而贬官为溆州司户。不久又调任硖州刺史,魏谟上疏评论说:“帝王发布号令施恩,赦免有罪的人,只有故意杀人的不赦。近来董昌龄专门杀戮无辜,事实彰明较著。受害人妻儿含冤负屈,远行万里投诉。到审问时董昌龄承认罪过,却未被判决处死,朝廷内外纷纷议论,认为这是违法曲断。现今又授予董昌龄州郡长官职务,让他又去治理地方,一再违乱典章制度,有背最根本的道理,我认为不可。”于是皇帝下命令将董昌龄改任为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是皇族宗室,因牵涉李训谋逆被叛处死罪,他有两个女儿被没收进后宫。魏谟上疏劝谏说:陛下登位以来,从不爱好声色之娱,至今十年以来,从未采选宫人。自近数月以来,皇上慕恋渐改,关注女伎乐舞,教坊一百人、二百人选用不止,庄宅司没收、采买的事,略有所闻。日前又召取李孝本女儿进宫。陛下与她同宗一姓,恩宠于她算什么名份?这件事情极其有损陛下谨慎持重的美名,连累陛下招致恶名。谚语说:‘止住寒冷不如多着皮裘,平息谤议不如加强修身。’敬望陛下明察不惑,崇尚名传千载的大德,抛弃一时的嗜好。”上疏见效,文宗当日就放出了李孝本的女儿。先前,皇帝对宰相说,当年太宗皇帝得到魏征,让他补正自己的不足与过失。我得到魏谟的辅助,他必定能尽心劝谏。我不敢希求达到贞观之治的境地,或许也可以处于不犯过失的地步了。
教坊有乐工擅长创制新声,变革音律,宣旨授予他扬州司马。大臣进奏说:“扬府司马官品很高,不适合授予乐官。”文宗有意偏袒他,宰辅大臣授意谏官不要再进谏了,唯独魏谟坚持进谏,于是乐工改任为润州司马。
后来魏谟转任起居舍人。文宗对他说:“你家里有什么以往的奏疏、诏令留存下来么?”魏谟回答说:“仅有笏板尚存。”文宗让他进献入宫。郑覃说:“怀念在人不在笏。”文宗说:“郑覃不理解我的心意,献笏,这就是《诗·甘棠》所表达的怀念德政之义,不仅仅是笏本身而已。”魏谟正要退去,文宗又叫住他,告诉他说:“我行事如有不当,你要立即进呈奏论。”魏谟说:“臣往时担任谏官,理当正言进行规劝。现今官居史臣,职责仅在记载君主言行,臣不敢超越职分。”宗说:“凡属门下、中书两省官员合并议政,你尽管陈奏,不要受你刚才讲的话拘束。”文宗派宦官向魏谟取要他录写的帝王起居注,想看一看。魏谟坚定地进言说:“自古以来设置史官,其职责在于记事彰明鉴诫。陛下只要是行事正确,就不要担心微臣不记载。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有错误,即使我不记载,天下的人会记载下来。”文宗又说:“不是这样的,我曾经取起居注看过。”
魏谟说:“从前您取来看起居注,是史官失职。陛下一看之后,从此记事就必须有所回护避忌。不能直书善恶,就不是历史了。传给后代,怎么让人信从?”文宗这才停止索看起居注。
大中十年,凭借平章事的身份兼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魏谟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他司徒职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