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良马对_原文_翻译-岳飞

发布时间:2011-02-12 栏目:专题 投稿:老实的夕阳

原文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臣有二马2,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3,饮泉一斛4,然非精洁5,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6,其初若不甚疾7,比行百馀里8,始振鬣长鸣9,奋迅示骏10,自午至酉11,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2,若无事然13。此其为马14,受大而不苟取15,力裕而不求逞16,致远之材也17。值复襄阳18,平杨么19,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20,饮不择泉。揽辔未安21,踊跃疾驱22,甫百里23,力竭汗喘24,殆欲毙然25。此其为马,寡取易盈26,好逞易穷27,驽钝之材也28。”帝称善。

解释/注释/译文

文章一开始先借孔子“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就用作者使用过的马匹的不同表现进行论证。先前的马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不仅多,而且严格,“非精洁宁饿死不受”,它奔跑起来开始并不太快,待百里之后才开始加速,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半天时间就可行二百里,而且不喘不汗,好像无事一样。如今的马不仅吃得少,且“秣不则粟,饮不则泉”,它抬脚就想跑,刚跑就加速,结果跑不多远就“力竭汗喘,殆欲毙然”。通过这两种马不同表现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论马,实际上是在论人。那“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逞强”的骏马,实际上就是本领高强,抱负远大,能担当重任的贤才。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劣马,实际上就是急躁冒进,轻举妄动,目光短浅的庸才。岳飞生当南宋抗金救国最激烈的时代,他的这番议论是有其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文中对骏马的评论,就是对抗金勇士们的赞扬和肯定;对劣马的评论,就是对妥协投降者的鞭笞和否定。
在写作上,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将骏马和劣马从饮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状态,一一作了对比,突出了骏马的优点和劣马的弱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论点。另外,文章在论证时,是以作者亲自使役过的马来作为论据,这更增强了说服力。
注释
1.蓄:容留。
2.终朝:整个上午。
3.窃叩:私下敲打。
4.青铜器因年代久远,颜色变暗并有绿锈,但不可磨涤,否则青铜器就会失去文物价值。
5.参(cēn)亭:参互和均匀。
6.樗栎chū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7.蕲:通“祈” 。
8.矧:况且 。
9.造命者:指当权执政者。
10.于戏:同“呜呼”。
11.有时。
12. 率:大体上。
13.文中“何烦我为?”中的“为”做疑问语气词用,相当于“呢”
译文
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性痴呆没有作为,但周元素始终收养着他。
主人曾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子。主人冲他发怒, (他)就将扫帚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来。问他,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很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来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一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又洗又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到他返回,伸出二根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家的小孩摇动它,就让阿留守护着。阿留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藏了起来。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
周元素善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粉墨,对阿留戏语:“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做,(只见他)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生用他,没有废弃。
作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但砍柴人并不嫌弃;沙石非常难看,但雕刻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可以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比,本来不过是可弃之材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静的人才,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不聪明而又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相关推荐:

归田赋_原文_翻译-张衡

子奇治县_原文_翻译-无名氏

陈群传_原文_翻译-陈寿

蔡廷玉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北史·元澄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