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言文 > 文言文

许将列传_原文_翻译-脱脱

发布时间:2011-02-13 栏目:专题 投稿:迷你的朋友

原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园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增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解释/注释/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岁聘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任职秦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开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谧号文定。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年时代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刚到武安军时,正碰上统帅准备杀人,范如圭指出统帅的失误,统帅认为已经签署命令不能轻易改变。范如圭严肃指出“:你怎么能够如此看重改动一字而轻待部下数人的生命呢?”统帅惭愧地接受了他的意见。自此以后,官府中事无巨细均要向范如圭咨询、请教。
召入朝廷担任秘书省正字。秦桧竭力推行和议政策,金朝使者到达后,没有地方居住,秦桧准备腾出秘书府让金使居住。范如圭立即进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府,是收藏有关历朝谋略,经验教训的文书、典宪的重要部门,怎么能让仇敌在此居住呢?”赵鼎面有惧色,很快为金使改换了住所。后来金使到达后态度倨傲,目中无人,许多意见使人难以接受,激起朝廷内外的一片愤怒。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指出和议的弊端,奏疏草稿写好后,多数人因害怕退出了上疏行列。只有范如圭一人上书朝廷,揭露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的罪行,并指出:“秦桧不丧心病狂,怎么会如此做,这必将遗臭万年!”秦桧极为愤怒。
担任荆南府通判。荆南府原有居民几十万户,金人入侵后荒无人烟,当时虽发布诏令免除百姓丁口钱,还乡的还不到一、二。议事者讨好秦桧的意见,就说流亡在外为人佣作的人渐渐回乡,人口不断增加,累积已经拖欠朝廷赋税二十余万缗,其他方面欠缺也有数十万,版曹每天下书责令他们偿还,很是急迫。范如圭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地方统帅,并上奏宋高宗全数免除了这些积欠的赋税。
因病要求任祠观官。当时南宋宗室封地同时设立,太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范如圭虽远离京城,仍对太子未立感到深深的忧虑。选取名臣的奏章共三十六篇,合编为一本书,用口袋封好送给宋高宗,请求宋高宗认真考虑各位大臣的意见,上承学习已有的榜样,用最公正的态度不要疑虑。有人以越职的罪名威胁他,范如圭回答:“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而获罪,我感到极大的遗憾。”宋高宗终受感动而醒悟,对手下大臣说“:范如圭真是一个忠臣啊。”当天下诏立普安郡王为皇太子。
起用范如圭担任泉州知州。南宋皇室外戚宗官长期寄居在泉州郡中,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强行役使禁兵数以百计,范如圭到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些不法之徒,这些皇室亲属大为恼怒,写了一份极尽诬蔑、诽谤之言的密奏以赶走范如圭,不久范如圭因御旨革职罢官,仍像过去一样领祠禄。范如圭就在邵武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许多学者都来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范如圭五十九岁逝世。
范如圭为人忠厚诚实,凛凛正气,这是他的天性如此。他治学以经术为本,不写浮华无用的文章。他曾草拟有关屯田制度的文章数千言,还未来得及呈上就病逝了,张浚巡视地方军备时,奏请高宗同意他去范如圭家里将文章取出。张浚罢官后,范如圭有关屯田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践行。范如圭著有文集十卷,都是一些奏疏和有关朝政方面的议论,收藏在他家中。

相关推荐:

成侯邹忌为齐相_原文_翻译-刘向

二叟登泰山_原文_翻译-无名氏

刘文静传_原文_翻译-欧阳修

罴说_原文_翻译-柳宗元

灵岩子石记_原文_翻译-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