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谚语 > 默认谚语

描写牡丹的谚语

发布时间:2020-05-14 栏目:专题 投稿:震动的曲奇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关于牡丹谚语

牡丹舍命不舍花”。 这是说,牡丹具有“舍命保花”的特性。当牡丹在不适当的季节移栽营养不足、环境骤变而难以生存时,她会积聚全身之力,让花朵盛开,将美丽献给人间,然后心甘情愿地死亡。从本质上讲,这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进化和繁衍后代的本能。

“七芍药,八牡丹”。这是指(黄河流域)农历七月份开始繁殖芍药,八月份开始繁殖牡丹。另注:芍药繁殖常用方法是播种和分株,牡丹常用繁殖方法是播种、分株、嫁接。

“老梅花,少牡丹”。 意思是说,梅花越老,开得越丰腴鲜艳;牡丹在青壮年时(指栽种4至30年左右)花儿开得最雍容华贵。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或 “芍药要梳头,牡丹要洗脚”。 芍药花蕾旁经常出现侧花蕾,一杆多花,所以,芍药现蕾后,要注意摘去侧蕾,以集中营养,使花朵开得硕大而鲜艳。牡丹丛生性强,春季,经常从土层上滋生许多“土芽”(也叫“脚芽”),要注意修剪或抹去部分“土芽”和生长势弱的枝芽,保持通风透光,以使养分集中,才能株型优美,花大色艳。

“春栽牡丹,老死不开花”或“春栽牡丹,到老不开花”。意思是说,春天移栽牡丹,永远也开不了花。,这是因为,春季2至4月,牡丹要完成发芽、抽枝、展叶、开花的过程,生长迅速,需水需肥量极大。春季移栽牡丹,会损伤根系,大伤元气,打破牡丹地上地下的平衡,影响水分、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另注:秋季是牡丹根系生长高峰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是移栽牡丹的最佳季节。近几年来,随着“营养牡丹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四季栽牡丹不再是奢望。

牡丹长一尺缩八寸”。牡丹的花朵开于当年生枝的顶端,当年生枝长10-60厘米,但这并非当年实有的生长量,而存在着“缩枝”现象,当年生枝上半部分冬天自行枯死,仅剩下20%左右木质化成枝。另注:这是牡丹具有亚灌木特性的明显表现,牡丹缩枝程度因品种而异,也与外界环境、栽培方式有关。比如,修剪后的牡丹年生枝容易形成顶芽并全部木质化,全部木质化的枝条不存在“缩枝”现象。

牡丹相关的名人: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天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武则天与牡丹

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武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据载,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

欧阳修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周师厚与牡丹

周师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县)人。宋皇祜进士,官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年三月路过洛阳,“精栏名圃,赏及牡丹”。元丰四年,又一次来到洛阳时,他看到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花谱,按照这些文字记载,在洛阳各处寻讨不同的花品,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

陆游牡丹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陆游在四川作官时,曾多次春游四川彭县的丹景山及当地民间,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种”。后来,陆游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谱》。

刘禹锡与牡丹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河北定县),曾任洛阳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诗人。在刘禹锡众多的诗中,有许多是赞美牡丹的,如《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卞氏大参公与牡丹

卞氏大参公,号济之,苏州枫桥人,宋代官陕西参知政事。据《盐城县志》、《卞氏家谱》记载:“卞氏始祖向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红者,以示报国赤诚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正廉洁。”

宋单父与牡丹

宋单父,字仲儒,洛阳人。据史料记载:唐开元时,尝植牡丹千种,红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株,其品种名不相同。皇上赐金千两,宫迁人皆称他为花师。

达尔文与牡丹

达尔文,英国的博物学家,进化论者,他曾对中国牡丹的演化过程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把中国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证写入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作为生物进化论学说的论据。

慈禧与牡丹

慈禧,清代皇后。慈禧太后在故宫御花园和其他园林园中种了许多牡丹,曾将牡丹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有以牡丹为题材的两篇小说《葛巾》和《香玉》。

周家琪与牡丹

周家琪,中国当代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花卉教研组主任,毕生致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药花型研究”课题获林业部科成果二等奖。他1986年逝世后,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牡丹研究小组刘淑敏、王莲英、吴涤新、秦魁杰等同志,将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书,书名《牡丹》。

喻衡与牡丹

喻衡,中国当代牡丹专家,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牡丹(主要是菏泽牡丹洛阳牡丹)研究工作,并亲自考察过江浙一带。著有《曹州牡丹》、《菏泽牡丹》 、《牡丹花》等专著。

翟树勋与牡丹

翟树勋,河南园艺家,牡丹专家,荥阳人,曾任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园艺学会事理,洛阳市牡丹公园工程师。他一生从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被同行誉为“当代的活牡丹谱”。

毛泽东与牡丹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周恩来与牡丹

1959年秋,周恩来洛阳视察工作,询问牡丹栽培情况并说:“牡丹是我国的名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1973年,周恩来陪加拿大总理上洛阳访问,洛阳领导人用洛阳地方名菜水席招待客人,水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水席的头道燕菜里有鸡蛋饼做的一朵牡丹花,周恩来看了高兴的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没想到菜里也有牡丹花”,从此,为了纪念周总理,菜名根据周恩来的提示改为“牡丹燕菜”。

相关推荐:

农业谚语:物候与农业

关于旅游的谚语

24节气之秋分谚语

表示关于团结合作谚语

莫笑穷人穿破衣谚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