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经典散文

写红旗渠的随笔日志:走进天河红旗渠

发布时间:2020-06-18 栏目:专题 投稿:柔弱的书包

第一范文网: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走进天河红旗渠》这篇文章吧!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七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巍巍太行,千里苍茫。

太行山山腰悬崖绝壁之处辟有一条水道,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缠绕在群山腰际,名曰:红旗渠。号称人工天河、水上长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初知红旗渠,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老家露天场所自带小凳观看的纪录片《红旗渠》,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上映于1971年。红旗渠是一项历时十年的伟大工程,据说红旗渠纪录片的拍摄者——中央电影制片厂也跟拍了十年。他们用手中的胶片纪录下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

几十年弹指一挥,而电影介绍的内容仍历历在目。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真是难以置信,堪称人间奇迹,着实让我震憾不已,甚至还怀疑过是电影的艺术创作,而所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精神,深深地根植我幼小的心地,终身不忘,影响一生。也许自己长大了进入水利院校、干了一辈子水利也是与此结缘和受之感染吧。

等待了多年,期盼了许久,今年三月下旬,我随队搭乘G1912高铁从苏州北到安阳东,历经6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踏上了太行山麓、林州大地,走近红旗渠,揭密世纪红色之梦,寻求人生精神坐标。

为更多的了解红旗渠,吃透红旗精神,临行前特地百度文献资料十多篇,观看精心打造的五集纪录片《红旗渠》,从千年寻梦到从重整河山,从智慧林州、穷则思变到永远的红旗渠,又一次领略红旗精神的伟大生命力,彰显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永恒主题,谱写 “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史诗。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河南林州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整个红旗渠纵横1500多公里,其中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在国家困难时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建造如此浩大、如此艰难的工程,真不愧是个奇迹。

耳听疑真,眼见为实。

翌日清晨,简单早餐后我们随队乘车前往红旗渠。一路太行风情,满目高山峻岭,“雄者愈雄,险者愈险”,风景别致如画。也许是太行的春天比苏州晚来时许,柳叶刚刚吐出嫩芽,随风飞絮;粉红的桃花、淡黄的梅花、白色的紫叶李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特别迷人,真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再也不敢与昔日土薄石厚、水贵如油、贫困潦倒的旧林县联系在一起,再也不能想象那里人过去一辈子只洗三次脸。

经过约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下车到了悬挂在半空的红色廊桥,称天桥也许更为形似,像一条曲线形的红色飘带飘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设计者意图是让红旗渠的形态和内含得到延伸,让红旗精神永续升华。廊桥的两旁树木蓊郁,溪流淙淙,通过廊桥就可直达红旗渠。

徒步前行在廊桥之上,远处的风光尽收眼底。俯看深涧幽潭,情趣无限。透过玻璃橱窗,可以清晰的看到奔腾不息的渠水,还有那漳河水下跌形成的小瀑布,当地人说有一络蚕丝的长度那么深,所以叫络丝潭。尤其夏季多雨时期,河水暴涨,跌落谷底,如白龙御马,咆哮翻腾,十分壮观,因此又有“壶口小瀑布”的美誉。络丝潭又名“泪思潭”,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分手后,日夜思夫而无法越过王母娘娘划定的天河与情人相见,终日涕哭,泪似断线珠串,天长日久,滴成这一深潭。

走着,走着,一条蜿蜒的天河扑面而来,自天而降,陡然撞入眼前:缠绕在峭壁之上,飘荡于云雾之间,一边依偎着陡峭的青山,一边用青石砌成,缘山而过,气势恢宏,盘旋于茫茫太行的陡岩峭壁间,水与路紧紧揉在一起,山势崔巍的山腰中白雾朦胧、冷风森森,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这不就是朝思暮想、盼望多年想看到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嘛!

久闻红旗渠,今朝喜得见。

沿着陡壁,登上298级台阶,我们到达红旗渠总干渠的渠岸。渠岸宽3米,水面宽约6米,渠墙高3.5米左右,一点也不亚于姑苏城内河道。右手边流渠水,左手边是悬崖。眼前有个小桥 “张家岭”,据说是方便该村群众出行而修建。渠道设计是八千分之一的坡降,流速缓慢,似流非流,没有波澜,没有漩涡,无声无息,昼夜不舍,或许蕴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妙趣、默默在奉献的情怀。

一边踏在渠岸慢步而行,一边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此艰难的工程是如何规划设计和测量放样的?眼前的一组雕塑 “踏遍青山”让我茅塞顿开。当时修建红旗渠,测量是一个大问题,全工地水利技术员不足30人,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整个工地只有一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他们土法上马,发明盆面测量法,踏遍千山万水,科学修渠,蕴含着林州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沿着渠岸,前面一组“小推车”雕塑吸引了大家的兴致,不由自主的扶着独轮车拍照留影,貌似一副老练推车干活的场景。其实,林州人推小推车很有个性,一般都是按先后次序排,而林州人则是后来的放到前面,体现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当年河南省的著名诗人王怀让就以此为题创作了歌曲《推车歌》作为林州市市歌,“山里的人哪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边放。” “从山下推到山上,推出来盘山一条红呀么红旗渠”。从此可以更加感受到当年修渠人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

职业的缘故,看到右手边一个放水口便停下观摩许久,铸铁浇筑,工艺细腻,相当于江南一带的支斗门。据介绍,红旗渠水来之不易,用水时要逐级申请,放水由管水专员开闸,这个管水专员被称为看渠人。他们扎根红旗渠畔,好多是子承父业,以渠为家,任劳任怨,不怕孤寂,肩负着护渠引水、送水进田的职责。

红旗渠渠首的岩壁上有护渠人留诗:“常年护渠在深山,餐风食雨把渠看,有水不忘无水苦,父辈嘱托记心间,汗水浇出丰收景,我为林州做贡献。”

沿渠岸继续前行,“创业洞”三个大字印入眼帘,毛体书法,苍劲有力,大气磅礴。这座隧洞全长63米、高5米、宽6.3米,由林县东姚人民公社开凿。全线开凿这样的隧洞多达211个,其中一座隧洞名为“团结洞”,是最南部临淇人民公社开凿的,本身不从红旗渠受益,但对修渠毫无怨言,体现团结协作精神。我要为艰苦创业、团结治水的典范点赞。

离开“创业洞”,我们进入了一条开辟在崖缝中的路,长约100m,宽处不过1m,最窄处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过,看似惊险,倒是具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前面就是“两半山”,我们目睹红旗渠从两山之间流过的奇特和雄伟,红旗渠的商标创意就出自此景。鹰嘴崖原来也一整块的岩体,修渠时把它拦腰斩断,突兀的山峰像雄鹰极目远眺,意欲振翅高飞,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美景。

到虎口崖下“神工铺位”,我们看到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脚下,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现渠岸的石头上刻着一个村庄的名字,这是当年修渠时为保证质量而留下的责任界碑。把真名实姓的村名刻在渠岸上,是林州农民最诚实的承诺,当今社会人们多么需要这样朴素诚信的标识啊!

经过号角嘹亮,穿越老炮眼,我们看到一组“太行回声”人物塑像,似乎听到了当年劳动的号子声、呼唤声、铁锤钢钎的叮当声、开山放炮的轰隆声,这是林县人民对水的呐喊,

这是千军万马战太行,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引漳入林的心愿。

步出小道,进入平台,对面墙上的“十水言”诗引起众多人注目,纷纷驻足拍照留影。这是由红旗工程的缔造者杨贵1990年4月5日重回林州时所撰,全诗10句13个“水”字,告诫后人:红旗渠水里融有汗水和泪水,充分体现了杨贵心灵深处那种“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情愫。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行走,青年洞已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摩崖石刻“山碑”二字,这是原xx李先念于1990年为红旗渠题写的。“青年洞”洞名是1973年由郭沫若题写。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 2米,1960年11月份,中央发出通知,在困难时期全国实行“百日休整”。中央指示要执行,红旗工程也不能停。他们从几万人的队伍中挑选出了300名优秀的党团员,集中在狼牙山荆棘岭,俗称小鬼脸的工程段上,就像是蚂蚁啃骨头一样,粮食不够吃就上山挖野菜釆树叶,下漳河捞河草,经过了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工程竣工。为了纪念这300名有功之臣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青年洞”。

告别“青年洞”,我们来到距太行大峽谷一公里处的“心斋食客”午餐,院子超大,菜肴土特,还有孔雀开屏,山羊圈养,尤其各种标识令人捧腹,印象也颇为深刻。

下午,我们一行坐车来到 “红旗渠纪念馆”,该馆由序厅、干涸历史、太行壮歌,今日红旗渠、亲切关怀和影视厅等展厅组成,陈列了修渠时的文物,布设了21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总展线长316米,通过电控模型、墙壁介绍,当年撼天地,泣鬼神的宏大场面,那锤声、钎声、炮声、呐喊声仿佛在我耳畔回响,一曲曲动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幕幕生动的画面震撼着我的心,难忘的岁月,英雄的壮举,伟大的奇迹,壮丽的景色,永恒的精神,不朽的史诗。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红旗渠纪念馆,我们来到 “分水苑”,也就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用专业的话语称之为分水枢纽工程,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分水苑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整座牌楼由4根褐红色圆柱托起,正、侧门全部用棕黄色琉璃瓦封顶。正门坐斗枋正立面是片金跑龙彩画,下口枋立面是草龙和玺彩画。

进入大门,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技改工程军民共建纪念碑庄严矗立,再进几十步就是总干渠分水闸,据说分水闸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咆哮翻卷水浪甚为壮观,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有紧闭的闸门,但安静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坚守中显示无声的付出。

红旗渠干部学院,我们还观看根据真人真事编排而成的话剧《红旗渠》,现场聆听了任羊成、李巧云、张买江三位红旗渠特级劳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红旗渠故事。一幕幕往事、一件件故事令人难忘。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在红旗渠山洞工地里举行集体婚礼被山洞塌方吞噬宝贵的年轻生命的凤兰与李继红,使不完的力气的金锤、银锤、铜锤、铁锤四兄弟,还有最美好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不心疼地”洗把脸的小吱吱,爆破兼除险队队长的任羊成、“小黑豆”张买江……

走进红旗渠,时时在震憾、事事被感染,记忆那么刻骨,收益如此铭心,这是精神的财富,人生的依托,逐梦的力量。

红旗渠,你流淌的是汗水和泪水,你是一条英雄的渠,精神的渠,幸福的渠,历史的渠。

红旗渠,你不仅仅是渠,你分明是座碑,是面旗,是镌刻着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丰碑,是激励人们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永远不倒的旗帜。

(在构思此文时,噩耗突来,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于20xx年4月10日凌晨零点48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有诗哀思:“太行山今泣春雨感天悲,红旗渠长流泪水动地哀。”)

江苏 贡瑞金

公众号:新长江文学

相关推荐:

故乡的炊烟味儿

小沟,一个远离风尘的地方

走进梦中小河

空山鸟语

千年思量,化尽人间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