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经典散文

关于元宵的经典散文随笔

发布时间:2020-06-18 栏目:专题 投稿:合适的故事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元宵经典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元宵经典散文随笔元宵是年最后的疼爱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关于元宵经典散文随笔:记得当年闹元宵

“十里不通俗”,白洋淀地区元宵节的过法不尽相同。由于笔者生长在新安县城,以下所述大多是对这一片的习俗回忆。

元宵节名称始于唐朝末期,再以前称上元节,由于每逢正月十五必有花灯会相伴,故俗称灯节。戏曲里闹花灯的故事可是不少,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历代英雄好汉;也有明永乐皇帝夤夜访贤臣;更有才子佳人相会的故事数不胜数。再有有华人的地方过元宵节的花会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所以没听说过元宵节的都说闹元宵,突出了一个闹字。

记得小时候,时间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每到正月十五一说到吃,小孩子们先噘嘴,为什么呢?因为白洋淀地区大部分人家初一十五吃素,没有雨也没有肉吃。早上的饺子馅儿里都没点荤腥,有条件的放些木耳银耳香菇等菌类,没条件的只是提前炸点果子,油饼之类凑点油腥而已,好不容易盼到过年过节,吃个饺子还是面包面的素馅,初一吃了十五还吃,孩子们能不噘嘴嘛!为了让孩子们不闹情绪,记得家家的大人们都弄点零食,炸馓子、麻花、果子、油饼等,蒸点带枣的粘窝窝(高粱面的居多),白面小刺猬、小老鼠、鱼等小动物逗孩子们开心。菜呢就是炖一锅素白菜或烫白菜凉拌激花椒油,炖也好凉拌也好都放粉条,偶尔凉拌菜里放花生豆,家里的老小还能蹭长辈一口下酒菜摊鸡蛋,排行大的们还摸不着呢。

那年月每天就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后晌一点多钟垫啵垫啵就得啦(俗称吃饽饽)。吃过上午饭,家家户户收拾完就往大街上赶着占地界儿,各乡镇各村的花会进城表演来了找个好位置看。圈头、端村、郭里口等村的音乐会,我们叫吹呜哩哇儿的,其实那是传自宫廷祭祀活动的古乐,据说有教习传授带工尺谱的,现在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到过这些村镇建过行宫。城内南合村的狮子会可是有点绝活儿,耍起来带抖喽毛儿的,就像狮子活了一般。西街的小车会、跑旱船配的传自任丘的大鼓那叫带劲。我们东关是什锦杂耍,抖盘子抖碗抖小碟,带钻苇席筒子的。城外留村的武术少林会据说和大王大阳村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个个都有绝活儿。找不到好位置就看踩高跷的,画着戏出的脸谱跟着怪什模样的锣鼓点蹦过来跳过去。赵北口的龙灯得晚上看那才叫好看,县城北辛村的叉会晚上会耍飞火叉那叫一个热闹。

晚上的灯会大多是以巡街为主,各村的能工巧匠扎的各种花灯,有松鹤延年、五谷丰登、鲤鱼跳龙门还有三打白骨精……淘气包们拎着自己的小灯笼跟着队伍扔甩炮、放呲花捣乱。那年县文化馆组织了一场灯谜,打灯谜、猜谜语可是勾了一大批文化人,我记得光看热闹了,一个也没猜着。

卖豆面糖的老大爷好像一天没吃饭,我估计这老家伙财迷转向挣了不少钱。蘸糖墩儿的从早到晚上一个劲儿的卖,买花生瓜子的老排着队,崩玉米花的大个子不停的放炮吃气球卖的我都替他腮帮子疼,卖泥娃娃、模子的都舍不得收摊……

元宵节就得吃元宵,现摇卖元宵自己都可能吃不上,因为都被人买光。有钱人家不光煮元宵吃还炸着吃,条件差的人家自己去买馅料自己摇,没有江米面就用高梁面代替,我就吃过这黑乎乎的元宵,像极了现在紫米面的元宵

物资匮乏的年月,人们生活条件也差。好多孩子元宵节没有小灯笼,或是自己用竹签子和窗户纸做一个,要不干脆点个小蜡烛意思意思得了。一听到街上孩子们唱:小灯笼蜡的又着了,我看着父亲给我做的窗户纸灯笼就吧嗒吧嗒掉眼泪,不愿意和提了着彩灯笼孩子们去玩儿。当奶奶用红灯花纸给剪了两个红葫芦贴在白窗户纸灯笼上时,我和弟弟们都笑了,高高兴兴的手挽着手去找小伙伴去玩了。

关于元宵经典散文随笔:买一盏花灯元宵

元宵闹灯历来是故乡的习俗,只是,成年后外出求学,而后漂泊他乡,与故乡越走越远,每次回乡过年,年的味道还在,我却不得不打点行装,匆匆赶往另一个城市,终是错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闹灯。

元宵又至,窗外声声鞭炮淹没了电视里正在直播的晚会的喜庆。虽搅了安宁,却也遮了愁绪,于是索性放开缰绳,跟随思绪的野马驰骋在故乡灯节的大街小巷。

故乡,一年的节日里,最为隆重的要数除夕,但最热闹最有情趣的还是元宵节。除夕是一个庄重的仪式,祭祖、拜年,每一个程序都充满了虔诚。而元宵节与除夕不同,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无论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几乎不分贫富,家家门前都挂一盏或数盏花灯,用以渲染节日的喜庆热闹。更有专门的元宵灯广场,彩灯万盏,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万民观看,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将大年的气氛推向极致。

在乡人的观念里,只有过完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过完了年,该外出务工的才外出务工,该动土的也才动土,因而,在元宵节这天,很多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新一轮的杀鸡宰鸭,比如吃元宵,比如观灯等,而挂灯则显得尤为讲究,只有将自己买来或自制的灯挂稳挂端正了,这一年才能讨得“好兆头”,也才能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可谓月圆灯如昼,合家春满堂。

幼时过元宵节,除必需的用品外,花灯一般是不在采购的行列的,一则经济条件有限,二则父亲觉得自己做灯更能感受节日的欢愉。元宵节这天,母亲的忙碌自不必说,但我的兴致却全到了父亲这边。我犹记得那年父亲用红绸布为我制作的小兔拔萝卜灯,制好后,内置一截蜡烛,华灯初上时,点上灯,才走出门,就引来了小伙伴的围观,这给我带来了长久的惊喜。因为喜欢这给自己带来无限荣耀的小灯,赏灯这夜,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舍不得让别人碰触一下,因而,过罢元宵节,小小的灯依旧完好如初。过完节,母亲将我的灯笼用布包好,然后小心地收起来,以备来年再用,直至上了高中,小巧的花灯才随着那堆复习资料流入小贩筐中。

有旧戏说某地正月十五观花灯、猜灯谜引出了一段才子佳人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更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元宵夜的悲欢离合,成为千古传颂的爱情绝唱,通过去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今年“不见去年人,泪满青衫袖”对比,表达了深深的悲叹。

当然,旧戏里也不乏借元宵赏灯而结成秦晋之好的典范。

故乡元宵灯广场虽不像古代那样成为有情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但那风格各异的元宵灯却也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媒介”。赏灯这天,人们聚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今年的灯与去年的灯的不同,一边已借赏灯将节日的祝福融进了彼此心中。元宵灯,在不知不觉中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牵在一起。

转眼时光匆匆,父亲离世三载,而我依然无法温暖母亲清寂的晚年,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再也看不到自制的花灯,在一切都速成的今天,那些带着父爱的灯盏在我记忆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又是一年元宵节,故乡,他乡,长长短短的聚散,让人顿恨别时容易见时难。然而,纵是卧榻,也终是浅浅的睡意,总也不能让人忘却离别之味,旧罗裳,泪两行,悠悠心事无人知。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闹”中的雀跃,想必我是无福消受了,那么,就购一盏花灯,寄托这无处安放的牵念。

此时,唯愿故乡安好。

相关推荐:

值得女生好好一看的散文

大学生有关书的散文随笔

纸上青春

随笔作文100字

老房子,你为何还留在梦中

推荐专题内容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