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闲话焗薯窑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许多故事和回忆。对我来说,童年是一段最为快乐和精彩的人生。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更加怀恋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以生俱来的童心和活泼好动的个性,使我童年的故事尤其多,几乎所有传统的孩童把戏和玩艺我都酷爱入迷,—一通晓,一年四季都有各种玩耍的名堂,如春季打“爆简”,夏日灌地狗,秋天放风筝,冬令薯焗窑,还有不受季节限制的弹玻珠、滚车钱、打力铎等等。而今,时代的变迁使这些传统玩艺大都失传了,只有焗薯窑还在延续,但已不单是孩童玩的把戏,也是大人们的“节目”了。
近年来,也许是人们生活的品味高了,或是对城市的繁忙、杂乱和浑浊感到厌烦,城里人时兴假日到野外郊游休闲,一来可寓乐于游玩,调节精神;二来可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村野那大自然的风光。这等乐事,本人自然是踊跃参与。野外活动唤回了我的童心,于是,便选在冬令的双休日,带上老婆孩子来到城郊一番薯地里,重操起孩童时焗薯窑的玩艺。这玩艺对大人小孩都颇具娱乐性和吸引力,其特点是人人动手参与,众人分享口福,皆大欢喜。薯窑焗出来的食品既原汁原味,更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含有泥土醇香的美味。这一玩艺令从未领略过这种乐趣的老婆和孩子高兴不已,觉得这玩艺富于村野情趣,其乐无穷,好玩之极,之后她逢人便津津乐道。后来,加入焗薯窑队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每每几家男女老少组成轻骑队,浩浩荡荡地涌向郊外,好不热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用来焗窑的食品也可谓“鸟枪换大炮”了。孩提时用来焗窑的都是些番薯、芋头、莳菇子之类,如今是想吃啥就焗啥。童年时过年都不容易吃上的鸡、鹅、排骨、海味、腊肠、蛋类等都已成为焗窑的美食。有了这些美味,再煲上一锅菜汤,打开啤酒,便可凑成一顿丰盛的野外宴席。本人在享用之余,觉得如此情趣浓郁、轻松活泼的休闲娱乐活动何不向朋友们推广而共享之呢?现将本人多年积累的焗薯窑的经验和技巧奉献大家。野外焗窑活动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准备阶段。若想吃薯类,可准备些番薯、甜薯、莳菇子、芋头(个头在拳头般大以下为宜)等;如想吃肉类,可备些鸡、鹅、鸭、排骨、腊肠、鱿鱼等肉品。鸭、鹅的个头太大,可切成若干块,再备些包裹肉品用的大张椰菜或生菜叶、荷叶(如是已晒干的荷叶要提前浸泡)、牛皮纸或绵纸、水草;还要备些洗净的青菜和饮用水(可带大瓶矿泉水)、木柴、若干块垒窑门用的红砖、餐刀、锅铲、砧板等等。焗窑用的肉品,要事先把配好的佐料将肉品涂拌好,然后对肉品进行包裹:先用菜叶或泡软的荷叶包第一层,再用湿牛皮纸或湿绵纸(只用其中一种即可)包第二层,然后用湿水草捆扎好(每包大小以能从窑门进入为宜)。
其次是选场垒窑阶段。焗窑的场地应选在已挖完秋薯,泥土干爽、地面开阔、交通便利的番薯地里,番薯地旁边有树荫则更理想。场地选好后,大家就一齐动手拣泥块。垒泥窑用的泥块以含沙质且疏松的为好。窑门位置的确定也要讲究,冬季一般吹北风,故窑门应向北,以便顺风排烟;垒窑前,按泥窑设计的大小先在地面上挖一个深约15——20公分深的平底坑(作用是装纳火碳,扩大窑底的容积),用红砖架好窑门,窑门与窑坑底铲成斜坡状(便于进柴和清除火碳)。然后沿着土坑的边缘先用大块的泥头垒筑底下几层,以后逐层的泥块一层比一层小,并微微向里倾侧收窄,渐渐封顶。再是烧窑阶段。先用山草、刨花、蔗叶之类“逗火”,烧至一定温度后再加上树杆、竹片或木块等硬柴。烧窑时要小心进柴,不要用力过猛或一下子进柴过多;对带叉的树杆要折断杆上的分叉,避免叉杆碰到窑壁,特别是泥窑烧红后,泥块变得疏松易碎,稍有触动,便容易造成塌窑,功亏一篑,故烧窑至最后阶段,进柴要格外小心。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