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伤感散文欣赏
习惯一个人听着那忧伤的旋律,习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那伤感的文字。伤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诠释自己的想法,试着去写一篇散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催人泪下的伤感散文欣赏,欢迎阅读。
催人泪下的伤感散文欣赏篇一:那些年,我没有读懂的父爱
我一直没有读懂,那份从男性的角度给予我坚强、自立、自信和宽容的爱,直到婚前。
阔别东北老家十年,父亲瘦弱的体态和严肃的神情成为我最深的记忆。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是早出晚归为一家人的生计疲于奔命。尤其是高中三年,和父亲碰面的时候都少,通常是我上学时,父亲早已离开了家,我上晚自习后回家,父亲已经酣睡。
我和父亲之间,没有慵懒午后一起嬉戏玩耍的记忆,没有夕阳下一起散步的记忆,没有白炽灯下促膝长谈的记忆,仿佛总隔着一段距离。惟一一次,父亲带着我逛街,精挑细选了一双样式土气但十分耐穿的白色皮鞋。没想到,这双皮鞋一穿就是三年,直到鞋前尖的皮破损、颜色泛黄,妈妈也不肯给我换新鞋。我怄着气说:“再也不让爸爸给我买鞋了,要不难得穿到新鞋。”
父亲喜欢唠叨,尤其是小酌两杯酒之后,酒精就在他的血液里发酵,进而衍生出滔滔不绝的絮语。初中时,父亲常神情木讷地对我唠叨:“我们家没钱没关系让你读议价高中,你自己考得上我就供,考不上我就省点钱。”于是,我记在了心里,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市里惟一的一所重点高中。高中时,父亲又把这句话升级为“大学版本”。到大学时,父亲再次把版本升级:“我们家没钱没关系,找工作你得靠自己。”这番话就这样一直伴我长大。
在父亲面前,我总是小心翼翼。稍有不慎,譬如说错话,做错事,或者行为举止不当,都会遭到严厉的斥责。父亲冷不防地瞥一下眼睛,就会让我不寒而栗。
考上大学,远离老家的我当初最庆幸的是,不再面对父亲的脸色,不再忍受父亲焦躁的脾气。可得知我考上的大学距家有数千公里时,父亲脸上不但没有流露出一丝喜悦,反而朝我一瞪眼,“教训”道:“你咋报那么远一所学校呢?一年都难得回趟家!”
每当别人描述父爱时,我都感到无所适从。我不知道,父亲的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表达?
直到结婚前,我去长沙机场接父母。在来常德的路上,父亲突然提起一段不为家人所知的经历。这段讲述让我内心泛起涟漪,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刻,我开始重新打量爬满父亲额头的皱纹,以期透过它读懂那份严肃、刚强而又博大精深的爱。
原来,忙碌的父亲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的成长。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容易走上弯路,作为父亲,哪有不担心女儿的道理。刚上高中的那年冬天,父亲几个晚上都早早地来到校门口等着,观察我和哪些同学一起交往。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冷天气,父亲特意拉开几十米的距离,一路跟着我回家。怕我得知“被跟踪”后反感,父亲每次都故意放慢脚步,甚至到了家门口都还多转上两个圈。父亲确定我能把握好自己时,他才放了心。
听到这,泪水在我的眼圈里打转。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如山的父爱,我才发现,恰恰是父亲这种无形之中的推动作用挖掘了我的潜能。严厉的父亲教会了我自立自强,以及为人处事,这些都成为我日后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看着要出嫁远方的女儿,父亲竟然比母亲脆弱。当父亲把我的手交给丈夫的那一刻,他竟然哽咽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坚强的父亲流泪,我知道,父亲舍不得。
催人泪下的伤感散文欣赏篇二:不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作者:樱水寒
夜,推开了寂静的小窗。凌晨的钟声敲响了我的心扉。远方的你,现在好吗?“晚安"!我对着遥远的星幕祝福着。
请原谅我,悄无声息的退出了你的世界。人生本就有着太多的忧伤与无奈,离开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却是我们注定的结局。选择一份风轻云淡的相离。然后,隔着红尘的距离静静的读你,静静的祝福你。于我,你是友,亦是知己,亦如那方星幕中遥远的星星。
悄然入梦,悄然入诗。此刻的你,还好吗?是否还坐在电脑桌前,激扬的写着青春的文字?是否清茶一盏,早已经融入了文字中。时而忧伤蹙眉,时而惊喜开怀!夜,已经深了。早点休息吧,晚安,好梦!
你的天空,从此还给你。明媚忧伤,在也与我无染。尽管,我仍旧会忍不住观望;尽管我仍旧会忍不住为你忧伤;尽管我仍旧会为你哭泣。但是,从此以后。红尘,是你我的距离。即使不愿,我亦不会相扰。因为,这是我对你最后的温柔。
你的文字,我只会静静的看。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开。再也不会留下之言片语。这份祝福,你若懂得,那也许就是你说的那场时光之外的春暖花开。这份祝福,你若不懂,我亦不会怪你。风雨走来,一路泥泞。我会将最真的心,放在那里。祝君安好,静候天涯。
这一场离别,静悄悄。只是心中起伏的波澜,告诉着自己,有多么的不舍。来世的红尘 路上,我们还是不要相逢的好。我怕,怕再也无法轻易的放手。琉璃三千,交织着一场爱恨离愁。天涯海角,你独留我一座幻城。不惊、不扰、不恋、不忘。这是一个人的爱恋,亦是最后的温柔。你,或许不是最初的那个人,但却留下了一场永恒的梦魇。烟花易冷,勾勒不出思念的轮廓。你许的繁华,飘渺如云烟,再也寻不到踪迹。
徐志摩说“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丽的年华里遇到你。”沉默,是爱的另一种语言;离开,只是另一种靠近的方式。不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爱情,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初读这句话甚是不解。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怎么就只是一个人的呢?直到多年以后,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自己编织的梦里,方才明白。红尘中有太多的羁绊与路过。一个人的爱情,早已经注定了结局,亦注定了分离。那年的街头,一曲《一直很安静》在忧伤的徘徊着.
空荡的街景想找个人放感情
做这种决定是寂寞与我为邻
我们的爱情像你路过的风景
一直在进行脚步却从来不会为我而停
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你说爱像云要自在飘浮才美丽
我终於相信分手的理由时候很动听
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我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
以为自己要的是曾经
却发现爱一定要有回音
我们的爱情像你路过的风景
一直在进行脚步却从来不会为我而停
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除了泪在我的脸上任性
原来缘份是用来说明
你突然不爱我这件事情。
一字一句的歌声,交织着心动,交织着心痛;交织着回忆,交织着忧伤。娓娓述来,谱出一份低到尘埃的爱。缘来则聚,缘散则离。这份刻骨铭心,留给一个人就已经足够。爱的轻率,爱的荒芜,到最后徒留下我一个孤独的背影。叹人生若梦,叹天涯相忘,叹爱恨离别悠悠,只不过痴念一场。最后不由的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你,可以优雅的转身,没有一丝犹豫,将我从你的世界剔除。可是我却无法忘记,所以只能安静的守候,选择一份心痛的择决。
不扰,是我最后的温柔。窗外的树梢,月夜的风,轻轻地摩挲着。没有人会用心去倾听,倾听这午夜心碎的声音。
我,沿着岁月的痕迹,缓缓而来。风,吹拂着迷乱的心。我试着一点一点习惯,习惯着没有你的红尘。漫天飞舞的,是我纷飞的泪,泪珠滑落断桥。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回过头才发现,孤独的我早已经将心遗留在了那方回忆里。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今生的遇见。华灯初上的夜,我不敢惊扰你。怕惊了你那轻盈的微笑;万籁俱寂的夜,我不敢惊扰你。怕惊了你的一帘幽梦。即使你的梦里没有我,亦不想扰你分毫。有人说,爱情就是尘埃。那么我对你的爱,就是那散落在你红尘道路上的颗颗尘埃。不为相守,只缘遇见。
我微笑着,用尽所有的力气,转身、离开。将所有的思念深藏。甜蜜忧伤,不在相扰。不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催人泪下的伤感散文欣赏篇三:妈,我想回家
每个村子里好像都会有几个出于各种原因在“别人家”长大的孩子,有的在舅舅家,有的在姑姑家;有的改了姓氏,有的改了身世;有的回得来,有的回不来。
据母亲回忆,我是四个月大的时候被送到外婆家的。所以,从我有记忆开始,外婆家那排靠大街的瓦房就是“我家”,而母亲则一直是“别人家”的人。她跟其他很多 “别人家”的人一样,会来串门儿,会来吃饭,热闹过后也总会离开。
在那些我认为的与母亲是“两家人”的日子里,我总是会用到“你家”、“我家”这样泾渭分明的词语与母亲对话,母亲总是摇着头轻轻地纠正我:“要说咱家。”我是个生性驽钝的孩子,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我很难记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最终懂得了“与母亲是一家人”的事实,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习惯并贪恋与母亲一起生活,几乎耗用了我童年尾巴上所有“不懂事”的时光。
母亲是夜里趁我睡着的时候把我“偷偷”接走的。父亲蹬着吱吱呀呀的“大金鹿”,母亲坐在后座抱着围了厚厚一床棉被的我。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很难想象,寒冬腊月的天气母亲是怎样小心翼翼抱住四五十斤的我一路颠簸到家的,将近两小时坑坑洼洼的土路,我睡得香甜。以至于后来母亲每次提起时总会说,只要我睡着了,地震都摇不醒我。
当时之所以要选在晚上走,是因为,在我隐约意识到母亲要接我离开外婆家时,白天我都是出去躲着的。母亲每次来都会停一辆“大金鹿”在门口,我远远看着只要自行车还停在那里,就绕过门口继续在外面游荡。到吃中午饭时,外婆只能踱着小脚步子满村子四处去找我,好在村子不大,转几圈儿总能找到。有时候我蹲在地上挖沙,有时候躺在水坝坡上晒太阳,有时候是自己在“跳房子”——一起玩的孩子都回家吃饭了,只有我不敢回去,生怕被母亲带走。我见到外婆的第一句话总是先问:“我妈走了没?”外婆也总是避重就轻地回答:“回家,吃饭。”直到与母亲生活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当年都是母亲出去找的我,找到后再悄悄让外婆领我回家。你看,一直以来,母亲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瞒过我。
相比起那些躲着母亲的日子,乍回到她身边时才能真正算得上“挣扎”。从我被抱回去第二天早晨开始,每天我醒来都会哭闹一阵子,只要睁开眼睛的瞬间看到的不是外婆家那宽敞的窗户和一根一根酒红色的窗棱,哭,就成了我的本能反应。我跟着外婆的几年里,很少有关于“哭”的记忆,回到“母亲家”后每天的哭闹几乎弥补了我童年所有缺席的眼泪。换住所,对只有七岁的我来说, 近乎于“地动山摇”。而母亲,好像从没哄过我,她好像根本听不见我哭一样。
父母当时守着十几米长的鸡棚住在村外“蠖屈蝸潜”式的一间黑洞洞的小屋里,只有一扇小小的北窗,上面好像永远都封着一块塑料薄膜。我能清晰地记得,在上“学前班”的第一天,就有调皮的小男生说我满身的鸡屎味儿,然后 我被恶作剧的整个后背都画满了水彩笔。“欺生”是所有动物的本性,鸡鸭狗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上学第一天,我就大胆地逃学了。一回到那间与鸡棚同高的小屋里,立刻就绷不住哇哇大哭起来,我拿手背一下下用力地擦着眼泪,置气地跟母亲发火:“我想回家,你送我回家,现在就送……”母亲木然地看着我,忽然一下子就哭出声来,自始至终都没能说出一句话。那是我唯一一次看见母亲哭,也是日后的很多年里每每回忆起来都十分揪心的一件事。我一直记得母亲那天的样子,稍稍凌乱的头发有几缕还垂在鼻梁上,腰间挎着满满的一篮子鸡料,就那样吃力地斜着身子站在我面前,抑制不住地抽泣着。那一年,母亲40岁。
生活从没要求我们不准哭泣,它只是固执地自走自路,从不会因我们的无助哭泣就停止对我们的刁难。哭过之后,日子继续,母亲也是,我也是。我经常会见有的孩子在街上哭闹,身边的家长总是会蹲下身子细心哄着,轻轻地说着“别哭了”这样的话。曾经的我无比羡慕,我很希望母亲也会在我哭闹时蹲下来替我擦擦眼泪,能满是心疼地哄哄我。但是,真的一次都没有。
母亲很少对我有什么硬性要求,除了“不准在人前哭闹”这条,我记不起还有什么。当多年后跟母亲提起时,她还是一如从前,轻描淡写地说:“人前不准哭,想哭就回家哭,人总得有个能哭得地方。”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忽然就很心动,这话像是在说给我听,又像是在说给她自己听。在把所有可以任性的年纪都走了一遍之后,我也终于承认,想哭,真的只能回家哭,因为也只有在家里,才能想哭就哭。
不久前,有位整整一年都没回过家的朋友跟公司请了一月的长假,他的朋友圈更新幽默风趣但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在外装孙子这么久,终于可以回家彻彻底底做儿子了,爽!我们削平了脑尖儿卯着劲往大城市钻的时候,脑子里是金光闪闪的未来,可能没想到这条康庄大道上也会有装孙子的时候吧,即便想得到要装孙子,也没想到会装累吧。
上班后,有一次被分到一个三人小组,互相一聊,三人来自三个省份,居然还是三个民族。听我说是本省的,水族的小姑娘羡慕之极:“真好啊,当地人。”我玩笑道,“当地人都离家去了远方做外地人了。”因为好奇于少数民族的语言,我让她讲“水话”,小姑娘讲了几句后突然停住,幽幽地说:“我想我妈了。”我心里顿时一哽,鼻子变得酸酸的。
与父母“各居一方”的这条路,我承认,我好像也有点后悔了,可是,我又好像有点回不去了。
我问他:“种地你会吗?”
“……”
祖祖辈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赖以生存的本领我们都弄丢了,不在外边漂,还能怎么办。
村子里有种奇怪的现象,好像只有“离家闯荡”的,才叫“有出息”。自小父辈们就这样教导:“不好好学习就在家种地。”他们希望小辈有好的出路,能够走出“世代种地”这条辛苦的路。但是走出来我们才知道,其实,路路皆辛苦,苦到没有地方能让你哭,苦到越是回家越是不敢哭。家还是原来的家,父母还是原来的父母,岁月到底碾轧碎了什么,让原本可以肆意放声大哭的我们变得不敢哭了。
周末回家给母亲买了双新鞋,她左试又试,然后问: “多少钱?”同时的,我说30,姐姐说20。姐姐瞥了我一眼,我眼皮都没抬,又说:“我姐买的,我不知道。”母亲轻轻叹了口气,像个孩子一样小声抱怨: “都比不上小时候了,小时候不高兴就当我面哭,现在当我面净是好事了。”今年,母亲60岁。
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有时候,真的是种伤害。
我还想回去那间鸡棚高的小房子里,还想每天醒来就那么不管不顾地扯着嗓子哭一哭,还想看看母亲脚不沾地来回背鸡料的样子。人生就是这样有趣,我曾经拼尽全力 也不想来的“别人家”,如今拼尽全力也回不去了。我一直以为我那“一天一哭”是弥补了童年的眼泪,长大后才知道,那是预支了成年的眼泪。
妈,我想回家,真想回那个一不开心就敢“鬼哭狼嚎”的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