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
俗话说:愿在世上捱,不愿土里埋。因此,热爱生命,惧怕死亡,是人之常情。
尤金?欧凯利是美国kmpg(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总裁兼执行长,在他53岁时,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他乐观开朗,有坚固的婚姻,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最小的女儿才十四岁,同时还是两个稚龄孙子的外公,有用不完的钱,许多尚待实现的梦想……
然而,有一天,他当过护士的太太发现他脸颊有点凹陷,他听从建议作健康检查;忽然,医师说,他只剩3个月可活,就算他接受治疗,也多撑不了几个月。忽然,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他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为什么是我”的怨尤,决定尽情享受这3个月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于是,他为自己的公司找到可靠的接班人,于是,他带着太太到他们一直想要旅游的欧洲城市,于是,他坦然地安排好自己死亡后的一切……
他的胆识和能耐,在面临死亡时仍然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将死亡面临的机会当成一份最后的礼物。“难道生命的尽头非得是最糟的部分吗?为什么不让它变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经验或人生最棒的部分呢?'欧凯利这样在他的自传中对人们说。
死神可以带走他,但不能摧毁他的信念。他仍拥有人生美丽的回忆,也为他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一个典范,也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属于他的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记录——《追逐日光》。
像尤金?欧凯利这样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决不止他一个,他还让我想到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忙碌的科学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在生命即将终结时,巴甫洛夫没有忙着求医索治,却在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不近人情地以:“巴甫洛夫很忙……”加以拒绝。
巴甫洛夫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无畏令人深深折服。
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被查出患有癌症,并且是晚期。噩耗传来,他几乎崩溃。
曾经他是我们中的佼佼者,十多年前自学法律专业毕业,果敢地从教师队伍中脱离出来,成为市里一名颇有名气的律师,并且自己开办起一家规模不小的律师事务所,票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然而人生无常,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却面临死亡的挑战。
他是常人,他不是英雄,因此他极度地惧怕死亡。不停地求医问药,化疗,电疗,几个月的时间,一个体重八十多千克的汉子,居然瘦得只有五六十千克,只剩皮包骨,头发全掉了,在他身上完全找不到昔日的半点风采。死神,首先从心理上摧毁了他,而后,将一点一点地将他的躯体吞噬。
但是,死亡是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公平的了。无论是谁,不可能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终究难逃一死。既然是注定要发生的,又何必去惧怕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