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上的遐思
杭州西湖美,《杭州西湖》邮票更美,前者是天然美,后者是艺术美,我国多湖泊,但还没有哪一个湖泊能象杭州西湖一样美得这样出名,也美出如此多的故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西湖写下了无以计数的诗、词、歌、赋,把个西湖描写得婀娜多姿,入木三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任职,具有诗人气质的白居易离任时:“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
范成大夸赞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苏东坡感叹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毛泽东则道:“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茑啼”。
这些名人佳句既表现了杭州西湖的美,也表现了人们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西湖作为一片天然水体,面积不大,小巧玲珑,紧临市区,人们到湖边游览极为方便,远近的山峰也衬托了西湖的秀丽。历史上浙江文人辈出,这些衣锦还乡的文人回到家乡,看到西湖,总爱“若把西湖比西子”,生出许多感慨,编成许多故事,使得本来风光秀丽的西湖,人为地加上了人性化的色彩,以至西湖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都写满了故事。让游人赏心悦目的同时,玩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再次来到杭州西湖断桥,伫立断桥之上,环视西湖景色,西子湖就象丰润的少妇,饱满、韵味,又犹如不着浓妆着淡抹的佳人,依然显现出她那美丽的容貌。
断桥,据说在唐朝时就有了,断桥两端,烟柳葱缘,柳浪闻莺,断桥,犹如西子湖的裙带,点缀湖上,浑然一体。从功能上除却连接湖岸与白提,断桥本身更是一种艺术。
一直猜想这桥为什么叫“断桥”,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这种叫法颇有些不吉。带着这个疑问,翻阅了一些资料,原来断桥名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宋朝叫宝石桥,到元朝叫段家桥,“断”就是“段”,是在相传中用了谐音。元代诗人杨维祯有诗为证,“下马题诗岳王寺,解貂沽酒段家桥”,此一说。又一说是从前因为从孤山通过来的白提到此而断,是这座桥把白堤和湖岸连接了起来,故而此桥被叫着“断桥”。按常理,前一种说法的历史可靠性大于后一说法,可是我倒赞赏后一种说法,因为它可以激发旅游者的想象,假如:没有这座桥,白堤与这西湖岸就是断开的,假如是断开的,那传说中的许仙与白娘子又怎么能在这断桥上相会呢。
在中国邮票史上,同一事物两上邮票的不多,而这断桥就得如此殊荣,《杭州西湖》断桥上了邮票,叫《断桥残雪》,在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邮票中,又有了许仙与白娘子的《断桥相会》。
断桥,作为西湖上连接两处的一座极平常的桥,人们赋予其如此多的传说故事,又通过这些传说故事,提出了桥的文化内涵,实属罕见。
《杭州西湖》邮票为断桥取名是《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景观之一。已如上面所说的一座普遍的桥成为西湖一景,那自然是桥本身的传说故事远胜于桥本身的功能价值和观赏价值,这桥无论从历史、造型、还是艺术风格上,都不可能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桥”。看来,任何事物要占一席之地,要深入人心,文化内涵是首要的。
“断桥残雪”,顾名思义,据说每当雪后,伫立桥上可观赏分外妖娆的湖光风貌,然而要形成最佳景致的特色,又必然是消融未尽的残雪,这样才能现出“断桥残雪”的斑谰成趣,姿态横生。我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虽然多少年来人们把这断桥残雪誉为西湖绝景,但诗人们写残雪的并不多,我没有在下雪或尚有残雪的日子来过断桥,所以无法感受断桥残雪的意境。我正在揣测不透时,幕然回首,看到湖岸边亭碑上篆刻的“断桥残雪”四个大字。不论怎么说这“断”字和“残”字,横竖都使我感到有些抑郁,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中对这两个字都是起名的禁忌,而这两个字用在这千百年来被人们认为是风景如画的游览胜地,并平白地生出许多让人凄婉的传说故事,今天又堂而皇之地登上邮票,成为人们的追逐的对象,无论如何我还是想不透彻。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