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散文欣赏

悠悠然然游镇远

发布时间:2020-07-21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大地

作为一个文化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乃至高境界。一路行来,发现山水优美的镇远文化底蕴竟如此丰厚。细细想来,真是不虚此行啊!

镇远,能完美体现各地民居建筑的特色与宗教建筑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当首推“青龙洞”。青龙洞建筑群位于中河山麓。青龙洞建筑上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了一种融石崖、溶洞、古树、藤萝等为一体的“贴崖建筑”;也因此成就了那重楼叠彩、巍峨凌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回廊如带,曲径通幽的建筑奇观。因为它的建筑几乎都是挂在悬崖陡壁之上,人入洞中,但见洞中有阁,阁中有洞,或者一半是楼一半是洞,且洞与洞之间,楼与楼之间的起承转合时的挑梁搭柱也全然没有把中国传统建筑中严格对称的规则放在眼里,或因地势高低分立长柱、短柱,或以巨岩作为支点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独木建成一座“独柱亭”。这一切都使青龙洞平空又多出了几分洒脱、大气以及险峻和雄奇。难怪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游洞之后,禁不住诗兴大发:

“一山飞峙大江边,殿阁弯廊吐雾烟。入黔何处风光好,镇远城头一洞天。”

龙洞始建于明代初叶,占地共2万余平方米,大小建筑30余处,建筑面积6156平方米,由青龙洞寺、中元洞、万寿宫、紫阳书院、莲花亭、祝圣桥6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修建的时代和主持修建者追求的效果不同等原因,使整个青龙洞呈现出一派杂揉纷呈、万佛争胜的宝地,其间佛、儒、道三足鼎立,形成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到青龙洞,必先经过祝圣桥。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因为给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祝圣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直至明崇祯元年才建成,期间历时二百五十年。桥建成后又三次被洪水冲毁,重建三次,现存的是清雍正元年重建的。该桥曾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桥的正中建有一个三层的楼亭,飞檐跷角,亭亭玉立,名“魁星楼”。魁星楼正面的楼柱上刻有一幅清代风流太守汪炳敖题的表明祝圣桥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对联:

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搓撑斗出;

辟开重释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龙洞建筑汇集了全国各地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精华,同时也把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以及商业建筑进行了一次巧妙的结合。透过这些不同的宫、院、殿、阁、楼、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人们在青龙洞这个宗教园林建筑群中,既可以看到江南园林的精巧玲珑,苗、侗民居的古朴自然,也可以看到中国汉文化建筑代表的各种园林与西南边睡的吊脚楼和及其他结构各异的寺庙之间的完美融合,这在国内外其他宗教建筑群中是极少见的。

本人虽然在建筑公司呆了八年多,但作为一个建筑外行,我只能以外行的眼光从建筑外在的结构和形象方面去欣赏和品味青龙洞。除了青龙洞建筑群里的这些建筑以及建筑物上的各种各样的凸雕、凹雕、木雕、石雕、浮雕、圆雕、透雕、双面雕、镂空雕等等让我大开眼界之外,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这些楼宇寺庙里供奉的各路神仙。

龙洞里住着大小神仙几十位,玉皇大帝、释迎牟尼、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观音菩萨、药王菩萨、文殊菩萨、尧、舜、禹、财神爷、朱熹、雷神、张三丰、赤脚大仙、十八罗汉、斗姥、吕洞宾、杜康,再加上山下天后宫里的妈祖、龙王、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等等,各路神仙齐聚一地,场面热闹非凡。更让人忍俊不住的是这些神仙聚在一起却并不争夺地盘,大家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高兴的时候也随着镇远人的兴致随意串门。按照常规,青龙洞里应该住着炼丹的道士,中元洞住的应是佛家弟子,儒家弟子应在紫阳书院秉烛长读。可是,这一切规则到了中河山就全然不是这回事了。青龙洞里不仅有观音殿,连财神爷也忍不住跑来凑热闹;紫阳洞中不仅有老君堂,还有杜康在此长歌对酒,看样子根本就没把儒家的那一套礼仪放在眼里;而那一边张三丰则正在中元洞里舞拳传道,几千年了,那把雨伞和一个包罗万象的包袱还挂在石洞的壁上,让人看了仿佛觉得那老道士并没走远,也许只是临时下山打酒去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

金色的玉米

我那没脾气的婆婆

【花间集】菩提在人间

谁和我“擦肩而过”?

苦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