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生离死别感悟文章_对生离死别的感悟
林徽因曾说过,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人生中的生离死别虽然是常事,但是还是会有止不住的悲伤。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生生离死别感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人生生离死别感悟文章一:对生离死别的感悟也是人生的财富
林徽因曾说过,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1966年的初夏,我和小姐姐脱离父母的蔽护,离开了西北故土,陪同被打成“地主”成分的姨奶回安徽安庆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令我们想不到的事,这一别不仅是和父母的骨肉分离,竟然是和母亲的生离死别了。
说起这次分离的原因,父亲是这样回忆的:粗略地说,从1949年解放以后,我的命运就驳杂多舛了;1955年以后险象毕露;1965年文革大动乱发动的前夕,我已是恶运当头。一家人怎么样才能活下去我已茫然了。
开头说干部要轮流下放劳动锻炼一年,我就和几个男女同事到学校的农场去了。后来转到文教厅的省一级文教农场去劳动。这时还有工资和假日。后来文革大闹起来了。红卫兵赶人,我就到了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农村。这时就没工资了。后来,我到北京上访,住左家庄,在教育部吃饭;又写了一封信给叶群(我在上海市教育局时,她是主管我所在科室的局长,求她证明我的历史结论)。在拿到一纸回原单位进行申诉等待复查的介绍信后,我就自动离开农村返回学校。但是没有工资了,生活不下去。学校里一片混乱;工宣队进驻,混进些流
氓,实在待不下去。此时又提出让我回原籍安置的事,符合我全家回南的打算。
从来就有“六亲同运”的说法,这个很好理解。我大难临头了,家里人能好得了吗?在“文革”开始不久,姨奶就被认为是地主,被规定要被送回原籍劳动。可是,她自幼被拐买为奴,哪有原籍?哪有别处可以安身?无奈之下,就对”“恶们”说:你们去安庆我家问问,可否让我这边的人回去,依靠那边生活。结果,我的母亲豪气干云地大包大揽,她说:这种事你们共产党怎么想的我们不明白,我们巴不得我的杨家子孙和他们的亲属都能回家
来!我饿不死,回来的人也就不会挨饿!房子再小,我也要腾出一间来安置他们。于是姨奶领着我的六岁的小女儿和四岁的小儿子回到了安庆。
记得那一次,我们是乘火车由兰州中转至南京,再乘轮船由南京下关码头回到安庆的。
那时候,坐落在银川新城西北侧的银川火车站刚建好没几年。包兰线从这里横贯而过。当时的银川火车站设在在一个长方形的广场内,四周围盖着一层简易的平房,分别设有客运段、车务段、托运室、售票大厅等。直通城里只有一路公交车,每隔好长时间才发一班车。广场的北侧靠东位置就是旅客候车大厅了。那时候候车厅相对于今天银川火车新站小得没法比,但在我的心里一直很宽敞明亮。大厅中间设置着几排木质的简易长条椅供旅客候车休息。到了冬季,外面雪压冰封,厅内没有现在的暖气设施,只放置着二个很大的煤炉也很温暖。那时银川公共场所都是用煤火取暖的。
包兰铁路(包头-兰州),自包头东站至兰州站,全长990公里。1954年10月开工, 1958年7月通车,1958年10月交付运营。包兰铁路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中国五十年代在沙漠中筑成的铁路。这条铁路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对加速内蒙古、宁夏、甘肃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后来,听大人们说包兰铁路当时是俄国人帮助给设计的,可能处于城市发展的考虑,也可能出于战备的需要,沿线火车站点都远离所在的城市。银川火车站也一样,站点离人口相对密集老城区有十几公里远呢。这样的设置虽然在几十年后收到了给城市发展“预留”的结果,但在那个交通工具短缺,交通设施落后的年代,未免给出行、送行群众带来诸多不方便,也让这段出行的过程显得冷清了点。
那天一早,我们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将收拾好的三个朱红色牛皮箱早早就包好运到了火车站托运处办理了托运手续。剩下的时间里,大家都集中在候车厅椅子上寒暄着等待火车的到来。在大人们神情凝重聊天的时候,不谙世事的我一点不知道什么叫离别,反而兴奋得满大厅跑动着。那时候,只要能和姨奶在一起,我就能有一种安全感,就能高兴,就能忘乎所以。就像世界上所有不安宁的小男孩一样,那天胖墩墩的我围着椅子不停地跑呀跑呀,结果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头重重地磕在光滑的水泥地上,后脑勺立刻鼓出一个好大的包。随后扑过来的姨奶赶紧把我抱了起来,一边揉着我的头,一边心疼地责怪着我的不安宁。而我依偎在姨奶怀里哭呀哭呀,直到哭累了昏昏睡去。
后来,我们是怎么上的车,怎么随姨奶熬过那些负重的旅途时光,又怎么在南京下关上了轮船,我忘记了,全都忘记了。我甚至都忘记了怎么随姨奶进了老家奶奶家的院门。然而,那天我却做了一个温暖的梦,梦中我和小姐姐随着姨奶在拥挤的火车,在脏兮兮的轮船上。那段陌生单调的旅程中,自己始终依偎在姨奶怀抱里的,而担负着我们姊妹安全的姨奶也寸步不离守护着我们……那天梦醒时候,我们已经置身在南方的庭院里,周围围坐着很多的不认识的人,姨奶依然怀抱着我指着这些人,让我叫奶奶,叫九叔叔,叫老姑……呵呵,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个转身过程中许多事情已经随烟云而去,而最让我永远忘记不了的却是那一跤,还有伴随那一跤而留下散碎的记忆。
托尔斯泰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对于我来说,摔一跤根本谈不上是什么苦难,但摔跤毕竟是疼痛的,尤其是那磕出大包的摔。这一跤竟然事隔几十年后依然让我拥有温馨的记忆,由此我感悟到,人的一生在坦途中能学会赏识和享受,在蹉跎中能记忆刻骨留存疼痛,而往往一个人很少能在顺境中留存感恩,却能在痛苦中总结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确实能成为人生过程中重要节点,我认识到一定年龄后、这些节点不仅可以助你揭开尘封,还可以串联出由此而生的,一个接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才女林徽因此而说过,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而我却为此感悟:人生是过程,过程在于经历,人和人的差别在于不同经历而生出的或深或浅的感悟。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感悟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是可以传承的。
不是吗,那些曾经的苦难经历不仅成全了父亲的感悟,还促成他在有生之年引领我们一起回味过往的愿望。在这样潜移默化中,也让我这个“故事”中人在悄然中,逐渐拥有了赏识和感悟往事尘烟的能力。
人生生离死别感悟文章二:人生最难舍的是生死离别
人世间有很多事情皆可人为左右,但唯有生死不能预知。古语说得好:“黄泉路上无老少”。——题记
今天,妻子给我留言说;“大嫂家的母亲去世了,要我不要告诉在国外工作的哥哥,以免让他分心工作”。听完这些,我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为大嫂失去母亲而难过,更为哥哥不能和亲人最后相见而悲伤。
此时,我的心里感慨万千,人世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死离别!此刻,我的心情无以言表,感觉有点酸,有点涩,有点怅,有点茫,有点飘。忽然间心中有种莫名的感觉;死亡,似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近在咫尺,却又感觉有点虚无缥缈,无从说起。
关于“死亡”,我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但今天当我想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是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生离与死别。人这一生,我们不知道要经历过多少次生死离别的场景,让我们依依不舍的眼含热泪悲痛欲绝。
人生就是这样变化无常,让人感到无奈而又悲伤,无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生老病死,最终让我们都没有办法阻挡和改变。生死离别,是人生最难割舍的情感,更是一种对逝者情感的考验。感情越深,失去的时候越痛苦。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悲痛的心情,很自然的面对这如花一样逐渐凋零的现实。
人生如花开花落,开时何芳秾,落时何寂寞。活着的时候,一副躯壳,一口气,一切随欲。死去时,一堆白骨,一缕烟,一切皆成灰。从生到死,从有到无,一切都是天注定。
有人说;死去的人并非真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她的下一个旅程,而活着的人,要继续她们这一世未完的旅程。
还有人说;生死轮回,缘起缘灭,一切皆有定数,一切都不曾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当我们经历了亲人们一个个逝去和生命中许多沧桑颠簸之后,对人世间的生离死别,逐渐看轻看淡了。虽然会有事发时的悲伤与难过,但潜意识里也有了另一种踏实。这种生死离别的感受,预示着她们与凡俗尘世痛苦的彻底诀别,也预示着生命最终的归属与来世生命轮回的开始。
毕竟,那些逝去的人总是坚持到最后还是走了,把生死离别的滋味留给了我们,她们随着一缕青烟却洒脱地变成了一个魂灵,可以时刻关注着我们,而无论我们怎么样去找寻期待,却永远成了我们触摸不到的伤口。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死不能复生,振作起来,日子还是要继续。”然而,当我们自己面对亲人的逝去,我们又何尝不是忍着心灵的剧痛来面对将来人生呢?
人生就是这样,旧人离去,新人到来。我们所拥有的是每一天的朝阳和生活的节奏,我们从悲痛中领略了生活的残酷,领略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在悲哀中坚强的走下去。
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也许我们习惯了这样面对,也许一切都很自然,但是对于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我们却又有着太多的无助和忧伤。
所以,我很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对逝去的亲人,请您一路走好!对活着的人们,请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人生生离死别感悟文章三:亲情之生离死别
下午接到母亲的电话,一拿起来听筒中就传出母亲异样的声音,那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悲痛所无法掩饰的伤悲,几遍问询之后我才听清楚母亲是在告诉我“你的舅舅去世了!”
噩耗来的太突然,虽然母亲几个月前回家探亲之后回来对我讲起过舅舅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我们却依然固执的怀揣着一个希望,希望年近九旬的舅舅,希望已经步履蹒跚行动几近不能自如的舅舅,希望一生憨厚固守着那个古老宅院的舅舅健康的活着,我们更希望久病经年的舅舅能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让一个偌大家族的子孙相逢在舅舅九十高寿的盛筵上……然而生命的奇迹并没有像我们所渴望的那么眷顾舅舅,在这个全国人民即将迎来一场空前盛况欢庆的前夜,在这个炎炎夏季就要与我们挥手作别的日子,舅舅带着对亲人的留恋和依依不舍还是静悄悄地离开了。
舅舅一生默默无闻,从我童年的记忆至今,永远是寡言少语的舅舅那和蔼的面容。母亲兄妹六个,而我除去四个亲姨之外便只有这一个唯一的舅舅。我们因居家在外多年,远离家乡,虽说远隔山山水水,但是却难以阻挡对家乡的思念,对舅舅、对所有亲人的思念。母亲对舅舅的感情更是常常让我在一个人静处时感叹一份亲情于渺小之中彰显出的圣洁和伟大。母亲对舅舅的惦念我无法用笔端一一描绘详尽,我却可以从母亲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中感受到她对舅舅的敬重和爱护之情溢于言表。姥姥、姥爷相继过世之后,母亲常常对我说,舅舅形同于父亲,有舅舅在,家依然在!现在,舅舅撒手人寰,母亲悲恸之余凄切的对打电话来的表弟说家没了。看到母亲痛不欲生的样子,我感觉此时母亲的内心是孤苦无依的,她仿佛是一个流离失所的孩子,在这痛失亲人的一刻,她多年来内心所依赖的那棵大树轰然倒塌了,从此,她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她的童年、她的一切也随舅舅的最后离去而不再复还。
我爱舅舅,我也爱我的母亲。舅舅已走,母亲执意回家为舅舅送行,我知道,亲情的力量相比任何东西都要重得多,母亲此举虽不能挽留舅舅已然消逝的生命,但母亲能为可以送舅舅最后一程心慰。
舅舅,既然生命创造不了奇迹,千里之外的我只能为您跪拜,祈愿您老人家一路走好!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