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怕提问:问题没有“哑弹”
永远别怕提问:问题没有“哑弹”
永远别怕提问:问题没有“哑弹”。这是一位公司负责人最近告诉我的,我刚加入他公司的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当时,我发现这句话隐约有些令人安慰(也许他并没指望我懂得很多),同时还隐约有点威胁意味(也许他望我大胆尖锐)。前一阵子,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接二连三地参加多家董事会会议和战略会议,最后得出结论,在质询艺术这一问题上,那位负责人错了。问题“哑弹”有很多,我就问了不少。此外,我还害怕提问,不过毫不害怕承认这点,随时都准备向人炫耀。这种恐惧是商业生活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这并不意味着非执行董事就该保持沉默。如果要就沉默的作用提醒某人,让他看看汤姆?鲍文(tom bower)的作品就可以了。而面对霍林格国际公司(hollinger international)正在消失的数亿美元,如果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卡林顿勋爵(lord carrington),或布莱克勋爵(lord black)旗下各公司的其他董事都问上几个问题,那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全然不同。然而,我怀疑,他们之所以从不举手提问,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问题“哑弹”,而是因为他们是一些极为重要、极为忙碌的人物,既没有什么商业经验,也不太爱看董事会文件,同时相信布莱克勋爵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以此安慰自己。然而,对办公室里的普通人来说,害怕问题是一个很重要、也可以理解的现象。在董事会(或在客户、同事或竞争者面前)发言会有暴露自己的危险。如果适度,这种害怕可以让我们达到一个目的:由于怕显得愚蠢,我们会在开口显示确实愚蠢之前再三思量。在最近一次马拉松式的会议开始之前,我已经因害怕而没能提出一些困扰我的问题了。发给我的日程表中有一些可怕的字眼,比如“随意着装”。一个紧迫的问题出现了:一位女士如何在董事会会议上随意着装呢?牛仔裤配高跟鞋和时髦点的衬衫行吗?走上太时髦或太随意的歧途会更好吗?我没有提出以上问题,因为怕自己比看起来的样子更琐碎。而且,公司的高管一定还有更紧迫的问题要处理。经典问题“哑弹”的第一个明确特征是,没听好就提问。假设你在会议期间一直忙着在自己的黑莓(blackberry)上偷偷摸摸发电子邮件,然后,为了表现得很活跃和认真,你提出了自认为绝妙的问题。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详细的回答,结果你将表现得愚蠢、粗鲁又懒散。问题引发的沉默也与提问者的地位和年龄有关。如果一个职位较低者问了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许不会无人作答,但是,如果想避免别人打呵欠不耐烦、要求会后私下解决的话,问题就最好提得高明点儿。如果一个地位较高的人抛出了问题“哑弹”,通常大家都会装作没注意到。有一次午餐会,我坐在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旁边,他抛出了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哑弹”。与女王结婚(连当女王也算上)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问那些问题。若普通人无所畏惧地抛出问题“哑弹”,他们很少会因为勇敢得到称赞,更多是要为自己的自大遭到谴责。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去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参加一个有关控制货币市场的记者座谈会。一个刚开始为一家财经专栏工作的人无力地举起手,懒洋洋地问道:“什么是债券?” 要知道,他所在的这个专栏可能是英国报业最受尊敬的财经专栏。比这个问题引发的沉默更让我震惊的是,他根本没表现出任何窘态。会议问题的一个更大问题不是人们问得太少,而是问得太多。而且大多数问题属于错误的类型,又因错误的原因而提出。这些问题实际上不是为了要得到信息而提出的。最常见的“伪问题”不是导致沉默,而是聪明过了头。在新闻发布会和分析师会议上,人们尽可能争相提出最不可思议的问题。总的来说,他们对答案并没有多少兴趣。真正要发现真相的问题都是随后在私下里问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