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我这样成为心灵捕手
白玲:我这样成为心灵捕手
高尔基曾说过:“如果工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如果工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说,她从来不用玩游戏来放松,因为工作本身对她来说就是游戏乐园,使她着迷。这位曾为数百位客户做过职业咨询的“心灵捕手”,是怎样选择和诊断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呢? 白玲在北师大心理学系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后来下海到企业里去工作,她说“‘海里’的机制、速度都非常适合我。 选择做职业咨询师之前,也做过不少别的工作,有过不少次波折和徘徊。我问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当时没有人能够帮我,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需要重新去想:你要什么?你喜欢什么?你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最后得到的东西什么是你最在乎的?哪些是你不能放弃的?哪些是承受不起的?”她这样反复地问自己。 白玲的第一份咨询工作是做人才评估。“我们当时为企业选人,运用各种测评工具时,就发现个人也非常需要职业咨询。我自己非常喜欢为个人服务,也觉得自己蛮适合的。但为什么我要选择做职业咨询而不是做心理医生呢?因为我喜欢和优秀的人打交道,职业咨询面对的是企业白领,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我自己的工作也是越做越过瘾。而要我去做心理医生,整天和病人打交道,这是我不愿意的。”白玲说:“选择这项工作,的确是出于热爱。我喜欢看到他们眉头紧锁而来,如释重负地离开的样子,自己也产生了成就感。我认为这还是比较‘养’人的,你在帮助别人找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白玲接手的第一个职业咨询案例,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女性。“当时主要是她说我听,我心里特别没底。职业咨询的理论和方法书上都有,但真的拿去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无助。因为书上不会告诉你面对一个突然被上司解雇的高层管理人员,你应该如何去帮她解决困难。”所以白玲认为,职业咨询不是一门学科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四门学科的支撑:一是心理学,即对人的理解;二是管理学,对企业管理的理解;三是经济学,你要明白人的最大效用是什么;四是社会学,因为社会有很多思潮都会给人烙下印记。 白玲认为,职业咨询师是一个比较耗人心血的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除了较深厚的文化功底,还要有很高的悟性、很强的倾听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多咨询者都是带着很大的职业压力来的,咨询师经常接受的就是这个,因而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如果做的工作比较单一,就不太能够理解各行各业的企业环境和它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自己的“层次”太低是没法给他们做指导的;天天做着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咨询师还要有亲和力,有信任感,容易与别人拉近距离。白玲的体会是,咨询师要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你的语音、语调、语速甚至语言风格,都要与谈话对象接近,使他和你认同。比如对方说话慢条斯理,你快人快语就不合适;对方要是大大咧咧,你咬文嚼字,他也不能跟你交心。咨询是一个深度的引导过程,“助人自助”需要很高明的咨询方法。 “了解到这些,你就能知道,你是否适合做咨询,你能否在这项领域里做到最好,你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你是否愿意为此放弃稳定轻松、作息规律的生活。”白玲坦言,作为职业咨询师,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职业发展完全处在自己的规划与控制之中。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大的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当你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遇到再大的问题,都不会对自己的方向产生怀疑。 白玲说,她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以前的咨询公司时,她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失败了,而很多人都在为这件事情奋斗,都在承受他们不应该承受的失败。她开始徘徊,到底要去做什么。在家里待了一年,最后她发现,她要一个团队。因为她觉得共同做事情的幸福感远比做一个名人多。这样,她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现在的发展比我当时想的要好。我的职业发展能做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连续的,一直没有离开人力资源领域。积累还是很扎实的,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敢做自己工作室的根本原因。”(张学军) 来源:中青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