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金融才女三次破格
李颖:金融才女三次破格
文/赵媛媛 在澳大利亚大使馆与澳洲中国商会举办的留澳学生的聚会上,我发现了李颖。一身黑色的套装,显示出众的干练,一双黑亮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简单的几句介绍,我们成了朋友。三个小时的谈话很随意,对于李颖的留学,打工经历,她说:“希望这些感受能给要留学的朋友一些帮助。” 看中在汇丰银行5年的工作表现,学校破例在我没考雅思的情况下寄了通知书,我成为第一名到墨大读金融专业的中国女研究生。 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了外企汇丰银行,当上了白领。当时我在汇丰银行中国区北京分行,做国际进出口业务代表。凭着颇佳的外语和勤奋的工作,我所负责的部门5年来业绩一直是第一名。我常和国内进出口公司的财务经理谈项目,其间他们会经常问一些问题或进行更深的、有建设性的探讨。虽然同领域的业绩一直不错,但我知道自己不够好,业务方面还存在未知领域,这是不应该的。和国外银行的作业人员的确有差距,而且是一段不可忽视的差距,于是我想到了上学。 外企工作给我带来的生活富足并不会使我满足,对工作领域更深更广的渴求促使我决定读书。国内大学的金融知识对我来说还不够新,于是给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写了信。后来才知道墨大基本不招亚洲学生,因为亚洲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学生学起来会很困难(后来的从学过程中才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可能是看中了我在汇丰银行5年的工作表现,学校破例在我还没考雅思成绩的情况下寄了通知书。要知道,想进澳大利亚的一流大学,墨大的要求是6.5分以上,写作至少7分,更何况我所读的应用金融专业是墨大最好的专业,在澳洲处于学术领先地位,学生是来自全球的金融专业的优秀从业人员,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成为第一名到墨大读应用金融专业的中国女研究生。 女生学金融会很苦,可我硬挺过来了,第二学期我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教授在评语中写道,“这门课很难,你的成绩证明你学的很好。” “每天10分钟的活动时间我还听着金融新闻,吃饭花半个小时对我来说是罪过。”开学典礼同学见面很开心,第一节金融财务报表分析课却给每个人泼了盆冷水。三个小时的时间,教授从始至终都是用艰深难懂的的专业术语授课,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我有一个特点,不懂的就提出来,顶多被大家笑一顿,弄明白了仍是好同志。课堂上频频发问的基本上是当地学生,除此之外就是我了。下了课,我被叫到办公室。“老师,我有很多问题要问”,一迈进办公室我就准备提问了。教授重重地点头说:“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你应该去看本科生的书。”我明白了原来教授认为问题太浅了。随后列了二三十本书让我去读,我让老师挑出最应急的两本。以后的时间我都是在图书馆中查资料,晚上11点图书馆关门,我就复印一些回宿舍看。夜里都是两三点睡,那时候也是刚离家不久,想家了就大哭一场,哭过就洗洗脸接着学。那时总是这样,压力大时哭一通,学一通,头一挨枕头就不想事,没等做梦就起床。就连每天10分钟的休息活动时间,我也是用来听金融方面的英语新闻。那时,吃饭用去半个小时对我来说都是罪过。 一同来澳的好朋友不堪重负地转学别的专业,同班的男生劝我,女生学金融会很苦,可我硬挺过来了,第二学期我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教授给我的评语中写道,“这门课很难,而你的成绩证明你学的很好,有牢固的知识,理解能力较强。” 我明白是地道的英语给了我在国际清算中心当交易员的机会。同学们认为我很幸运找了一份连当地人都羡慕的工作。 学校四处张贴着招聘广告,保姆、搬运工、收银员、小学家教。我不会让自己停下来看那些诱人的广告。只要要求不高,大多数留学生找份工作不是难事,比如去中国餐馆洗菜、当保姆,很多中国朋友就是这样打工的。 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份真正适合我的工作。于是我到了市中心火车站,那有很多招聘类的报纸,那里面总会有适合我的工作。查了号码,鼓足勇气,我打了第一个求职电话。听筒那边一阵噼里啪啦的澳洲英语甩了过来,我根本反应不过来。明明职位已满,我硬是问人家需不需要寄简历。当时的我紧张得舌头都哆嗦,心都快出来了。过去引以为自豪的英语也要重新开始。我给自己报了一个类似于幼儿园水平的日常用语班,从最基本的发音、日常用语开始,学最地道的本地英语,这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有了点语言的功底,有家公司打电话通知我面试,面试人员惊讶于我竟是个发音标准的亚洲女孩。我开玩笑问:“这个职位是不是只招亚洲的女孩?”我明白是地道的英语给了我这次机会。这份工作是在国际清算中心当交易员,很适合我。同学们认为我很幸运找了一份连当地人都羡慕的工作。 第二次的打工是在全国客户服务组。银行各分行未能处理的客户投诉都送到这里,客户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就要在72小时之内提出解决方案。那时最怕电话铃响,对我来说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不是难事,难的是记录一长串陌生的姓氏和住址。被逼无奈只好背姓氏、背地图。攻克了拼写难关后,我的工作如鱼得水,凭着汇丰五年的工作经验,我处理的投诉令客户非常满意。主管经理时常接到客户给我的感谢电话、感谢信,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这点我颇为自豪。 结束了第二份工作,我向上司提出辞职,“因为我要回到中国北京”,公司里的同事都认为我是已取得绿卡的本地人,上司对我说,“这份工作无论对谁都很难,很多人不能胜任或做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代表公司向你表示感谢,我们还将破例为你开欢送会,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有礼物要送你,并且希望你能与我们再次合作。我有一个问题,是否中国的年轻人都像你一样出色?”我很自豪地回答:“我只是他们中很普通的一个,如果说我做的好,那么他们也会做的很出色。” 摘自《北京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