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写作模板 > 精英人物

夏乾良:大二学生怎样一年赚进500万

发布时间:2021-03-02 栏目:专题 投稿:欣喜的诺言

夏乾良:大二学生怎样一年赚进500万

■利用复旦大学现有的师资和同学力量,策划出版高考教辅书籍 ■抓住复旦大学这个“大客户”,做复旦大学各院系及行政部门的生意 ■员工多是在校大学生兼职,平均月薪800元 在其他人还在以“同学”相称的时候,20岁的夏乾良已经习惯被同事们称为“老板”了。这位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二年级学生和他的本科同学们在去年6月注册了暄氏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而现在公司的实有资本已达520万元。这个学生老板是如何带领他的学生企业一年赚进500万元的? 出教辅书赚了一大笔 又迎来百年校庆好商机 暄氏公司成立初期,经营印务咨询。当时夏乾良和他的同学掌握了几百家印刷厂、广告公司的相关资料。 黄金利润出现在策划出版《高考英语专项精炼》等一套教辅材料,打出了重点中学老师和名牌大学学生互动式教材的概念,目前有3万多册流通在市场。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语文、数学两本系列丛书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身处复旦我有这个优势,有的出版商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策划班底,而我们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团队。”夏乾良觉得,创业恰好抓住了复旦百年校庆的时机。 除了图书出版,会展随后被列入公司的经营范围。前不久,暄氏公司就为百年校庆的活动之一、基因组医学国际论坛提供了会务管理服务。百年校庆期间,复旦大学各个院系和行政部门都在策划活动,对印刷品以及会务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学工部等校园部门也是暄氏公司的主要客户。“校庆期间显现出来的校友资源是我们很看重的。”夏乾良说。 员工多是在校大学生 股东全部得过奖学金 暄氏公司有200多个员工,平均年龄24岁左右,除了财务和行政部门,170多个员工都是在校大学生,来自复旦、财大、同济等上海东北片高校,平均一个月可以获得800元的薪水。夏本人作为执行董事还拥有专职的总裁行政秘书。 夏乾良每天晚上20时至次日凌晨4时都要在公司的“暂住地”工作,他们已经定下了五角场某幢写字楼12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准备搬家了。 该不该在大学低年级创业?会不会影响学习?这些问题一直追随着这家学生味道浓郁的企业。但夏乾良和另外5名同学组成的股东团队里,几乎都靠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获得了复旦的奖学金,从一等到三等,而夏乾良自己拿了光华自立奖。 这些学生股东的计划是,用一年时间将暄氏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从一个学生企业转型为成熟有序的民营文化企业。 对话 “我从高中时候就开始组织家教赚钱了” 记:怎样挖到第一桶金的? 夏:事实上我从高中时候就开始做家教,然后组织家教赚钱了,当时公司注册资本金30万元,5个股东,其中有些同学的家境很好,不仅给我们后来的经营提供了人脉,也使我们公司启动时的实际资金达到了100万元左右。 记:你们是怎么谈生意的?对方看到你们的学生模样,会放心吗? 夏:最开始的客户主要是学生社团和复旦的党政部门,以及各个院系。比如我们就帮管理学院20年庆订购了一批纪念杯子。我们员工是分布在各个学校的学生,而且产品价格低,在校园的客户发展得比较顺利。复旦的学工部也是我们的重要客户,所以这次我们独家赞助了他们的一个中国文化的研讨会,免费提供服务。 记:那社会上的企业呢? 夏:是有些困难。我们前不久也谈过一个业务,可能有些典型性。一开始对方不怎么信任我们,总觉得我们学生在勤工俭学,对质量不放心,但我们坚持和他们沟通,最后他们觉得我们办事很认真,而且学生也有个好处,就是诚信。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就谈成了。 记:主要的员工都是学生,是不是也节省了不少经营成本? 夏:是这样的,我们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相关的产业经营,本来就是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高于资本要求,因为是兼职,成本也低。不过我们这里的业务员如果做得好,一个月也可以有1万多元的提成呢。 “这个年龄差不多的团队,很容易互相不服气” 记:员工叫你同学还是老总? 夏:他们叫我老板。我觉得企业领导的个人权威很重要,我也很希望他们保持对我的信任。特别是在这个大家年龄都差不多的团队,很容易互相不服气。我会把中层领导叫进办公室告诉他,你应该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对我的尊重,如果我不能获得你的尊重,那怎么领导员工。 记:你的社交圈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学生,习惯吗? 夏:说实话我很羡慕在3108教室里自习的学生,但我没有时间,我必须工作。我的客户给我VIP的入场券去交大的总裁班。我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但是很多老总看到我都说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有点偏执,很倔,我和他们交流并没有什么障碍。 记:有这么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校园学习还有兴趣吗? 夏:我不会辍学创业的,但是社会经历很重要。比如我们公司,管理学院的员工就进得很少,我觉得他们掌握的理论很多,但没有实际管理经验,却又觉得自己很内行。(田青瑶) 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推荐:

曹伟明:一个法国MBA人的视野

陈久霖:买来个石油帝国?

方便面之父――95岁退休归隐

和田一夫:温情有时是企业致命伤

从未被困境吓倒过 美国第二女富豪发家史

推荐专题内容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