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内阁大学士品级有多高 它在朝廷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01-13 栏目:专题 投稿:爱笑的自行车

内阁学士,清代官职,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其员额于康熙十二年(1673)后定为满洲六人、汉族四人,其品级于雍正八年(1730)以后定为从二品,一度兼礼部侍郎衔。顺治十五年,清王朝参照明制,以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加殿、阁衔,称为保和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从顺治到乾隆年间,大学士的级别时高时低。高的时候是朝廷重臣,低的时候就只是普通的官员。它并不是一个正式衙门,而军机大臣中,多数又是内阁大学士兼任,所以说内阁才是行政级别最高的单位。

首先,我们看一下内阁大学士的由来。明朝建立的初期,继续沿用了古老的丞相制度。但明朝皇帝不喜欢丞相分割自己的权力,朱元璋撤销了丞相制度,皇帝亲自负责所有的工作。对于皇帝来说,自己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因此,朱元璋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起初内阁大学士仅仅是五品官,而是只能辅助皇帝的工作。但皇帝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随着皇帝能力的降低,内阁大学士们开始负责各方面的工作。进入明朝统治的中期,内阁大学士已经超越了六部尚书,形成了著名的内阁制度。由于加上了其他官职,内阁大学士成为了数一数二的高官,各级官员内阁大学士为“阁老。”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在这种情况下,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正像谭天星在他的《明代内阁政治》中所说那样:“内阁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朱元璋永远废除丞相的规定事实上被完全破坏了。

关于宦官政治,民间不少人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明朝因宦官的存在极其黑暗。明朝传国将近三百年,如果真的是腐朽透顶的话,自然不会有此国祚。有明一朝,自朱元璋罢黜丞相之位后,因工作量过大,皇帝就不能常到内阁,只能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时日一久,内阁逐渐成为一个变相的宰辅机构,这便是外廷,与之相对应的是由司礼监组成的内廷。

在这种格局下,形成了一种初步的权力平衡。甚至在皇帝不作为的情况下,国家仍然可以在内外廷的合作下保持稳定,如明神宗万历皇帝,他做了四十八年皇帝,有二十几年没有上过朝,有的朝臣从开始做官直到退休都没有机会见他一面。但国家仍然可以做到繁荣稳定,甚至出现了万历年间的资本主义萌芽。皇帝内阁的联系,在某些时候是通过太监沟通的,皇帝有事交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同样,内阁有事,也先报给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这在某些情况下给了太监弄权的机会,明英宗以后,武宗、熹宗等皇帝的不问政事,经常将“批红”的大权都交给了宦官头子,于是内阁的职权受到宦官的钳制。出现了内阁与司礼监双轨辅政的局面。

有些人据此认为明中叶之后的政治极度黑暗,其实不然,不少名臣都是出自明中叶之后,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使得内阁更加具有民主性,如徐阶任首辅时,就在面对分歧时在所有阁臣中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得出最终决定。作为皇帝的辅助机构,内廷的作用与内阁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大略的推行以及政治抱负的实现都是由内阁来完成的,而内廷则只能扮演一个配角。

在清朝历史上,如果一位高官拥有内阁大学士头衔,但是没有其他的官职,那这个官员没有多少实际权力。和之前的太师、太傅等官职一样,虽然名义上属于高官,但没有直接管理的部门。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曾经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如果和珅仅仅拥有这么一个头衔,那就属于回家养老型官员。但和珅除了内阁大学士头衔以外,还拥有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等一系列实权型岗位。因此,其他的官员都会称和珅为“和相爷”或者“和中堂。”由此可见,内阁大学士并不可怕,关键看有没有其他的官职。

例如与和珅起名的纪晓岚纪晓岚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虽然也拥有内阁大学士头衔,但是仅仅负责编撰书籍的工作。所以说朝中的重臣根本不把纪晓岚当回事,直到嘉庆皇帝在位时期,纪晓岚拥有了一定的实际权力。由此可见,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是什么水平,一直没有纪晓岚实际权力。和珅曾经把刘墉、阿桂和王杰视为自己的对手,请注意,和珅也没有纪晓岚放在眼里。其实最让和珅头疼的是王杰,和珅拿王杰一点办法都没有。从这一点来看,仅仅拥有内阁大学士头衔,确实不算什么高级官员

清廷入关前,曾设文职机构文馆;天聪十年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设大学士、学士等职;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

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相关推荐: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那些因刺探情报而被韩国枪决的人

影视大片中的五大冷兵器战争场面!

一中国人,被印度当战神,战后毛主席说:你一仗,可保10年安稳

打虎将军赵登禹出手迅猛 竟然拧断了匪首的脖子

奇怪而伟大的朝鲜战争最最震撼美军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