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对越自卫反击战,邓小平为何亲点许世友挂帅

发布时间:2013-02-17 栏目:专题 投稿:听话的大象

1978年12月,中国高层决定要惩罚一下不听话的小朋友——越南

作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仗,让谁来挂帅出征,无疑意义重大。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权衡良久,选定了许世友担任东线总司令

那么,邓小平为何亲点当年已74岁高龄的许世友挂帅

要知道,当时十大元帅中尚健在的还有四位: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大将中健在的也有四位: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57位上将中,能力不在许世友之下的,也不在少数。更何况,最顶尖的三大名将中,还有两位健在——刘伯承、粟裕。应该说,不论从能力,还是资历,都有比许世友更合适的人选。

邓小平偏偏就选中了许世友,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笔者总结出了三个原因,抛砖引玉,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许世友得益于广州军区司令的位子。

越南中国的广西和云南接境,中国要派兵,除了昆明军区,临近的广州军区自然也是重点。俗话说,上阵父子兵,要调广州军区的兵,许世友自然是最合适的司令人选。

第二,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军队成为重灾区,军事训练近乎停顿,跟国际先进军事思想也接不上轨,甚至连军阶、编制都是混乱的,这样的军队要想打胜仗,按部就班是绝对不行的,于是许世友的“勇猛”作风就派上了用场。

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我们平时的训练很正规,有很大的把握赢你,那咱就按套路来;而如果我平时根本就没怎么训练,按照正常规则来打几乎没希望,那我就得用我的气势来压倒你。

在气势方面,开国将帅中,许世友要是排第二,那还真没人敢居第一。

其实许世友本人也深知这一点,接到任命后,许世友想选一位副司令,就想到了老搭档刘昌毅

刘昌毅,人称“猛张飞”,别人都以身经百战为荣,他却是身经千战,历险百次,浑身上下皆是伤疤。许世友找上他,可算是找对人了。

不过,当时刘昌毅已是65岁高龄,许世友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把他请来,关于打仗的话一句不说,先上三瓶茅台,两人对碗干,干完三瓶后,许世友问:“还敢再喝吗?”

刘昌毅答:“九死一生过来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许司令喝到哪儿,我就喝到哪儿!”

许世友大手一拍桌子:“真是一条汉子,不怕死,副司令就是你了!”

这就是著名的许世友“喝酒点将”,要的就是这股气势,不怕死的精神!

第三,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对中国很不利,据新华社统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明确站在中国一边的,只有朝鲜和柬埔寨,连保持中立的国家都很少,大多数都站到了越南的一边。就连刚刚与中国建交的美国,也因国际大环境的考虑而要求中国越南撤军。在这样严酷的国际环境下,只有重打、大打、打出威风,才能平息掉那些不利的声音,才能真正让大家看得起我们。

就跟抗美援朝一样,雷霆万钧的彭老总重磅出击,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这次只有派出同样火爆的许世友,才能重新打出中国人的尊严!

事实证明,邓小平没有选错人。

刚到中越边境,许世友就宣布了十条战场纪律。这十条纪律非常简单——

不前进者,杀!

临阵怯逃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

最后还加了一句——用刀子杀!

据当时的亲历者回忆,这十条纪律公布后,全场鸦雀无声,但也都在无形中感觉到了一种蓬勃不可遏抑的战斗欲望。

正是许世友的这种一往无前的雷霆精神,将连美国都奈何不了的越军打得溃不成军,像推土机一样一直推到越南首都河内,吓得越南政府都发出了全国紧急总动员令。要不是邓小平出于国际关系的考虑下令撤军,许世友越南连锅端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相关推荐:

二战日军被俘虏了之后为啥美军放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走呢?

开国将帅中,只有他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却留下一生隐痛

茅山反扫荡:新四军伏击日寇歼灭上百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十四个争议问题的澄清

中日骑兵决死之战:让新中国少了一位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