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抗战时期人民创新武器:土制生化武器威力强

发布时间:2013-03-14 栏目:专题 投稿:复杂的樱桃

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改良武器

一、石头地雷石头大西瓜 一见敌人就开花

地雷

1941年9月,驻山东日军集中5万兵力,在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的指挥下,企图封锁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以多路、多梯队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铁壁合围”。在武器装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沂蒙民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自制石雷阻击日军,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石头开花”的故事也成为了沂蒙抗战史上一段精彩的传奇。

当时沂蒙边联县三区红石崮民兵队长高成三接到区里通知,要求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对日军扫荡进行阻击。大伙积极性都很高,打鬼子谁也不愿当缩头乌龟,但队里八十多个民兵,只有不到二十条土枪,剩下的不是大刀就是红缨枪。虽然这次区里给队里分了几颗手榴弹和两颗铁地雷,但在大伙看来,“这些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用完了”。

抗战资料图

就在大伙苦思冥想着自制武器的妙招良计时,队里年近五十的老石匠董明修发现身旁的石头蒜臼子和铁地雷长得差不多,“咱这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村里人又都会打石,用石头打造地雷壳不是最好的办法吗?”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董明修就用铁锤和錾子凿打出一颗像模像样的石头地雷。董明修还意犹未尽地在石头地雷上刻出了一行字:大西瓜一见敌人就开花!

短短几天之后,一百多个石头地雷就埋在了敌人进山的必经之路上,扫荡沂蒙山区的一支敌军刚踏进这片雷区,石头地雷就接连怒放,炸的鬼子人仰马翻,抱头鼠窜。很快这种石头地雷就在沂蒙山根据地流传推广,它不仅威力惊人,还让日军地雷探测设备无计可施,成为鬼子"大扫荡"途中的梦魇。

二、平射迫击炮:改良迫击炮 曲射变平射

平射迫击炮

敌后战场中,八路军武器方面远不如日军,特别是缺乏攻坚必备的火炮,别说大口径重型火炮,就连结构简单的迫击炮也是“稀罕物”。八路军装备的迫击炮多为82毫米口径以下的型号,威力有限,加之弹道弯曲,对碉堡一类有顶盖的工事攻击效果不佳。正是看到这一点,日军大量修筑碉堡炮楼,企图把抗日武装困死。面对这一情况,八路军想出种种创新的应对之道,平射迫击炮就此诞生。

众所周知,迫击炮属于曲射武器,主要对付步兵集群,打单体目标较难。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指示炮兵主任赵章成研究用迫击炮平射碉堡的战术,司令部还从华北各军分区抽调十名迫击炮干部,组成迫击炮平射研究班,由赵章成亲自挂帅。

起初,研究班想到用高粱秆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经实验确认方法可行,但是赵章成并不满意,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实操效果不好。接下来,大家受到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的启发,又想出用拉火击发的办法,即在炮尾部增加一节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板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一来,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类似日军九二式步兵炮的功能。

抗战资料图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赵章成小组总结出“一炮多用”的办法。成功后,刘伯承当即责成司令部电令各军区部队,将迫击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厂改装,在战场上大力推广平射迫击炮

自制“生化武器”篇

一、辣椒炮弹:辣椒面填进炮弹 日军被熏得抱头鼠窜

拔点战斗中,“土坦克”、“土飞机”、烟熏、味熏、心理战等行之有效的战术都来自群众的智慧。1940年9月,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第13团迫击炮连攻打管头据点,该据点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八路军的枪弹和迫击炮弹均奈何不了它。于是,有人提出用辣椒熏逼日军的办法,赵章成带着炮手卸下引信,倒出弹体内的炸药,先装辣椒面,最后再把炸药装回去,拧上引信。15时,20发“辣椒炮弹”全数打出去,日军被熏得抱头鼠窜,突击队没用十分钟就解决了战斗。

除了填塞进炮弹以外,人民群众还创造出了另一种辣椒破敌法:燃烧辣椒

据抗战老兵王兆清回忆:“记得那是1943年,攻打一个百余名鬼子据点,通过战术,鬼子被我们包围了,可他们死活不投降,我们营长就出了一个主意:用辣椒熏。”说起这个“辣椒阵”,王兆清哈哈大笑,那时候营长叫林志高,他召集大伙儿运来了几百斤红辣椒,在鬼子的周围点燃辣椒,再利用风向将呛人的辣椒烟雾吹进鬼子的阵地,就这样百余名鬼子被熏受不了了,纷纷出来缴械投降。

二、“臭狗阵”:出奇制胜的“生化武器

943年,日伪军为了打通沭赣公路,切断我苏鲁交通线,分割、缩小抗日民主根据地,派土匪头子张兴中、张汉中、张胜中兄弟3人在沭阳北桑墟筑起了沭赣路上最大的一个据点。此据点易守难攻,四周筑有土圩子,圩外有圩沟,占地约半里路方圆。据点四角有4个了望炮楼,南北有两门通行,日夜有人站岗放哨。据点内共有守敌500多人枪,大部分是“三张”的徒子徒孙。他们经常出来袭扰区、乡政权,逮捕和杀害地方干部群众;抢劫老百姓财产,催捐要粮,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周围数十里内的老百姓,惨遭蹂躏。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苏鲁交通线的畅通无阻,淮海军分区决心拔除这个据点,粉碎敌人的“扫荡”。

抗战资料图

经研究决定,由七团、区中队围攻桑墟据点。八团配合民兵打南北增援之敌。从7月初开始包围了桑墟据点,南面沭城、北面海州之敌多次增援,都被我军英勇击退,使桑墟据点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方在圩外用柳筐、木箱装土,垒起临时炮楼,比敌人炮楼还高出许多,并用这个制高点,选派些射击手,以冷枪杀伤敌人,使敌人龟缩在据点里,不敢露头,不能自由行动。

在打法上,先采取强攻。据点西北角有座吊桥,桥面只有一尺多宽,是攻取据点的必经之路。我军首先组织人员强渡壕沟,砍断铁丝网,突击过桥,但由于敌人装备好,火力强,顽固抵抗,加之我方缺少攻坚武器,用的是土手榴弹、土炮弹,花了很大的代价仍攻不下来。接着,又用土坦克(大桌上面放湿被子、泥土)攻,用大椒面子、烟叶子熏,也无济于事。同时又组织人挖地道,想通过地道,炸毁敌人的碉堡。不料又被敌人发觉了。狡猾的敌人从他们炮楼外面挖一道很深的横沟,在横沟里布上哨兵,阻止我方从地道进攻,使这一战术又未获成功。淮海军分区三支队司令覃健、政委章维仁亲自到桑墟,共同研究打法,认为强攻不利,决定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根据时值盛夏的特点,下令各区、乡打狗,大摆臭狗阵。

抗战资料图

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各区、乡及邻县的广大干部带头打狗,群众跟上。大家说,抗日抗日,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狗出狗。打狗献狗运动很快形成热潮。阴平乡按时送来500多条活狗。桑墟乡群众受害尤深,献狗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仅14小时内就送狗1000多条;不几天便集狗上万条。我方夜间组织火力掩护,由部队和民兵自卫队把死狗运到敌前沿四周的壕沟内,将敌人据点团团围住,死狗堆积最高处有一米多。白天,战士们把狗剁成肉块,用绳子扣起狗肉块,甩向敌据点,使敌人的碉堡里,壕沟里,水井里,铁丝网上……都是死狗肉。臭狗阵就这样摆开了。

相关推荐:

为了大义,他率子弟兵出川抗战,英年早逝,留下遗言成就抗日典范

抗战时期八路军进行军事训练

对越反击战:最后一战越军战死千人不敢收尸

“金三角”被遗忘的国军残部:没有祖国的军队

赤壁之战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