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揭秘淞沪会战的神炮营:夜袭令敌人闻风丧胆

发布时间:2013-03-14 栏目:专题 投稿:平淡的香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在这次会战中,我军左翼阵地的一支炮兵曾重创敌军,日寇因此还给这个炮兵部队起了个绰号叫“神炮”。

神炮”阵地设在浦东洋泾附近,位于敌之左侧背。是由我军仅有的六门德制“卜福斯”大口径山炮组成的一个隐蔽炮兵阵地。这个炮兵阵地正对着虹口的日军司令部,可以瞰制黄浦江面上的敌舰及其后方部队的行动,并利用海底电线在对岸设置有一个秘密而良好的观测所,来指挥我炮兵之射击和修正弹着之偏差,就算在夜间亦能准确射击。这个炮兵阵地为避免日军机的威胁,常利用夜暗出击目标。白昼则巧妙地伪装起来,藏匿于低洼沟渠或竹林深处。这六门“神炮”曾发挥了它们最大的威力:狠狠打击了泊于黄浦江面上的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日军司令部也遭到了“神炮”的轰击。

淞沪会战神炮

神炮”在整个战役中都未被敌人发现,即使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时候,我军亦利用各种手段,保护了这个炮阵。

战役中,“神炮”经历了这么一次很危险的事情:有一天,上海的几个新闻记者来战地采访。他们对“神炮”特别感兴趣,纷纷要求要领略一下“神炮”的雄姿。于是在竹林隐蔽的炮兵阵地里,炮兵营长和他们合照了一张照片。不想这些记者把采访的战地新闻,披露于报上后,也把这幅图片刊登出来了。当时中方左翼军司令张发奎从报上看到以后,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种做法无异于泄露本方军事机密,“神炮”危在旦夕矣!张将军因此立即命令该营迅速转移阵地。果不出所料,是日中午,一队敌机袭来,把洋泾附近的所有竹林都炸了个精光,其附近居民也遭了池鱼之灾。“神炮”躲过一劫。事后炮兵营长被撤了职,报馆受到查究,记者也被扣留。

张发奎是非常重视炮兵作用的一位将领,他曾回忆,假如有较多数量和较大口径的火炮,相信对会战有更多的帮助。他也曾建议当时统帅部,由乍浦附近海岸建筑一条可以运送重炮的临时道路直达浦东,效法海岸游动火炮的运用,调派一部重炮使用于浦东方面,可惜因当时中国军队火炮过于缺乏,张的建议成了一纸空文。

延伸阅读:淞沪抗战中日军畏惧的中国德国军队”?

濑户利春是研究中日战争的日本资深学者,在其所著的《日中全面战争序幕:“第二次上海事变”》一文中提到这样的细节:“上海会战期间,曾是德国驻日武官的法尔豪森摇身一变,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亲赴前线指挥,即便这一行为受到德国当局的斥责,他也不后悔。”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军人担任顾问,他们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成绩最大的就是末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冯·法尔豪森

参与对日战备

作为职业军人,法尔豪森曾任德国日本武官,对日军有过细致研究。1934年7月,他被德国政府派到中国,最初任援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塞克特的副手,1935年塞克特回国后,法尔豪森继任团长,直到1938年被希特勒强令召回。

和塞克特积极协助蒋介石打内战不同,法尔豪森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中国对日战备上。1935年7月31日,他以国民政府德国总顾问的身份,向蒋介石“面陈大略”,强调“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中国应竭其所能保全国土,必倾全力以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若不倾全力奋斗以图生存,则华北全部包括山东在内,必脱离中国”。这番振聋发聩的言辞明确告诉国民政府内的妥协派,奉行已久的“不抵抗”政策已然没有出路。

法尔豪森

同年8月20日,法尔豪森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应付时局对策”建议书,认为一旦对日全面开战,中国军队的战略布势不能局限于固守长江,不能“不战而弃守华北”,必须将自己的战场纵深北推至河北省保定、沧县一线。同时,中国军队应在长江流域采取积极行动,防止日军溯江深入武汉,将中国内陆一分为二。

法尔豪森还在另一份文件里规划对日用兵的细节,“凡(国民政府)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为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南京),二者有密切之联带关系。次之为南昌、武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抗日战场的日本军队

观察1937年抗战正面战场的形势,可以清晰地发现法尔豪森当初的战略构想基本得以实现,中国军队一方面在华节节抵抗,一方面又在上海另辟“第二战场”,打乱了日军自北向南的进攻轴线。

锤炼精锐之师

除了协助中国制定战略规划,法尔豪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中国军队整训进度。长久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及地方实力派掌握的军队基本按照北洋旧制编练,战斗力落后,法尔豪森帮助国民政府编练了约8万陆军,编成第87、88、36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正是他们在淞沪战场打得日军丧魂落魄,日本人称这些部队为“可恨之师”。

法尔豪森还打算以这些部队为样本,分批完成60个中国师的整编,到全面抗战爆发时,约有35个师大致完成整编。虽与当初设想有差距,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濑户利春援引一名侵华日军军官的话说:“受到德国顾问团训练的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役中的表现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的频繁活动,令日本政府非常不安,于是利用德国希望与之结盟对付苏联的心理,要求德国撤走军事顾问。起初,德国采取两面手法,没有强行撤走顾问团,而是在1937年11月电令法尔豪森,要求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劝说国民政府罢战修和,向日本做出“符合德国利益”的妥协。史料记载,法尔豪森确实配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调停”,游说中国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但在应付完柏林交办的差事后,法尔豪森仍像以往一样参与战事。

德式训练下的中国军队

美国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提到,1938年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那里见到法尔豪森。当谈及中日战事时,法尔豪森显得非常激动,因为国民党军队未能像他建议的那样乘胜追击,给予日军更大打击,“法尔豪森强烈建议蒋介石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可是蒋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团调到徐州前线,届时就来不及了”。

德式装备的中国军队

1938年4月,德国终于承受不住日本的压力,决定撤回全部顾问。法尔豪森德国政府递交报告,指出顾问团成员均以个人名义受雇于中国政府,合同要到1939年才到期,此时离开有困难。但德国政府“联日弃华”决心已定,严令法尔豪森等人必须回国。无奈之下,同年6月,法尔豪森等人启程回国。

回到德国后,法尔豪森以步兵上将的军衔参加欧洲战事,1940年被任命为德国驻比利时占领区的军事总督。因参与反纳粹的秘密组织,1944年,法尔豪森被纳粹当局逮捕,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后才被美军救出。不过,他还要面临比利时军事法庭的审判,1951年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1966年7月,法尔豪森因病去世。

相关推荐:

抗战时期有一种动物在战场上出现时宁愿放过日军也要先把这种动物给解决掉

嘉靖间中国与西方第一次大海战,大获全胜,首次缴获佛郎机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征服不了印度?

智者品三国之曹操的仁战略

揭秘:近27年中国对外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