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林彪从军以来打得最惨烈最悲壮伤亡最大的战役

发布时间:2013-03-16 栏目:专题 投稿:端庄的母鸡

林彪一生戎马倥偬,久经战阵,堪称常胜将军。后来身居要职,担任国家高级领导时,曾多次故地重游,抚今追昔,但他从来没有回过界首,因为界首曾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场之一,而湘江战役则是林彪从军以来,打得最惨烈最悲壮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

1933年,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集中几十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五次大围剿。由于毛主席被排挤,李德等领导人不切实际的指挥,导致红军溃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林彪彭德怀率领先头部队,先后冲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认为红军插翅难飞,并且舞文弄墨作诗一首: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为了掩护有生力量渡过湘江林彪彭德怀等人先后指挥经历了新圩,界首,党山三大阻击战,整个战役下来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官多兵少。红军大量缩编。全州觉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残酷最激烈的战场,敌人先后投入6个师的兵力,伤亡万人以上,硬是攻不下来,蒋介石在南昌气得大肆咆哮,拍桌摔椅子。

自离开苏区突破历次封锁线红军损失如下: 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共损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全都汇到这里。在水弯处,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死亡官兵安葬。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但在战略上,红军是胜利了: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湘江以东的计划,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中国革命自此柳暗花明。

二战中林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斯大林深感震惊

1938年3月2日,林彪与一一五师直属队路过某军防区时,因林彪骑马在前面走得太快,班哨还没来得及向连哨通报

林彪已经走到连哨跟前,连哨不知是什么人,就向林彪开了枪。

这一枪打中林彪,子弹从背部射进去,穿过肺部,打断了一根肋骨,并伤到了脊神经。

伤势严重,马上被送到医院治疗。过了一段时间。虽然有所好转,但由于当时延安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无法根治,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疗养。

期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集结重兵,准备向法国发动大规模侵略。

英法盟军则沿马其诺防线猬集布防,计划凭借这道延绵千里的钢筋混凝土纵深防御工事阻止德军入侵。

作为中立国,苏联虽不参战,但密切注视着战事的发展。

在一次酒会上,斯大林征询苏军将领对德军战略意图和兵力部署的判断。

大多数苏联元帅都估计德军可能集中火力,攻击中段防线,打开缺口;但是马其诺防线坚固异常,德军不会轻易得手,必定伤亡惨重。

当时,林彪正好在场。斯大林知道林彪在国内有常胜将军的称号,就很礼貌地征求他的看法。

“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林彪一笑,想搪塞过去。

“嗯?这个回答我不能满意。如果你是德军统帅,你会怎么办?”斯大林摘下含在嘴上的烟斗,犀利的眼神直盯着林彪

“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林彪语出惊人。

林彪同志能否说得明白点?”在座的苏联高级将领一头雾水。

“我的意思是,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战事结果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时间会拖得很长

如果绕开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兜击防线深远后方,马其诺防线就会毫无用处,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斯大林和在场的苏军领导人都认为这种方案过于离奇、冒险。

几个月后,希特勒否决了德军参谋部稳扎稳打,攻坚突破的作战计划,指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闪电战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迫使汇集在马其诺地区的盟军数十个师拼命溃逃。

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大吃一惊,苏军将领也开始服膺林彪天才的判断与预测。

林彪研究了德军的策略和进攻路线,认为希特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后的矛头是苏联,引起了斯大林的重视。而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林彪所料,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19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突袭苏联

文革时期,社会上流传一些小道消息,说林彪回国前,斯大林想挽留他,向毛主席提出用两个装甲师换林彪留在苏联,毛主席没有同意,其理由是中国抗战处在关键时期,中国革命迫切需要林彪

1940年7月,林彪苏联写过一篇《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长达万余字,主要介绍了中国1937年至1940年期间抗击日军的情况,对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在前线的作战有较多的宣传和介绍。

相关推荐:

朝鲜战争中21个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朝鲜战争秘闻

令日本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哪位抗日名将被英王授勋“帝国司令”?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半数是通城人87人查实姓名

琼崖纵队的主要领导人:冯白驹领导着海南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