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揭中国远征军对缅甸日军作战的真实交换比

发布时间:2013-03-17 栏目:专题 投稿:曾经的服饰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

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

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远征军装甲部队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伤亡)。

退入印度的一部分中国远征军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中国军队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

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奋战中的远征军战士

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

奋战中的中国远征军

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远征军: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用好武器

中国士兵不爱护武器,用火箭筒在雨中进行射击,由于雨淋,这种兵器经不住一天使用。步兵漫不经心地操作挂在腰带上的手榴弹拉火环,常令位于近旁的美国人胆战心惊。”

研究抗战中缅印战场史料,最令笔者痛苦的是看到日本公刊战史转引的一段美国战史中的文字。

它是批评中国远征军的兵器素养和战斗作风的。

现将这份“他方”总结记录的文字转引如下:

“根据美军联络军官所见,中国军队大多无视美国人的技术和劝告,战术拙劣,缺乏爱护武器观念,令美军联络员不胜感慨。美军联络员对中国军队战斗作风的批判如下:

中国军队的团长不能直接向支援的炮兵部队要求火力支援,而要通过师司令部来要求,故当炮兵实施掩护射击时,已失去了价值。即使炮兵射击也不能准确地覆盖目标,发射间隔往往长达五分钟。

中国士兵不爱护武器,用火箭筒在雨中进行射击,由于雨淋,这种兵器经不住一天使用。步兵漫不经心地操作挂在腰带上的手榴弹拉火环,常令位于近旁的美国人胆战心惊。弹药被无限制地浪费,兵器由于不间断地使用和保养不善,短时间即告报废。战场上的武器、弹药是如此使用,而补给站与第一线的距离却相距甚远,武器易损件的生产地竟远离战线12000英里。通过这些事实即可察觉,卫立煌将军麾下75000名官兵的实战能力令人遗憾……”

美军联络官们的抱怨,固然有心疼本国“租借”物资的心情,但抗战以来打“穷仗”几乎打怕了的中国军队,何以如此“暴殄天物”?你可能想不到,当时因为恐惧日军夜袭,有的军官要求士兵通宵打机枪来吓唬敌人。

而美式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都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新武器,美国太平洋战场的麦克阿瑟部队和中国远征军几乎同时列装,一点也没见外。但在腾冲和松山战斗中,这两样攻坚利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为中国士兵能掌握使用方法的人太少,选拔不出适合的兵员学习,学习了也只能达到“粗通”的低水准。

本来就对战场技术动态变化格外敏感的日军,稍稍吃亏后即有针对性地以狙击和逆袭战术反制,常常让中国士兵丢下利器牺牲,就越来越找不出会用的人。

如此具有“战壕真实”的细节记录,折射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武器之所以被军人视为第二生命,不在于它的高昂价格或是技术含量,而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作为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兵器知识不应成为军人素质结构中的“短板”。

这一点,对今天的我们启发仍然很大。当前,新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这些现代化装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维护保养困难,常常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这就需要使用者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原理,以便做到熟练操作、使用和保养。

兵器一知半解,或者是一窍不通,何谈对兵器效能的有效发挥?其结果便是,要么让一些兵器“屈才”,要么让一些兵器“为难”。

你要是拿一只“爱疯4”送给从未用过手机的人,大概也会遇到如此情景;但更可怕的心理是:这是别人的玩意儿,不糟踏白不糟踏。好东西,必须给知道其价值、且懂得珍惜的人才有用,否则就是“烧火棍”。

相关推荐:

汪伪政府治安总长官齐燮元:屠杀华北抗日民众

望都之战的简介:宋辽之间的有一次强势碰撞

中美研高超音速武器运气都不好 皆问题频出

杀主将夺兵权 项羽巨鹿之战时刘邦在做什么?

宋朝钓鱼城之战简介 钓鱼城之战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