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甲午中日战争如果打持久战,中国有取胜的可能吗?

发布时间:2013-02-11 栏目:专题 投稿:真实的鸵鸟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甲午战争中惨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场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一共只进行了8个月的时间。而到了1937年日本再次全面侵华的时候,中国人民与日本进行了一场8年的持久战,最终战胜了倭寇取得了胜利。如果1894年中国就下定决心与日本进行持久战,会不会也能战胜呢?

当时中国日本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中国人口4亿多,日本4千万,中国日本的10倍。中国当时有1千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日本的30余倍。就国力来说,虽然日本在煤炭、钢铁、铁路等方面超过中国,但毕竟中国搞了多年的洋务运动,起码军事工业还是有基础的。日本有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筑地海军造兵厂等4大军工企业;而中国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四大骨干企业外,还有近20家中小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日本从1868开始明治维新,不过发展了三十年,其经济总量还小,中国1893年财政收入为8867万两,超过日本1000余万两。日本财力有限,养的军队就少,陆军有7个师团7万人,加上预备役,总兵力也就24万,比清朝要少的多。如果和谈破裂进攻北京,日本就要放弃山东或辽东,形成孤军深入之势,有可能中国军队所夹击。可见日本并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它只能速战速胜。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进行当中就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主张持久战当时英国人赫德就认为“如果战争能拖长下去,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禁得起磨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湘军统帅刘坤一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上也指出:“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从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有钱赔款,不如用兵两年。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日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制倭要著。”老刘意思很明确了,拿出赔款一半的钱来也有几千万两白银,以此养兵再和缺兵的小日本干上2年,还打不过它?

但是,当时大清朝真的能进行持久战吗?可能还真不行。

一是民族矛盾突出。这是清政府历来最担心的。清是满族乘中原混乱而入关建立的政权,满人高高在上,民族矛盾一直尖锐存在,甚至连军队中也是一样。日本也深知这一点,在中国到处张贴告示:“满清原塞外之一蛮族,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十八行省豪杰,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深入,汉族会不会趁机造满清的反还真不好说,清政府能不想尽快结束战争吗?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内轻外重之势已成,表面上有个集权政府,但实际上地方督抚大权在握,整个中国一盘散沙。清政府府没有能力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持战争。李鸿章发牢骚说,这场战争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三是统治者太腐朽无能。日本政府此时充满了进取和冒险精神,对国际形势了解透彻。连天皇为造军舰都带头捐款。而以慈禧老太婆为首的清权贵们呢?满族入关时的勇武进取精神早就消失了,贪图享受,苟安一时,慈禧甚至为修颐和园而大量挪用海军经费。

四是军力太弱,不是装备弱,而是素质、士气、战略战术、指挥弱。日本军队已经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还是原湘军的老一套,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和配合。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受教育的水平太低,而士兵几乎全是文盲。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科学化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等清军一无所有。至于海军,就更别提了。

从以上看,满清权贵为自己的统治根本不可能实行持久战,即使持久战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于是那就只有一条路了——求和、割地、赔款

相关推荐:

从尼姑到女兵,这支部队的抗日行动惊动了聂荣臻

美国人选的,史上最具影响力战役排名,中国这场战役唯一进前10

他是总书记的哥哥,参加革命比弟弟还早,为何一家是农民?

他是吴三桂的舅舅,他英勇善战击败努尔哈赤,最终却只能选择投降

二战女兵:二战时德军中曾有五十万女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