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武将之战:四大武将在论坛唇枪舌战

发布时间:2013-03-21 栏目:专题 投稿:笨笨的蜜蜂

连日来关于吕布张飞马超、许诸之熟高熟低在三国论坛中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众好汉纷纷出招,煞是火热,只是战线太长,令人难睹全貌;今特汇于此,以馈感兴趣之人。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首回合是由煮酒兄发动的:---------------------------------------------------------------------杨兄请进们先来说吕布张飞之战与吕布(评者注:此是张飞误笔)马超之战,哪一场差距更细微吧。

马张战100合后,刘备张飞有失而叫停,但张飞回来后非常不服气,闹着要回头再战。而吕张之战呢,100合后刘备叫停,张飞回来后没有任何意思要再跟吕布接着挑。

如果你说那是因为刘备张飞部兵少、吕布兵多,因此张飞此时与吕布单挑容易在人数上吃亏,我觉得很不公允。杨兄这么说,实际是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吕布在自己与对手相持不下时会指挥士兵上来混战帮助自己拿下对手。可惜吕布的既往战例完全不支持这个说法 -- 只有别人以多打少或以混战替代单挑来对付吕布的战例,却没有吕布仗着自己的兵多而放弃单挑取胜的战例。没有一例。因此,杨兄那个隐含的前提就无法成立;因此张飞没有如他后来战马超时坚决要求再度出战,至少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张飞对于继续与吕布战下去,不如他对继续与马超战下去那么有信心。

基于此,我以为吕张一战和马张一战,后者差距较前者差距更微弱。也因此,让我开始倾猜测吕布攻击强于马超这个看法。但这只是一个猜测,离认定还有距离。

在严密的科学论证中,有了某种猜测直到最终的认定,这之间的论证过程可以是非常繁复的,距离也可以是非常大的。但对于这类无法进行严密论证的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我能找出两个疑点且这两个疑点同时指向一个方向的话,那么我就认为可以从猜测晋升为认定。

我承认,这个做法是不严密的,但对于这类本身就无法进行严密论证的东西,恐怕也只好如此。否则我们完全可以笼而统之地说,凡是100合打成平手的武将都可以并列,那样好象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能在“不分胜负”的单挑中通过一些微妙含蓄的文字描写发现双方的高下,我觉得是很好玩儿的一件事,当然,你的这种“发现”应该是能让较多的人感到合理的,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然而,由于这个论证过程毕竟是不严密的,因此想要挑它的毛病实在是易如反掌。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最终又会回到大家的个人选择上 -- 有些朋友会对我的推测持肯定态度,如麻雀等;有些朋友会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如杨兄等。所以我总是在说,我承认我的东西不是绝对合理的,但它有合理因素在里边,如果你的推理和结论不如我的这个合理,那么我的这套东西就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 -- 相对于你的合理性。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大家拿出各自的论证和结论来进行比较,比双方相互挑对方论证过程中的不合理不严密,似乎更有益也更有趣些。

如果按照我的意见 -- 两个“同方向猜测”=认定 -- 的话,那么吕布速胜夏侯就构成了另一个猜测,并与前一个猜测一起引出了“吕布攻击强于马超这个结论。当然,这个根据吕布速胜夏侯就猜测吕布攻击可能大于马超的做法同样存在着几处不严密:1 此战是非真的低于15合;2 夏侯是否真的与张合可以相等;(也就是说即使吕布真的10合就胜了夏侯,他也未必能20合之内胜张合)等等。

这些不严密我都很清楚地意识到了,但如果你的任务就是要从一大堆不完美不严密的信息中得到一个结论,那么你恐怕只好忍受、接受这种不完美和不严密。我在求学期间曾选修MARKET RESEARCH,运用的是概率这种相当严密的科学手段,但用来进行分析的市场数据却是非常不完整的,但是你又必须要得到一个结论,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有什么样的料做什么样的菜,使用不怎么样的素材,尽可能把事情做好。

也许是我那门课的经历让我已经适应了忍受不完美信息和相对合理这个概念,而杨兄对此仍然感到非常不适应的缘故吧!杨兄的不适应、不认同,我很理解,跟我刚上那门课的感觉一样 -- 你的原始素材是如此的乱七八糟,你使用那么精确科学的论证手段(概率)又有什么用!不过,的确还是有用,而且有很大的用 -- 美国的所有市场分析、保险业的精算师、金融投资服务业、以及企业内金融管理者们,每天都在大量地运用着这种基于不完美素材的远非严密的论证方法,而且多数美国企业是运作相当成功的。这就说明了“相对合理性论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还是回到三国话题吧。

关于许褚战四将。首先同意你说的这是一场恶战。其次,个人以为,以一敌众与单挑有一个最大的差异:以一敌众存在是否齐心的问题,而单挑不存在,而如果几个武将不齐心的话,会直接导致在本来武力占优的情况下速败。这个问题以后再细谈。

丁徐不敌曹仁一战,我还需仔细辨别其是否为单挑。对于那些没有明确指明是否单挑的战例,我也觉得很头疼,上次与过客兄也曾有过讨论 -- 臧霸以及魏延/文聘的战例。

我没有说张飞怕了吕布。后来张飞还曾与吕布单挑过,我不可能不顾事实随便说话。我说的是“服了”,意思是,此前张飞总是憋着一口气要胜吕布(因为他首战时处于绝对下风),但打过这一场后已明白自己无法取胜。

关于吕布夏侯之战我的分析推测过程上次已经对兄仔细说过了,我知道你不满意。我也没有办法。我想这样吧,请你在两个选择里挑一个:这是一场大战呢,还是一场较快结束的单挑。如果你选择“一场大战”,请说服大家。我上次对“这是一场较快结束的单挑”这一猜测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似乎没有太多人提出异议;且过客兄对于此战的估测比我还要大胆,他仅仅将文中的“不数合”往上加了几个回合,变成了“数合”,即6-8合吧。看来,大多数人的感觉都是:此战没有拖多长时间就分出了胜负。

顺便提一句:在商业管理中这种猜测他们老美还搞了一个专用名词,叫EDUCATED GUESS。它的确是一种猜测,但却不是毫无依据的胡猜瞎猜,而是依据不足、但成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猜测。这种做法在商界也被广泛利用。因此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玩儿的这个不很严密的推测游戏也是可加使用的。

======================================陈康兄回曰:我以为刘备担心的是兵少,因为演义之中主将担心某将不敌时,皆把所担心之人说出,如曹操担心许诸有失,会说:“恐诸有失”由此可见刘备担心的是兵少,并非张飞,=====================================今宵回曰:同意煮酒兄之论,只有一点。。。多日未上坛,今日一来就见煮酒与杨兄之老酒新酿,煮酒兄之分析和结论某均赞同,不过有一点杨兄说的是对的:即“刘备张飞有失而叫停,是因为刘备张飞部兵少”。在罗原本中有云:‘玄德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内。’可见刘备主要还是担心吕布军的围攻。不过张飞打过这一场后,确实再也不喊大战三百合了。是已明白自己无法取胜。煮酒兄近日可好?可早酿新酒,待我忙完这阵后,与君同醉可也!哈哈。===================================首回合煮酒兄以其标志性的理论加估计的方式表达了其观点吕布强于马超。杨兄未招架,由陈康兄和今宵代答,两人均对其观点无异议,只是对文中刘备担心什么有异议。

***煮酒兄认同了陈康兄和今宵观点,并解释了自己观点的来由:------------------------------------------------------今宵兄、陈康2191兄请进 -- 关于吕布张飞之战陈康兄言:“我以为刘备担心的是兵少,因为演义之中主将担心某将不敌时,皆把所担心之人说出,如曹操担心许诸有失,会说:“恐诸有失”由此可见刘备担心的是兵少,并非张飞。”

这里牵扯到我们对于省略句的使用和阅读理解。请兄先读一下我这个旧贴http://myarticle。sina.com.cn/forum/myarticle/articleview。cgi?u尊称"虎侯的,显然小许在小马的眼里比老张高多了而且张飞很早就是“名将”了,马竟然出此“恶”语,何哉==========================================

今宵以退为进:兄的说明亦有道理,原本里确实是先夹枪后弃刀的,不过从恶斗的情况看,马超的武艺技巧高于许诸,而许诸的力量大于马超,许诸若不弃刀,他是夹不住马超枪的,后果难料。从实战的角度看,许诸弃刀是明智的选择,即以己长攻敌短。不过他的弃刀是被迫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目的是自保,而决不是为了捉人。君以为然否?

至于小马的脾气,见到小许时,开始是"尊称"虎侯的----他"尊称"虎侯时是和曹操在对话,即两军阵前,两位主将互做答礼,以他的身份自然不能口出无状。君不见次日对战时,马超即大叫虎痴快出来,此是否“恶”语?==================================评:此合主要争论张马许之强弱,局面今宵稍占上风。

此时煮酒兄又坐在墙头发出胜负手:--------------------------------------------------------------------今宵兄与李兄这番争论,两位老兄心中有数,俺是支持今宵兄的观点地 -- 即“马超强于许褚”。但今宵这个帖子中的前一段,即许褚弃枪乃为自保不得已而为之这个观点,某认为较难服众;而李兄杨兄等所持观点许褚放出胜负手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较为合理。

然而,承认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承认许比马强。许褚这么做,从理论上当然不错,但实战效果却不好,因为他并未能将对方手中的枪抢下来,只是把枪给拗断了,且我猜想此时的马超会极其暴怒(因为他觉得既然双方是下书决斗那么许褚就不该这么干!),如果说此前是许褚气势逼人而马超情绪较平稳的话,那么许褚拗断大枪之后,马超也被彻底激怒了。因此这时双方由刚才的正战单挑变为一种斗殴斯打,这纯粹是一种愤怒情绪的渲泄,而此时的许褚是个半裸美人儿,在这种毫无章法的斯打中极易受伤吃亏,这可是许褚在放出那个胜负手之时未曾想到的。所以曹操才会“恐许褚有失”,急遣曹洪夏侯渊弛援。

因此,从这一战的实际效果来看,许褚在放出胜负手之前处于比马超更加凶险的境地,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否定吧?对于许褚那个夹枪弃刀,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虎痴很聪明,知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但可惜他低估了对方的膂力。也就是说,许褚虽然膂力比马超大,但却没有大到足以抢过马超军器的地步。因此这个胜负手的结果是不利于自己的。

这是从实战情况得出的分析。如果我们再从虚拟的“续战”角度来考虑呢?许褚占有如下不利条件:

1 他与马超这一战是在情绪极其亢奋的情况下打的,神经高度兴奋,因此打出了极高的状态,但超水平发挥是难于持久的,即使第二日续战依然能够保持住这种超水平,但第三第四日呢?反观马超,直至大枪被拗断之前,他的情绪都是相当平稳的,因此并不存在竞技状态起伏不定的问题,第二、第三、第四日都可以发挥出第一日的水平来。如此一来,许褚最终必落下风。

2 许褚赤裸上身,加速热量流失,更加不利于体能的恢复,因此第二日是否还能以首日那种神完气足的精力出战,需要打个问号。而马超自始至终未减一衣,热量流失相对于许褚为小,利于旷日持久的长战。因此二人如果继续这样每天200回合地酣斗下去,最终首先体能不济的应该是许褚。-------------------------------

也许李兄杨兄会说,许褚格斗喜欢脱衣服是他的个人喜好,那么我会说:

1 许褚缘何斗典韦时没有脱衣服呢?显然是许褚认为此战的难度比跟典韦的那一战难度更大。

2 即使脱衣服真的是许褚的个人喜好,但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这个习惯也是个危险的习惯。格斗单挑是两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如果双方在力量、技巧、速度、经验、勇气等方面均难分伯仲的话,谁拥有更好的职业军人素质和习惯,谁的获胜概率就会更高。-----------------------

综上所述,单以此一战论之,说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亦未尝不可,但若从虚拟的“续战”角度来思考分析的话,则马超最终取胜的概率高于许褚

呵呵,俺多嘴了,就此打住,两位请继续。==================================================

今宵对其在墙上发招大为不满,并对三人的观点进行分析:---------------------------------------------------------------------煮酒兄“对于许褚那个夹枪弃刀,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虎痴很聪明,知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但可惜他低估了对方的膂力。也就是说,许褚虽然膂力比马超大,但却没有大到足以抢过马超军器的地步。因此这个胜负手的结果是不利于自己的。”此论--唉!没想到兄会如此判断错误。好!加上兄的观点,现在关于许褚夹枪弃刀有三种看法:

1、其里兄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生擒马超。2、本人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3、煮酒兄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抢枪。

现在看来其里兄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生擒马超。的确有些勉强,以许褚马超的武力,彼此谁也无法生擒对方,至于战前请战的诸如:“某必擒某某”的牛P话还是一笑而过,不要当真的好。

至于煮酒兄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抢枪。则有些莫名其妙了,许褚有刀好好的不用,抢人家的枪干吗?使起来也不顺手啊。如果是为了放出所谓的胜负手,他大可一手夹枪,一手舞刀,马超岂不遭殃了?而实战结果并非如此,这说明许褚虽然闪过了马超直刺心窝的一枪,但已手忙脚乱,因怕自己抵挡不了马超的后续招数,只好夹枪弃刀。所以他抢枪也是被迫的,目的还是为了自保。

综上所述,本人的观点许褚夹枪弃刀是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乃最为合理的解释。当然,单以此一战论之,说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亦未尝不可,但若从虚拟的“续战”角度来思考分析的话,则马超最终取胜的概率高于许褚。-- 煮酒兄语吾借用。

午饭后才回帖,君不以为怪为盼!

=====================================================================

煮酒兄以其里兄做挡箭牌并对旁边的一只麻雀进行威胁:今宵兄的这番道理,依然无法化解李兄如下的攻击:

许褚能夹住马超的大枪,足见马超反应之慢!

我曾使用肾上腺激素回击,即马超是以普通状态对许褚的应激状态(人只有在遇险时才会逼出那个状态来),自然反应略迟。可惜感觉稍微有点远。所以这次我干脆先退一步,先接受李兄那个“此前两人旗鼓相当”,然后以虚拟的续战来证明马超必胜。

对啦,麻雀那斯,你倒是说说你的排名呀!就说前六吧!你要敢不说,嘿嘿,瞧见没有,这么大的崩弓子你从来没见过吧?一家伙就能把你从树上揍下来。

(麻雀:崩弓子=弹弓。别说咱爷们儿欺负你不懂北京土话!)===============================其后又有多人发表了看法,以赞同张》马》许者居多,争斗暂告一段落。

嘿嘿!好长!我头晕!

相关推荐:

歼15飞行员比二战日本王牌更宝贵 壮志未酬谁应该负责?

36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将长眠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民国海军部长陈绍宽:中国近代航母事业的先驱者

抗战疑云:到底是谁在哪重创了日本旗舰出云号

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为啥还成史上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