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论郭嘉在世会不会影响赤壁大战的结局

发布时间:2013-03-25 栏目:专题 投稿:坚强的故事

赤壁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此次战役决定了以后‘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局,使曹操一统华夏的计划落空,影响不可谓不大。后世经过民间艺术的口耳相传和《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大戏。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是郭嘉早夭,曹魏一方会在赤壁之战中避免失败,甚至取得全面胜利。在前几天与年华的讨论中,他也屡次提到这个观点。对这个观点,我一直是持否定态度,认为不应该过分夸大郭嘉曹操军事集团中的作用。即使郭嘉仍然在世,他改变赤壁一战结果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下面我将就我所持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本文的论据主要来自《三国志》(包括裴松之的注)《资治通鉴》,也借鉴了一些网友的作品。‘演义’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曹操赤壁一战中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其实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首先,‘火烧战船’一战的具体发生地点是在与赤壁隔长江而望的乌林。其次,‘火烧战船’魏吴‘荆襄战役’中的一场终结性的战斗。所以,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不应该仅仅看一个‘赤壁’。而要从整个‘荆襄战役’角度来看。

公元208年7月,曹魏军队开始集结,并向荆州进发。拉开了曹吴荆襄战役的序幕。

对于曹操出兵南犯的最初意图,我认为,应该不是为了占领东吴的地盘。如果分析双方当时的军事实力,可以看出,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是非常的悬殊。曹魏地区当时总人口只有300万而已,去除一半妇女,再去除一部分老弱病残。曹魏方青壮年男丁最多只有75万左右。还要去除各地必需的守军,后方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补充人员,曹操可以调用的军事力量不会超过30万。而且他也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投入到这次战役之中。所以,我个人估计,此次战役曹操的军队顶多顶多不会超过20万。而东吴一方,据三国志,周瑜水军为三万,孙权手中还有一万精兵。总共四万。而且,曹操的北方兵卒不习水战,面对有长江天险的东吴,实力应该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因此,曹军当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根据曹操‘不打无把握之战’的个性。他最初的意图,应该是占领荆襄一带,灭掉刘备的有生力量。然后训练水军,在准备充分以后再进行伐吴之战。根据后来的形式发展来看,这也是曹魏方当时最好的策略之一。

可为什么后来战局发展成魏吴双方直接对峙了呢?这就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误判形势。

在荆襄战役的最初,曹军的进展是非常之快的。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并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应该曹操占领荆襄的作战意图轻松圆满的达到。但是对于消灭刘备这一点却没有做到,曹操深知,如果现在不能灭掉刘备,等其羽翼丰满以后,对自己的威胁将是致命的,所以他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彻底消灭刘备的有生力量。

此时,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吴抗曹’。而东吴一方也有两种选择:帮刘打曹或隔岸观火。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认为:东吴不会帮助,至少不会立刻帮助刘备,而是会先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自己一定会在孙权出兵之前取下刘备。于是曹操作出了下一步的战略部署:首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发动了对江夏刘备军队的进攻(兵分两路。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自保。同时给孙权写劝降书,夸大自己的兵力,企图吓住孙权

而事实的结果是,曹操想错了,经过诸葛亮,周瑜,鲁肃的连番劝说,迅速派出了精锐部队于赤壁抵御曹军,造成了孙曹直接对阵的结果。可以说这是出乎曹操的想象的。

所以说首先在战略上,曹操已经输了一招。

原因之二:兵力不精。

这一点应该说直接是第一点败因的后果。刘琮投降,带给了曹操7万水军。这七万人在刘表手下,应该说是擅长水战的精兵。而到了曹操手下,就是乌合之众。原因不用多说,用新降之兵,为军家大忌。(同时,曹操也有过大批杀降兵的‘案底’所以降军军心不稳是一定的)。而在此次战役中,这七万降军反而成了作战的主力。应该说,这就是曹操仓促出兵,赶在孙权助刘之前灭刘的战略思想决定的。

因为曹操的总兵力本身就不多,而且兵分两路,还要分出一部分给东线骚扰孙权后方的军队,还要有一部分驻守荆襄地区。所以估计在曹操身边的原从军大概有四万左右(而且这四万人本身就是不习水战的北方兵卒水上战斗力有限)其余的就是毫无军心与战斗力的降军了。驻扎在乌林的军队总人数应该在七万左右。七万杂牌军对三万精锐水师,曹军实在不敢言必胜。

原因之三:传染病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综合各家说法,这种病应该是血吸虫。传染病流行,在行军打仗之时,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于是《魏书》中,把大疫作为了失败的主因。虽然有为曹操避讳的嫌疑,但不能不看出当初这场传染病的危害性。

原因之四:对手实在狡猾大大地应该曹操的对手非同一般,放火烧战船实在是一个妙计,再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东北风,曹操想不败都难。

以上应该说是曹操战败的几个主要原因,下面开始分析,如果郭嘉在世,会对曹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 假如郭嘉在世,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观史实中的郭嘉,其智不在战场中的运筹帷幄,而在于他有一项特别牛x的本领:识人。

看一看郭嘉几个著名的用智的事例:

郭嘉的第一大功,就是官渡之战,为鼓舞曹操的信心,列出了曹袁的十胜十败之说。这十条基本都是从心理学出发,尤其对袁的分析,可以说相当的精准,非常的到位。

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对吕,陈的判断非常精确。

伐袁绍时,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建安五年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临死前遗书告知曹操:二袁与公孙康不能相容,急攻则助其联心,不伐则自图。 不久,公孙康果然将二袁人头送来求降。

这些事例无一不说明,郭嘉的心理分析能力和政治智商非常的高超。而相对的,在军事方面,却没有郭嘉用计的明确记载,因此可以说,郭嘉得政治才能是要大于军事才能得。

下面回到赤壁战场,如果当时郭嘉在世,他会对战局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在前面提到的四大败因里,三和四显然不是郭嘉所能左右的。而二应该是一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说,他只可能对一造成影响。那么,他会不会影响曹操在一方面的判断呢?

首先,有一个曹操不会听从郭嘉建议的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赤壁之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创业初期的那个‘从善如流’的曹操了。经过连年征战,他已经是一个手握重兵,拥有天下一半以上地盘的大军阀。而且从起事以来,大小战役曹操几乎未败,对自己的军事天才,曹操本身是相当认可的。会当此时,如果郭嘉提出‘暂缓进兵’的建议,曹操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郭嘉的判断。以当时曹操的心态(刚刚大胜,唾手得了荆襄,又急着灭掉刘备)恐怕他未必会接受郭嘉得建议。事实上,在曹操决定仓促进兵之前,贾诩和程昱已经向曹操提出过‘缓进兵,多准备”得建议,可曹操并没有听从。贾,程在曹操心中得地位,是不会郭嘉为下得。

那么,即使曹操会听从郭嘉得建议,郭嘉会预言到孙权迅速出兵助刘得事实,并作出‘缓进兵’得决策么?那也未必。在出兵助刘这个问题上,孙权是非常犹豫不决得。最后迅速出兵得决定,是在诸葛亮,鲁肃,周瑜得反复劝说下作出。此一点,‘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有描述,就不多说了。

当时得形势是。孙出兵或不出兵,都有着自己得利弊,实在是难以说哪一种选择是对。而以孙权得个性来看,似乎缓出兵得可能性更大。在这一点上,曹魏方即使是郭嘉也不可能有一个准确得判断。也许当初曹操就是打一个赌,赌孙权不会出兵,而最后只不过他赌输了而已。因此,在败因一这一点上,郭嘉能做的实在太少。

综上所述:在赤壁一战,郭嘉对每一个失败原因不会产生实质得影响,也就是说,即使当时有了郭嘉赤壁也难免一败。

那为什么后世都认为郭嘉会改变赤壁一战得结果呢?大概都是曹操后来那一哭得结果。而在我看来,曹操得那一哭,最大的可能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并教训手下的众谋士而已。

相关推荐:

军史佳话:战时解放军劈柴也给百姓打欠条

孔明首次北伐全过程

8万人打败60万 老将廉颇一生中最精彩的杰作

美军上尉忆上甘岭:中国每秒一发炮弹可怕极了

为什么玫瑰战争也叫蔷薇战争 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