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播州杨氏:神秘的土司部落 一个雄霸西南七百多年的大家族 最后被明朝政府所灭

发布时间:2013-06-22 栏目:专题 投稿:缓慢的花瓣

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杨氏明朝政府所灭。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

播州杨氏的不倒历程

播州位于西南腹地,设立于唐贞观十三年,州治位于今天的贵州遵义。唐僖宗乾符三年,播州已经被南诏夺去多年,一个叫杨端的人率军夺取播州,并在此建立名义上臣服中央、实际上独立自治的割据政权,杨氏家族世袭播州首领。唐末正是藩镇割据、中央虚设的年代,杨氏占据播州的行为与那些节度使并无二致,只不过杨氏实力不够,不敢称王称帝,也参与不了中原的五代十国乱世,北宋灭掉位于湖北的荆南后,准备灭掉四川的后蜀,杨氏就在此时献土归附了宋朝。

西南一直是夷族林立的地方,中原王朝在此影响力有限,只是给予当地土著首领官职,让他们代为统治,杨氏便是宋朝所任命的播州地区首领,尽管宋朝在播州进行了数次行政调整,但杨氏一直是当地的实权派。南宋末年,西南地区成为蒙宋前线,杨氏还是为抗蒙主力之一。后来看宋朝要不行了,杨氏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接受了元朝的招抚,出任播州安抚使。当明军进击西南的时候,杨氏再一次发挥站队特长,投降明军,仍为当地土司,控制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播州杨氏明朝的贸易往来

明朝跟此前的唐、宋、元三朝不同,她的手真正伸进了大西南,实际意义上的改土归流就从明朝时期开始实施,西南地区土司林立、中央虚位的情况被打破,明朝在当地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这种经营从明初就开始了,洪武年间进攻元军之时,明太祖就不断在西南设置卫所,又从邻近的湖广等地迁入移民,以此来消解当地土司的实力。洪武年间明朝四川、湖广和云南三省交界处设置了贵州播州、思州、思南四处宣慰司,四宣慰司共下辖九十余处长官司、夷蛮长官司。

到永乐十一年,思州、思南两宣慰因抢资源而爆发战争,朝廷屡禁不止,明成祖大怒,发兵攻灭两家土司,设置成流官治理的八个府。同年,明朝将新开八府和贵州宣慰司、原属云南的三个府组合,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省建立,朝廷西南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贵州的建立其实算是捏软柿子,因为其基础是三家比较弱的土司,最强的播州却完好无损,虽属四川管辖,但独立性很强,整体实力比贵州一个省还强。播州的强首先体现在富,别看它深居西南,却被誉为有江南气象,造成这一切的,就是长江水系带来的巨额贸易。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播州杨氏土司,不是土鳖,作为窝在播州几百年地位还稳如泰山的土司,他们绝不是那种头上戴个羽毛、身上穿个豹皮、围着篝火跳舞的大土著,而是身披华服、头戴网巾的文化人。成化年间,播州杨氏发生内乱,庶长子杨友和嫡长子杨爱为了争夺宣慰使的位子大打出手。为了争取朝廷支持,杨友诬陷杨爱私通唐王、自立为国王等不臣之举,朝廷对此非常重视,派出刑部侍郎何乔新等人调查。

何乔新等人调查了一年多,写了一篇报告给皇帝,即《勘处播州事情疏》,洋洋洒洒一万两千多字,除了讲杨爱是无辜的以外,还讲了许多无关的事。比如唐王到播州买棺材木:“本年七月内,唐王要买寿器。闻知越熙雍曾在播州教书。本州出产紫杉材板,差校尉张琳将银五十两前来本州收买。”播州交黄册时顺便做生意:“本年失记月日,本司差头目文锦前往南京进缴黄册,就令与松坎驿马夫犹敬顺带杉枋一十五片前去变卖。”播州卖矿产木材:“檀开银场递年煎银万千余两,黑铅数万余担,起集人夫每年砍花杉板一万余副,一半买嘱来往官员,一半发往苏州等处变卖。”播州卖茶卖米:“每年起集人夫,遇春采茶万余担,遇夏米价高贵,起夫分运子粒往重庆等处变卖。”

这些记载说明了播州的繁荣,当地盛产木材和铅,也产茶叶和大米,而这些东西都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非常需要的。有需求就有商机,播州人把这些东西打包上船,顺着赤水河可以进长江,顺江而下就可以到重庆、武汉、南京这些大城市,运输成本低,利润却颇丰。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大明朝官员已经很贪,沿途不打点就别想好好卖东西。第二,播州杨氏的关系网很广,唐王封地在河南南阳,平日里被锁在王城跟囚徒似的,但他靠一个播州教过书的人就能牵线买木材。同时杨氏沿途打点官员还是常年打点,官员会调任、升迁,时间一长,大明朝遍地都有播州的朋友。第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播州是真有钱,运出去的货拿一半来送人,只能说明播州的家底比这要厚得多。

事实的确如此,在成化十二年,西南爆发叛乱,朝廷派军镇压,领兵的张瓒事后写了本作战日记《东征纪行录》,其中对待了二十三天的播州评价是:“居民富庶,有江南气象。”还写了首诗称赞:山到湘川势渐平,田连阡陌戍连营。居人万井青山外,云水中间是播城。诗里边的数字多是虚指,播州城内为必有万井那么夸张,但张瓒是京城来的大人物,他有如此评价,说明播州的繁华不是盖的。

播州杨氏明朝的劫掠

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你没有守护巨额财富的能力之时,钱只会成为祸根,但播州杨氏有这个能力,因为他们是土司,有军队!张瓒平叛为什么要到播州,因为这次平叛也有播州兵的参与。这种情况类似于周朝的天子与诸侯,王师出动,诸侯要出兵随从。

张瓒对于播州兵的记载有三处。一是初见:“杨宣慰父子率其土兵万人布营垒于十里之郊,炮马交作,军容甚都。”二是出征:“宣慰杨辉父子率其部属土兵八千余人。”,三是留守:“仍留播兵一万人为备御之计。”三处记载反映出,播州兵远在万人以上,这还是成化年间,到了一百五十年后的万历年间,播州兵的数量不减反升。

一个原因是播州还是那么富,有钱养军队,另一个原因是播州兵出场打仗的次数更多了,需要维持比较多的人数,这个原因正是地方官府造成的。到了万历年间,大明朝遍地贪官,官府要粮没粮、要兵没兵,地方军队人数少不说,战力还低得可怜,连地区内的一点小叛乱都解决不了。可这么点小事又不能请皇上派兵镇压,那样政绩工程就全毁了。

四川官员四处张望,土司不就在那坐着嘛,镇压叛乱的艰巨任务,外包给他们多好。算起来土司军队也是明朝的军队,但没有军饷,官府不用管钱粮,正合官员心意。当然,土司不傻,打仗是要死人的,不给好处怎么行,精明的他们跟官府达成了默契。土司官府平叛,平叛后抢钱、抢粮、抢女人,官府概不追究。换而言之,官府把叛军的财产当成了外包的酬劳。播州当时属四川管辖,是四川境内最强的土司,因而承担了众多平叛任务,四处出击,连遵义数百公里外都留下了播州兵记功的石碑。

按理说,这样下去土司官府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土司打仗抢钱,官府政绩加分、升官发财,但播州杨氏的末任首领杨应龙觉得不对味。那些叛军本身就是穷苦人,被官府盘剥活不下去才造反的,山高路远的很难打,油水还少,收益不高啊。相比之下,官府手中的城市防备空虚、富庶殷实,圈占地盘更有利。

杨应龙出手很有策略,前期专抢贵州贵州打又打不过,只能往上报告,尤其在播州内部分裂后,贵州官员最为积极。播州杨氏统治播州数百年,树大根深,但杨氏并不是播州唯一的大族,下面还有罗氏、袁氏这些大族,也世袭官职,比如罗氏就世袭播州宣慰同知,地位仅次于杨氏。到杨应龙这一代,还敢跟杨氏抢地产,结果被杨应龙杀了全家。剩下的大族人人自危,五司七姓联名上告杨应龙谋反。

朝廷方面很重视,把杨应龙叫到重庆审问,在重庆,川黔二省官员吵翻了天,贵州官员纷纷要求判杨应龙死刑,四川官员则力主让杨应龙率军平叛,戴罪立功。最终四川官员的意见占了上风,杨应龙回到播州,在万历朝鲜之役爆发后,他还曾上书表示愿派兵五千助战。但随着朝鲜战事胶着,四川仅有的精兵尽数抽调,川黔二省已无兵力抗衡播州杨应龙也安心做起了自己的土皇帝。

不久,四川巡抚换了人,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想把杨应龙叫到重庆受审,杨应龙自然不会再去。王继光因此动用武力,发兵进攻播州,当地明军哪里是播州兵的对手,被杀得惨败。此战后,王继光被撤职查办,杨应龙也因公然屠杀明军被定了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如果不是朝鲜那边打得正欢,估计大军都准备集结了。杨应龙也知道自己跟明朝的关系很难修复了,干脆连四川也咬一口,屡屡进犯重庆。

播州杨氏的毁灭

朝鲜战场耗费了明朝的主要精力,朝廷不想西南再闹得不可开交,主动抛出橄榄枝,杨应龙伸手接住,把斩杀明军的几个手下献出抵罪,再献上罚款、贡品等等,播州问题暂时平息。外部问题平息了,内部可没有,五司七姓吃里扒外,告杨应龙黑状,杨应龙不能忍,直接开展分田地行动,以武力灭掉这些大族,并把他们的土地分给穷苦的苗人,苗人群起响应,杨应龙的队伍更加壮大。

眼看着杨应龙这么闹腾,贵州方面觉得要有所动作,才能跟上面交代,于是一支三千人的明军悄然杀向播州。三千人无论如何也打不下播州贵州只是想做做样子,一碰到就跑,结果播州兵太生猛,一个都没跑出来。三千人对明朝来说不是大数目,可是打脸打得太狠了,这是杨应龙第二次明目张胆杀明军了,上次因为朝鲜战场没动手,但现在朝鲜之役结束了,强兵猛将有空了,想打就能打!

万历二十八年,二十余万明军悉数集结。这些人可以说是明朝的救火队员,宁夏之役是他们,朝鲜之役是他们,现在播州之役还是他们。一群猛然扑上,任凭播州杨氏有数百年积累,武力冠绝西南,最后还是惨败覆灭。算起来,这支明军跟播州兵的作战方式是一样的,因为朝廷已经穷得发不起军饷了,都是让主将自筹,怎么自筹?无非就是抢,抢完还喜欢烧,结局就是“千年并建之播,一朝成墟,见者无不徘徊咨嗟。”

相关推荐:

古代女子必须贤惠地给丈夫纳妾?不过是男人自私的借口

女不强大天不容第27集剧情:雨晴新官上任事多

水浒九尾龟陶宗旺怎么死的?九尾龟陶宗旺简介

晋明帝司马绍的故事 司马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藩镇割据影响:使得中央权力丧失 国家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