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探析“丹书铁劵”的历史由来

发布时间:2013-09-02 栏目:专题 投稿:斯文的饼干

在中国5000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般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是有区别的,分三九六等。对一般功臣而言,皇帝表扬几句也就完了,最多也就是赏赐金银珠宝;而对于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会加官进爵,或者皇帝赐以“丹书铁劵”,并在铁劵上刻有被赐者朝廷的功勋业绩。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免死特权一般是被赐者的三代均享有免死的特权。这对于被赐者来说已是最高的殊荣了。

丹书铁劵

所谓“丹书铁劵”,即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广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追溯铁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的铜节。“铁券”一词始于见于史籍《汉书·高帝纪》和《祭遵传》,其曰“丹书铁契”、“丹书铁券”。程大昌《演繁露》中云,铁券壮如圆筒瓦形,铁质金字,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不过从现存最早的铁券来看,至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

据史料载,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其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当时的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封侯的凭证。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清时期铁券的颁赐逐渐趋于完备。明代起就规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据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为七个等次,各依品级颁发给铁券,不得逾越。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赐者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朝时用丹砂填字,即“丹书铁契”;梁朝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朝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已千余年历史,据记载,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缪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缪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缪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

由此以来,我国古代的铁券无论其形制如何演变,内容如何丰富,目的始终没有超出“表德彰义,率世历俗”的范畴,这与现代的勋章、奖章的涵义是吻合的。

相关推荐: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在哪里呢?

客家中元祭祀习俗

林和夜《此彼绘卷》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