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古往今来皇位无人不向往,唐朝李旦却三让天下,这是为何?

发布时间:2013-12-09 栏目:专题 投稿:重要的指甲油

古代封建社会说到皇位,可以说没有人不向往的,然而在唐朝有位人物,却三让天下,他就是李旦,那么他为何这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睿宗李旦一生中两度登基,而两次登基相距二十七年。在这二十七年中,大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应接不暇。唐睿宗一生,堪称极富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他的“三让天下”。

一让母亲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她能够为睿宗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睿宗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睿宗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女胸像俑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睿宗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睿宗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睿宗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死后不再发言的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睿宗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睿宗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作为皇嗣睿宗,日子也并不平静。不知什么原因,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了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发生私情。睿宗深知自身境遇,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就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这样就得罪了团儿,她就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结果,在长寿二年(693)正月二日,刘氏、窦氏进宫朝见武则天于嘉豫殿之后就被处死,秘密地埋在宫中,无人知道她们的下落。梓宫秘密,莫知所在,睿宗再次即位以后,对二人都是招魂而葬。对于两个妃子的突然失踪,睿宗也不敢发问,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即使这样,又有人告发睿宗窦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亲庞氏有所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判了绞刑,虽然最后没有被杀,也被革职除名。

二让皇兄

但武家的后代曾经被流放岭南,过去都是混不下去的人物,到了姑母称帝后才一个个封王,他们形象龌龊,没有受过帝家礼仪的熏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没有形象,也没有气质,还没有学识,顶多是一个个没有教养的暴发户。暴发户一般对于权利却有着狂热的向往,所以武承嗣想方设法的陷害李旦,利用武则天之手害死了李旦的两个贤德的王妃,其中的窦德妃就是李隆基的生母。

那是一年的大年初二,两个儿媳前去给婆婆武则天拜年,从武则天的寝宫里出来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生不见人,活不见尸。其实两个妃子见武则天的前几天已感觉生日不多,早已和自己的儿女进行了生离死别的嘱托。

李旦内心的苦有多深,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同时失去两位贤德的妃子,孩子们则要失去自己的娘亲,有的孩子刚刚一岁多一点,就再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母亲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作为皇嗣,作为皇子,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家人。

第二天武则天见到李旦时,李旦照样和往常一样,既没有向母亲要自己的妃子,也没有任何的责问,而是给母亲讲了一些养生之道,讲了自己在书法、文字上的研究心得。弄的武则天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是深不可测。她有点害怕了这个皇嗣

武承嗣对李旦的迫害,武则天是知道的,她已经有点犹豫了。而武则天不立武姓为太子的关键还是狄仁杰。一次在和武则天聊天时,狄仁杰看似无意的探究武则天

“陛下万代千秋之后,可考虑将皇位传于谁?”

武则天反过来把箭推给了狄仁杰:“以爱卿看,谁更合适?”

“侄子终亲不过儿子,再说也没有侄子当皇帝后将姑母的灵位放于太庙之上的。”

狄仁杰的意思很清楚,虽然帝业是你武皇打下的,但到时却在死后连享用祭祀的权利都没有

武则天一个女强人,虽不甘心还位于与李唐冮山,但男权社会女性的悲哀让她深思,开始放眼于自己的儿女中,相王李旦身受武家迫害,与武家势不两立,李旦继位后,娘家人恐无立足之处。心中的天平终于倾向了流放庐州的李显,李旦的哥哥。

于是李显继位。李显觉得自己抢了弟弟的皇位,欲立李旦为“皇太弟”,受到李显的韦皇后的百般阻挠,李旦害怕再遭杀身之祸,坚决辞让。

此为第二次让位。

三让儿子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安国相王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

后来,韦氏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皇嗣睿宗心怀疑忌。

睿宗本来有中宗顾托遗志,在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

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旋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少帝李重茂,拥立李旦重新登基。

据史书记载,在宫廷政变成功后,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时,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史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睿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二十五日,在位二十六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但是,太平公主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七个丞相,五个是她的门生。连李隆基不敢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越来越势大,李旦在无奈之下就选择逃避。

隆基登基后,因为朝政的问题,太上皇李旦越来越不满,觉得他想对自己不利。太平公主也趁机劝李旦,应该废掉李隆基李旦决定派李隆基戍边,最后又犹豫,没了主意,推到下一年。

戍边就是废帝的暗示,李隆基此时紧张得不得了,他很害怕,因为一旦被废就只有死亡的下场。最后,李隆基决定孤注一掷,在下一年戍边的前一个月发动政变,包围太平公主府第。

太平公主逃到城外的山上,伤心之下自缢。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都被李隆基处死 。

结果不太完美的第三让,却让出了一个让李旦也跟着扬名万世的“开元盛世”。

相关推荐:

王昭君的和亲之路:唐朝一代琵琶美女的大漠悲歌

新疆 l 很久以前,在赛里木湖流传着一个神秘的爱情传说

诸葛亮在襄阳的姻亲关系

解密:古代三大农民起义领袖的巨大宝藏在哪

皇室丑闻:皇帝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