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被世人称为千古词帝

发布时间:2013-12-12 栏目:专题 投稿:大方的牛排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好诗词的帝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被世人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蓬居士,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在位共十五年,后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终又被宋太宗赐药毒死。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煜本人生在帝王家却无帝王之志。

李煜,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从小也接触他的诗句,现在还记得那经典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虞美人》。还有《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的词虽然存世不多,但是很是脍炙人口,意境深远。除此之外还精通书画,不过还是以词的成就最大,也被世人称为“千古词帝”。

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希望成为王孙贵族,然后拥有权利在手,可谓高人一等,享受应有的荣华富贵!一般人想起诗词大家都会想起饱经沧桑然后做出富有哲理的词句,然而李煜却是个意外,他本该学习治国之术却偏偏坠入文化的海洋。这样的遭遇往往让人想起宋徽宗,才艺过人却不会治国。后世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对李煜的人生评价亦应如此: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从少年的风流才子,到贵至九五之尊的皇帝,再到亡国的阶下囚,且看后主李煜短短的一生,见过多少明月滋味?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唐玄宗李隆基生命的转折点,此后盛世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的根基,公元907年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在江南的政权。39年短暂的统治期间共经历了一帝二主,最为人熟悉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然而,他最令人称道的并不是政绩,而是他的才与情。李煜出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一个颇富浪漫色彩的东方“情人节”。42年后,也是在同一天,他与世长辞。这位南唐后主因词之绝美被世人记住,也因写词被世人误解。

公元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的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为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政治腐败、战事连绵等原因,南唐国力最终还是开始衰败。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十余万攻打南唐,次年3月,宋军乘胜进逼至金陵城下。10月,随着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领的15万江西援军在安徽皖口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成了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城。李煜执意坚守一个多月后,金陵城被宋军攻破,众多将士在巷战中战死。南唐后主李煜只好奉表向北宋投降,存续39年的南唐灭亡。

从李昪改国号开始到南唐灭亡,这中间一共也就经历了三位皇帝,分别被称为先主、中主、后主。李昪成为皇帝以后,胸怀天下,励精图治,打造出了一个强盛的南唐,可是,等他死后,位置传到南唐后主李煜手中之时,南唐先是向北宋称臣,最后竟直接被灭国。

为什么短短三代国君,南唐就从一个强盛一时的国家走向了覆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难道真的是世人所认为的那样,南唐灭亡是因为后主李煜写词的原因吗?

事实上,李煜继位时,南唐已经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颓败之势并非李煜一人之力能够左右。况且,李煜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词皇帝”,和其所处的环境及其父亲李璟影响有巨大。

李煜有非常优秀的艺术基因,他的老爸李璟就是一个文艺“发烧友”,书法和诗词的水平都相当高,写过“小楼吹彻玉笙寒”这种优美典雅的名句。李煜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音乐、书画、诗词样样精通。为了表示自己无意皇位,他醉心于诗书与山水之间,绰号“钟隐”“莲峰居士”,最高理想就是当个渔翁:“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有人认为,南唐之所以只传了三世三帝,皆因太过风雅。南唐的风雅可能就是从冯延巳和李中主李璟关于“小楼吹彻玉笙寒”的玩笑开始。

一次宴会之余,中主回头问冯宰相:“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冯宰相连忙回答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一番对话一时间传为美谈。毕竟文艺是不干的社稷,却能从日常生活中见精雅。

这两位,一个是不合格的君主,一个是不合格的宰相,但是写诗填词却是天下无人能敌。他们的风雅,虽亡了国、苦了李后主、怒了陆游,却影响了后世千年。

后世也有一位和他共同遭遇但是后世评价却截然不相同的地位,此人就是宋徽宗赵佶。

作为北宋著名书画家,宋徽宗在绘画和书法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其独创的瘦金体更是美轮美奂;此外,他的诗词婉约流丽,具有极高的的艺术水平。而李煜了,其亡国之后所做的词几乎首首都是经典,有“千古词帝”之称。后人对李煜的评价就是“他不是一个好君王,却是一个再出色不过的词人”。

然而,同样都是亡国之君,同样都是亡国之后所作的词,为何宋徽宗的《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寂寂无名,而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却载誉千年?今天,笔者就此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先看赵佶的《燕山亭》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终于在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与其子宋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最后囚禁致死。在被北行的途中,宋徽宗忽然看到了满树如火如荼的杏花,一时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描写杏花,运笔极其细腻,就像在画一幅工笔画。在词人笔下,这一朵杏花,活色生香,轻点胭脂,就像略施粉黛的宫廷侍女。可是在一场风雨过后,这些杏花就凋零了,残红满地,春光易逝,令人哀叹。

词的下阙转写离恨哀情,层层深入,越转越深,越深越痛。词人由燕子回巢想到人间的离愁别恨,又想到自己此时与汴京隔着千山万水,而后说到自己做梦回到故国,最后又说自己现在连梦都做不成了,可以说是百折千回,肝肠断绝。

但从词的艺术水平上来说,这首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赵佶生活遭遇最悲惨的一个实录,不失为一篇佳作。但是,从词的思想深度来讲,他还是停留在对个人以往繁华奢侈生活的眷恋上,并没有对自己身为帝王在国家治理上所犯错误的悔恨和醒悟。

就整首词的格局而言,这首词不过是赵佶个人的一首自怨自艾之作,在亡国被俘的时刻,他还来得及如此细致观察和注意文学技巧,也只能说他痛得不够深,伤得不够深。对于他的遭遇,以及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情,人们最多送上“同情”二字。此外,就没有太多感触了。

李煜和赵佶都有亡国之恨和失国之痛,可是李煜的恨和痛,是他一个人在一日一日的反复回想与追忆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他就像一个“赤子”一样,任性地抒写着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全然不在意自己阶下囚的危险处境。要知道,身为一个阶下囚,宋人捏死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李煜的词作中,有他全部的生命和记忆,有比他自身悲痛更为深远浩大的东西,有超脱人类命运之上的巨大感染力,这样的词作岂是赵估自怨自艾的一味抒发个人悲愤的作品可以比拟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光义因为其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终于下决心把李煜除掉了,一代才子就这样魂归西天,真是令人可惜可叹可悲!

相关推荐:

铜钱小史:乾坤一体行藏四方

正确饮用药酒 药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明朝时期竟曾因贪官囤藏二亿两白银导致通货紧缩

官渡之战的投资启示: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地雷始于明代,用于抗日,中国人将地雷用超神了多国疯狂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