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东汉末年的袁术为何看不起袁绍?概因嫡出和庶出的区别由来已久

发布时间:2013-12-14 栏目:专题 投稿:落寞的豆芽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时期袁术袁绍都是同族,然而前者却看不起后者,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概因嫡出庶出区别由来已久。

首先,袁术确实是汝南袁氏第四代三公、司空袁逢的嫡子,而袁绍庶子。但袁绍早年被袁逢过继给自己的哥哥袁成,按照古代的宗法礼制,袁绍是长兄长子,地位要高于弟弟的嫡子袁术

其次,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专门为“世卿世禄制”制定的,用来防止官员世袭产生的纷争。但是随着军功爵制、察举制的出现,官员世袭基本被取消,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只用于君主的继承原则。

士族与贵族的最大区别就是士族垄断选官权而不世袭官职。某个士族大姓可能会把持某些官职的选官权,但官职在家族内部的更迭不是父死子继的世袭,而是根据家族的成员才德分配的。

比如汝南袁氏的第三位三公、太尉袁汤就是第二位三公、司空袁敞的侄子,袁敞则是汝南袁氏的始祖、司徒袁安的次子,根本就不是按嫡长子继承制更替的,这也是士族比贵族进步的地方。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根本就不是士族原则,所以袁术瞧不起袁绍庶出身份”的看法就显得非常愚蠢。当时没多少士人把袁术的这套“嫡庶之分”当回事,袁绍的名气和评价就是袁术强。

那么嫡出庶出区别是什么呢?

1、教育差别:一般家族中,嫡子女和庶子女表面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师资条件,生活待遇,读书环境,都是有极大差异的。

2、财产分配:汉代之前,庶子几乎分不到财产。汉代之后一般通行诸子平分。但是,这个平分本身是有前提的。需要将与官、爵、世职(比如明代锦衣卫和清代八旗世袭职务)相关的官邸、祭田、御赐物剔除(嫡长子享有),再剔除本家族族产、公田等(嫡长子代管),剩下的公共财产部分才是平分的。呵呵,一个普通家庭剔除这些还剩下多少?何况嫡母作为管家人,可以有一万种办法将剩余部分的公共财产分薄,比如大肆购买公田就可以做到。反正也是归嫡长子代管的。最重要的是,嫡母可以逼迫庶子自己放弃继承权。比如,庶子十五六岁,考上了童生。嫡母宣布,庶子可以拿一笔钱,家里安排结婚,再分出去养生母。庶子就算打落牙齿也得同意啊。好了,庶子分到了百八十亩地,娶个小地主富农女儿,就得为了家庭生计奔波,这个年龄实际就是读书上进的好时光,等三五年之后彻底理顺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3、资源倾斜:嫡子庶子出仕后的待遇也不一样。先不说嫡子的起点更高,一个家族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显然大多数人脉和关系都会优先提供给嫡子,庶子获得晋升很难,立功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4、女子待遇:对于一般家族来说,庶女在魏晋之前是没有单独出嫁机会的,她们通常会伴随嫡姐妹,嫡堂姐妹,嫡姑母,嫡堂姑母出嫁成为媵女。实际就是协助家族控制男方血脉。魏晋之后,庶女可以向下联姻而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有了单独出嫁的可能。不过作为庶女,婚姻对象、嫁妆的丰薄,今后能否得到家族资源支持,显然是比不上嫡女的。当然,清代有所不同。在旗之家女子都得参加选秀,入宫之后嫡庶对皇家毫无意义,所以庶女在满族人家也有比较好的待遇。

举个例子,当年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宁可立孙子朱允炆为太子,也不立其他庶出的儿子,致使朱棣造反。

明成祖朱棣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他硬认马皇后为自己的亲妈。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讳莫如深。若有人在背后非议半句后果可想而知。

可见在古人看来,亲妈是否是正妻,不仅关乎着子女的地位,还关乎着他们个人的前途。

打个比喻,嫡出的子女就像含着金汤匙出生,而庶出的孩子则是“草根阶级”,没点本事,想上位,简直痴人说梦。

那么对此你有何看法呢?

相关推荐:

唐传奇中的聂隐娘们 真的是女权主义者吗?

揭秘:清朝时期咸丰皇帝如何与大臣们争风吃醋?

中国历史上的奇葩父子皇帝:共用妻妾直到亡国

慈禧一生无情见到老公和儿子遗物 表现判若两人

保守的古代女人为何喜欢穿开裆裤?原因很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