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三国卧龙诸葛亮的荣辱一生,他若不死三国的历史走向又将如何?

发布时间:2013-12-15 栏目:专题 投稿:高挑的小笼包

说到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那么诸葛亮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卧龙诸葛亮的荣辱一生,他若不死三国历史走向又将如何?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在东汉时期的琅邪阳都。先祖诸葛丰在西汉曾受汉元帝赏识,被提拔为光禄大夫。

《汉书》卷七十七载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时期曾做过泰山郡丞。由此可见,诸葛亮并非之后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本是布衣”,而是出自官家。

良好的家世背景并没有给诸葛亮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相反,诸葛亮自幼便开始了躲避战乱的生活。

诸葛亮的幼年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统治者昏庸无道,生活奢靡腐化,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外戚、官僚之间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斗争,政治极不稳定。

此外,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加。地主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

史书记载,这些人“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生活的艰辛。他们终日劳作,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若是再碰上灾荒,则境遇更加悲惨。

黑暗的社会生活以及尖锐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的爆发,之后战争又转变为军阀间的混战,诸葛亮的家乡自然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诸葛亮八岁时父亲去世,这让原本不易的生活变的更加的艰难。因此,诸葛亮与兄弟姊妹便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生活。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然而,时间不长,朝廷派朱皓接替了诸葛玄的太守职位,诸葛玄只得携诸葛亮等家眷投奔在荆州任职的刘表。

建安二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便在隆中定居下来。

相较于北方频繁的战争,当时荆州一带战乱较少,局势相对来说也比较平稳。这使诸葛亮暂时的避开了动荡不安的战乱环境,能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隆中十年,除了“躬耕陇亩”以维持生计外,诸葛亮博览群书,并与有识之士一起谈论古今之事,畅聊志向抱负。

魏略记载: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读书“观其大略”是为了寻求治国理政之道;友人问诸葛亮之志,诸葛亮笑而不答是因为诸葛亮有着更大的报负。“遨游何必故乡邪”之语显示出诸葛亮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诸葛亮虽身居隆中,却时时关心着国家局势,并以家国天下的情怀来思考国家未来的发展。隆中十年的学习让诸葛亮有了充分的时间观察社会、分析局势、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与政治主张。

诸葛亮在隆中期间结交了大量的名士,为自己编织了一张人际广泛的关系网。

荆襄地区本就有多名士,而东汉末年局势的动荡促使更多人定居这里以躲避战乱,一时间,荆州成为四海俊杰聚居之地,诸葛亮在隆中期间积极结交朋友,联络族群,与荆州很多名门望族以及有识之士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崔州平、徐庶等人学识渊博,诸葛亮经常同他们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诸葛亮成长,在诸葛亮学习生涯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黄氏、 庞氏、蒯氏、马氏、蔡氏、习氏等都是荆州地区的大家族,他们不仅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还与各个政治集团有来往,诸葛亮与这些家族建立联系,使自己的声望迅速得到了提高,诸葛亮“卧龙”的称号就是出自庞德公之口,并在之后声名鹊起。

此外,与这些人的接触,也有助于诸葛亮准确及时的把握政治动向,更加全面的分析局势。

建安十二年,在好友司马微、徐庶的极力推荐下,当时因兵败而暂时屯居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深居隆中的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诸葛亮在与刘备会面时,提出著名的“隆中对”战略,指出曹操兵多将广,位高权重,不可贸然与其争锋;孙权盘踞江东地区,地势优越,百姓富足,也不易谋取。刘备若要有所建树,因从势力较为薄弱的荆州地区入手,以此作为据点,之后再夺取西川,形成刘、孙、操三足鼎立之势,最终入主中原,复兴汉室。

建安十三年,曹操灭了荆州刘表,刘表次子刘琮投降,刘备被迫逃往夏口。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三国演义》中有一章节说的是诸葛亮火烧新野,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这一记载。事实上,在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他仅仅只做了一个主管后勤和税赋的官员,并没有指挥军队。在刘备逃到夏口和刘表的嫡子刘琦会合后,诸葛亮衡量了当下形势,主动向刘备提出联合东吴一起抗曹的策略,并请缨赴东吴游说孙权。此时的诸葛亮第一次登上了左右刘备政权走向的历史舞台。

诸葛亮到东吴后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的“舌战群儒”,而是直接面见孙权,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和曹操断交,以东吴军力加上刘备军力和曹操决战;第二,向北面称臣,停止抵抗。孙权起初比较犹豫,后经过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最终决定与曹操赤壁决战。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三国演义》中虚构出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许多桥段想烘托出诸葛亮神通广大的特点。但是很可惜,这些都是没有的。赤壁大战的总指挥是周瑜,而周瑜也不是气量狭小。相反的,周瑜是历史上一位雅量洪达的儒将。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仅仅起到了说服孙权和配合东吴的作用,但这些也足以显示出诸葛亮在政治上眼界开阔,且具有非凡的外交能力。

赤壁大战后刘备趁机收取了江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像汉初萧何一样管后勤、搞内政。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川,让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主管军事,诸葛亮主管内政,并不是如《三国演义》写的诸葛亮是军政一把手。到了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西川的军师庞统去世,这个时候诸葛亮才奉命离开荆州和张飞、赵云一起辅助刘备夺取西川。拿下西川的心脏成都后,刘备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此后但凡刘备外出,诸葛亮都留守成都,为刘备提供兵员和钱粮。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自此,三国鼎立之势才正式形成。当初诸葛亮隆中对中夺取荆州和西川的设想彻底实现了,蜀汉政权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时期。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在蜀汉内部主管内政和外交,但他并不是蜀汉政权的二把手,真正的二把手是关羽,因为关羽掌管了荆州的军政,而诸葛亮仅仅管着西川的内政,没有军事。

建安二十五年,关羽离开荆州北上攻打曹操,荆州空虚。东吴吕蒙趁机拿下了重镇荆州刘备一怒之下率军攻打东吴,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撤退到白帝城。到了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于诸葛亮和李严。之后刘禅登基,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领益州牧。从这个时候开始,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丞相开府治事在历史上有很多先例,这里涉及到了一个皇权和相权的问题。开府,就有了独立于皇权的相权,可以自己任命官员。那么领益州牧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蜀汉地盘中只占了天下的一个州,就是益州。益州牧就是益州最高的官员,是地方官。但同时诸葛亮也担任了丞相,这是国家中枢最高的官。所以说,诸葛亮既是国家的最高官员,也是国家所有地盘上的地方最高官员,正所谓大权集于一身,是蜀汉实际上的一把手。

诸葛亮不仅处理内政一流,其军事才能也是非凡。

诸葛亮早年虽然被刘备封为军师中郎将,但其实诸葛亮基本上没有参与军事,他的主要工作是治理地方。

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手握军政大权,先是用兵南中,不仅平定了心腹大患,还夺取了南蛮的大量物资来补充自己。再之后,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多是因为粮草不济等原因,属于主动撤退;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那么既然诸葛亮如此厉害,他如果不死,在活上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蜀汉可以统一三国吗?

首先,对于曹操、刘备孙权建立的三个国家,魏国的综合实力无疑是领先于蜀汉东吴的。其中,就人口和兵力来说,虽然存在比较大争议,不过大约而言,魏国人口在445万左右,吴国为230万左右,蜀国为95万左右。那么,按照人口和兵力10:1的比例,魏国军队数量44.5万、吴国军队数量23万,蜀国9.5万。由此,蜀汉的兵力、经济等指标,是三国中最弱小的。那么,仅凭诸葛亮的个人力量,很难改变三国历史格局。但是,如果诸葛亮能再活十五年的时候,会获得改变这种格局的机会。

其次,在小编看来,该机会包含两次,一次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公元249年,一次就是诸葛亮的宗室兄弟诸葛诞,其在公元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氏,并获得了东吴的支持。其中,就高平陵之变来说,司马懿虽然除掉了曹爽,控制了曹魏都城的军权。但是,对于整个魏国来说,各个边防将领乃至朝廷百官,不一定和新贵司马氏是一条心的,特别是曹操的老部下及其后代。由此,在司马懿将曹爽诛灭三族,并剿灭其党羽的过程中,诸葛亮如果可以趁势北伐,并联合东吴孙权一起发力,很可能在军心不定的魏国身上占得便宜,乃至造成魏国内部的大乱。

至于这第二次机会,跟高平陵之变依然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诸葛诞这位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过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公元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当然,这起反对司马氏家族的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如果诸葛亮这个时候还活着的话,一定不会错失这次机会。由此,同样是和吴国一起出兵,然后和弟弟诸葛诞里应外合,也有可能削弱乃至灭掉魏国

最后,总的来说,只要诸葛亮的寿命延长十五年,活到公元259年左右,将会遇上以上两次魏国内乱的机会。尤其是在第二次机会发生时,诸葛亮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已经去世,这也会增加蜀汉打败魏国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东吴因为接班人问题和孙权的折腾,人才凋零问题丝毫不逊色于蜀汉。所以,当以上假设都存在的话,蜀汉非常有可能统一三国。当然,很多人会说历史没有如果,偶然的背后,其实都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相关推荐:

朱元璋设下的规定 到了朱棣这一代就直接逆其而行

被烧出的故宫秘密藏宝楼

皇帝为什么选择抄家呢 而不是直接下令杀他们

极尽奢华的慈禧也曾穷困潦倒 用树叶解决问题

在立夏中国日子里各地要遵循什么样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