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刘邦登基后杀了众多的开国功臣,为何唯独不杀萧何?

发布时间:2013-12-20 栏目:专题 投稿:怕孤单的招牌

说到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在刘邦登基后最众所周知的事件就是他杀害开国功臣,那么为何唯独不杀萧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刘邦好些。

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刘邦被命令去咸阳服徭役,当时凡是有交际往来的沛县小吏都前来送行。按照以往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装了五百铜钱。

别人送三百钱,已经是小吏一个月俸禄的大礼,而萧何还是刘邦的上司,却破例送了五百钱,把刘邦感动得一塌糊糊。这件事,刘邦终身不忘,在做了皇帝,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特意在朝堂上说了这件事,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直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

我们再说说为何刘邦称帝后,唯独没有杀萧何

第一,君子之交淡如水,萧何一直没有刻意的亲近刘邦

他们不是刘邦和樊哙、周勃、卢绾等人,天天粘在一起,关系非常近。而且萧何文人出身,跟刘邦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不管是公事私事,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互相欣赏,互相戒备,也互相协作。

刘邦萧何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对等的士人之间的礼尚往来,颇有一点淡淡如水的明澈。换句话说,就是两个人之间保持距离,保持神秘,取长补短,既不亲近也不远离。

第二,萧何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刘邦交办的事情,萧何都能完成,刘邦对他很放心。

萧何刘邦称帝前一直兢兢业业,保障了刘邦南征北战的后勤供给,刘邦能得天下,萧何出力最大。刘邦起义前,萧何善待刘邦,起义后全力支持刘邦,还向刘邦推荐了猛将韩信,刘邦成功后,依然低调做人,没有居功自傲。刘邦看人很毒,善于用人,对萧何的行为一直默记心里。

第三,萧何很善于自保。

楚汉战争时,刘邦和项羽在荥陽一线对峙了28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关中所有的事务都交给萧何管理,给予萧何极大的权力。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依然僵持不下,刘邦却多次派使者去关东慰问萧何。这明显是刘邦萧何起了疑心,萧何却没有察觉。

这时,萧何门客鲍生,出来提醒他说,汉王在前线打仗,风餐露宿的,辛苦得很,却屡次派使者慰问在后方的你,这摆明了对你起了疑心了(有疑君心也)。你不如把你的子孙和堂兄弟送到前线去打仗,汉王肯定会更加信任你(上必益信君)。萧何可是个聪明人,马上照办。等他的子孙亲戚到了前线,“汉王大悦”。

第四,自毁名誉度晚年。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讨伐,虽然远离都城,但却记挂着萧何,三番五次派使者回京看望萧相国,并问使者相国在做些什么?使者如实告诉刘邦,说相国在按照循例安抚百姓,倾尽家财供应军需,如平定陈豨的时候一样。刘邦听后,什么也没说。有门客萧何说:“你被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已无可复加了。您初入关中,便得民心,如今已十多年了,百姓都亲近您。因为您勤政为民,百姓对您由衷敬爱。皇上数次派人问您的情况,就是怕你会撼动关中,这不是灭族的大祸就要降临了吗?”萧何闻言惶恐问计,门客说:“如今避祸之计,便是您用低价赊欠的办法强买多买百姓的田地,以此自毁名誉。只有这样也许皇上才会稍稍心安。”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贱价强买百姓田宅,自毁爱民的声誉。刘邦听说后,非常高兴。平定黥布回京时,百姓拦道上书,说相国贱价强买百姓田宅数千万。刘邦回京后,萧何来参拜,刘邦指着百姓的上书笑道:“这就是相国办的利民的事吗?”并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们谢罪吧!”而萧何却因此又躲过一劫。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祸事还是来了。尽管萧何自毁声誉,但他本质上还是爱民的。为了长安百姓的利益,他向刘邦上奏道:“长安地域狭窄,而上林苑(皇家园林)有很多空地,弃荒了很可惜,如果能让百姓进去耕种荒地,可以将种的粮食归种田人,粮稿归官府。”这本是一个公私兼顾的好办法,可刘邦听后却大怒道:“你一定是受了商人的贿赂,来为他们向我要上林苑。”并将萧何交给廷尉下狱问罪。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利用侍卫刘邦的机会为萧何求情道:“忠于自己的职责,为民之利请命,是真宰相应该做的事,陛下为何要疑心相国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楚汉相争时,平定叛乱时,都是陛下率军前往,而相国镇守关中,当时只要相国一动摇,关中地区就不是陛下的了;斯时相国都不以其时为利,如今怎会接受商人的贿.赂呢?”刘邦自知不妥,当即派使者执节去监狱放出了萧何。此时,萧何虽已年迈,但仍赤脚入宫谢恩,刘邦自我解嘲道:“相国不要这样了!相国是为百姓的利益请求开放上林苑,而我不答应,说明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则是贤相。我故意抓了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

萧何为人一贯恭谨,有了这些教训,晚年就更加谨慎了。他把田宅都置办在穷僻之处,也不建高宅大院。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能,一定会学我一样勤俭;就是不能干,家产也不会被豪强所夺。”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病重,惠帝刘盈前来探视时问:“您百年之后,谁可代您?”答:“知臣莫如君。”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在病榻上顿首道:“皇帝识人得当,萧何死而无憾了。”其实,由于刘邦在建国初论功行赏时,评了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因曹参并不服气,使得二人关系不太好,但萧何却不计较这些,仍然无私地举荐了曹参。这才有了给大汉带来安定繁荣的“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代贤相萧何去世了。

相关推荐:

看谁不爽就怼谁骂人,开始撕逼斗图吧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说法不同有多个版本

凤飞飞《流云》歌词

刘若英《爱人说话》歌词

Discuz(discu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