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赵匡胤与朱元璋跨越400年的交流,最终成就千古名句

发布时间:2013-12-23 栏目:专题 投稿:文艺的面包

说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可是你知道他们跨越400年的交流,最终成就千古名句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唐朝的时候,诗歌是比较流行的,无论是当官的还是不当官的,每个人都能随口说上个一两句。当然皇上也好这口有事没事就爱在自己的大臣面前随便做个一两首。为什么要在大臣面前做呢?因为他们不敢说自己做的不好。不仅不敢说,还会大力的称赞自己的诗做得非常的好。为什么要做诗?不就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文化吗?不就是想让自己的诗被别人认同吗?既然自己做的诗都为别人称赞,所以也就养成了自己有事儿没事儿就在大臣们面前吟个一两句的习惯,来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其中就有乾隆皇帝。他特别爱干这个事儿,他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以来做诗最多的人。但是,可惜的是没有一个被大家熟知。与他相比,赵匡胤就显得比他有水平,因为他至少可以说有一首半的诗流传。

赵匡胤宋朝的开创者,也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被后人熟悉的事情有三个,第一就是陈桥兵变,其后就是烛影斧声,还有一个就是杯酒释兵权了。这三件事是后人们比较熟悉的。

由于陈桥兵变的发生,这一点让赵匡胤记忆深刻。所以宋朝建立之后,开始了崇文抑武的策略,这样就避免了有人和赵匡胤一样进行篡位。同时赵匡胤进行了杯酒释兵权,这样一来武将的权力就下降很多,避免了兵变。

赵匡胤身上,最为精彩的就是烛影斧声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时至今日,千百年已经过去了,可是人们对烛影斧声的真假仍然存在争议。众所周知,赵匡胤驾崩后,不是他的儿子继位,反而是他的兄弟赵光义继位

这在古代史上肯定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出现了兄弟继位的事情不在少数,可是这样继位顺序,是因为先皇没有儿子。那么赵匡胤肯定是不符合这样的情况。赵匡胤有燕懿王赵德昭,秦康惠王赵德芳,从一点来说,赵光义根本不可能继位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然实施了崇文抑武的策略,可是赵匡胤自小就开始打仗,乾祐元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在这里赵匡胤开始一步一步建功立业,最终赵匡胤成为了宋朝建立者。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赵匡胤又受到柴荣器重。

在柴荣这里,赵匡胤开始建功立业,此时的他,要比郭威时期更加厉害,同时官职更厉害。柴荣在位期间,赵匡胤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要知道这个职位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够做。因为殿前都指挥使掌管京城所有的禁军。

有了掌管禁军的权力,赵匡胤才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否则赵匡胤会被后周的其他军力打败,最终赵匡胤建立宋朝,只不过皇位的来路是不正的。对于赵匡胤来说,就是属于篡位,其后他也对不起后周世宗柴荣对他的培养。

那么宋朝建立之后,在这个崇文抑武的朝代中,可以说是文人的天堂,在这一时期武将是不吃香的,吃香的是文官。做了开国皇帝后,赵匡胤在一次与群臣的宴会中,随口说出了两句诗,问题是在这个文人的天堂中,竟然无人续上。

当时的赵匡胤随口说出了两句诗,就是“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赵匡胤在这次宴会中,看到了天上黑色夜空中的圆月,看到圆月之后赵匡胤有感而发,就说出了这两句诗。只不过诗没有被续上。

群臣没有人能够对出,就只能够对赵匡胤拍马屁了。这些大臣都说两句诗空前绝后、气势不凡,最终的群臣无一人续写。万万想不到,到了百年之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竟然续写了这两句诗。要知道朱元璋的文化可不高。

小时候的朱元璋没钱读书,不过在后来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学习了很多东西。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与群臣讨论事务,无意间说出了宋太祖赵匡胤两句诗,当时的大臣都束手无策,根本对不上来,朱元璋听了,反而是很得意。

朱元璋所以得意,就是因为朱元璋能够对出来。朱元璋想出来之后,说出了:“未离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朱元璋的后两句体现了他对安世济民之伟大志向,从这一点来看,这两句诗也是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所在。

而他与朱元璋的缘分还远不止于此,朱元璋是当和尚的,结果当了皇帝,最后明朝结束了,连个女儿也出家当尼姑。当他去世以后,孙子也被逼着去当了和尚,可见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孙还要当和尚尼姑去还。天地间的事,怎么来就怎么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定律。

赵匡胤这个皇帝嘛,不算坏,很纯厚,冥冥中也给他留了一个后代。传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赵匡胤的子孙,这也是因果报应。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国人,它的出处在哪里?有一本书叫《庚申外史》,记载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汉人,而且是赵家的后代。

所以明朝的大元帅徐达把蒙古人赶出北京后,便不再向前打了。当时朱元璋很生气,他那副元帅是搞情报的,秘密向朱元璋报告说徐达拥兵不进,朱元璋就调徐达回京,军事会审。徐达心里有数,便带着自己的卫队,从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心里,请皇帝上船上来谈话。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上船来。

徐达摆的阵仗非常威严,皇帝上了船,徐达行过军礼,请皇帝上座。皇帝说:你为什么不到南京来?徐达说:我如进了南京,脑袋就要搬家了,所以我请你到船上来,咱们谈清楚。你现在对我还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实我要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个时候不做,现在也不会做,你安心当你的皇帝吧!

当然他们是好朋友,也是换帖兄弟,这就是徐达大将军的高明处。如果徐达一进南京上朝求见,一个卫士也不能带,武器也没有,那一进朝不就完了吗!请皇帝上船,皇帝想怎么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连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说:你怎么会这样想,我决无此意。这样一说,两个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于是朱元璋徐达:你既然把蒙古人赶出北京,为什么不向蒙古进兵呢?徐达说:他们好歹也统治中国七八十年,他们也是汉人,你知道的,何必要赶尽杀绝呢?让他一个汉人在蒙古当当皇帝也不错嘛!

朱元璋说:对,就这么办,赶快回去。当初赵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儿寡妇,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后代。这是历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因果,谁也无法改变。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相关推荐:

被误解的身份:铁扇公主并不是妖怪

中国第一个死于“梅毒”的风流才子

唐朝男女结婚礼服爱撞色 '红男绿女'最幸福

高纬为何愿意和人共享宠妃冯小怜的媚态?

揭秘水浒传中周通如此好的家底为何娶不下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