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皇帝每晚翻牌子选择妃子侍寝 却往往难以尽兴 因为门口蹲着小太监

发布时间:2013-12-27 栏目:专题 投稿:顺心的仙人掌

古代皇帝的生活中都会有翻牌子这样的一件事情,翻牌子就是决定需要哪一位妃子侍寝,这点主要是因为皇帝嫔妃太多了,用这种方式更加的方便。

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清代皇帝于每天晚膳时,决定哪个妃子侍寝。每个妃子有一绿头牌,牌面上是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几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皇帝用完晚膳,太监举牌跪于皇帝面前。若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去”。若有属意,则拿出一块牌子,扣过来,背面向上。

如果哪个嫔妃被翻中了牌子这个嫔妃就得早早地沐浴更衣,洗得香香的,然后身上一丝不挂地,用被子包裹住,然后由太监背着进入皇帝寝宫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电视剧里也不纯粹是瞎编。

很多人说,这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因为之前明朝嘉靖皇帝就曾经遇刺过,电视剧里也曾经出现过乾隆皇帝遇刺。太监们这样弄,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嫔妃太监们抬着进入皇帝寝宫,静静地等皇帝来临幸。可能有人会问,万一想上厕所或者喝水怎么办?没办法,忍着。所以,很多嫔妃沐浴更衣时,就会好好地解决个人问题。不能吃饱饭,也不能多喝水,如果想上厕所什么的,也没办法,只能自己忍着。所以嫔妃被临幸,也是挺辛苦的。

清朝皇帝都比较勤奋,所以很多会工作到很晚。然后太监会提醒皇帝,该休息了。

皇帝进入寝宫后,会有个专门的太监站在门外计时(搞得有点像打比赛),到时间的话,太监会喊:到时候了。如果皇帝不理,过一会,太监就会继续喊。如果连喊三遍皇帝都不答应,就会记录下来,以后这个嫔妃牌子就不会再出现给皇帝翻,并且嫔妃也会受到一些惩罚。事后皇帝太监入内,妃子仍由皇帝脚下退出,由该太监再背回去(《中国深宫实录》)。

皇帝妃嫔行房后,总管跪地请命“留不留? ”,问皇帝是否留嗣。若皇帝达“留”,即在册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人,以作为该妃妊娠的证明;如果不留,该太监即取该妃身上某穴道按捺,就可以使她不孕(《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皇帝宿于圆明园,就不用这套方法。膳牌之法仍旧。清帝召幸嫔妃,照例在门前悬桂红灯,在行官也是这样。宫女们人宫时梳辫子,一旦被召幸并获得名号,就要把头发盘上去(《中国深宫实录》。

也有记载,说皇帝宿在某处,幸某人,都有册籍报告给皇后。若有不合格者,皇后则命杖斥服侍的太监。届时,皇后在皇帝寝宫门外背诵祖训,皇帝必须披衣,来跪下听之,至出朝才罢(《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很多人会说,这样看来,皇帝也不自由啊。是的,因为这都是祖宗定下的规矩,清朝皇帝是很重视祖制的。那么,这个祖制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当时的女真人口不过3万人,为了对抗明朝,努尔哈赤就和蒙古联姻。皇帝娶蒙古公主,自己的女儿就嫁给蒙古王公。几代人下来,就亲上加亲了。比如皇太极的妃子是自己的姑姑和侄女,顺治的妃子其实是自己的表妹和表侄女,但这种近亲联姻也导致清朝中后期的皇帝生不出来孩子了。

据统计,顺治有子女14人,早夭6人,存活率57%;嘉庆有子女14人,早夭8人,存活率43%;咸丰只有1子存活;同治、光绪、宣统则直接绝后。

所以清朝中后期,皇帝临幸嫔妃,更多地是为了传宗接代,这是一个任务,而不是享受。至于太监为什么要站在门口计时,很可能是为了皇帝节省体力,好第二天工作和第二天晚上的耕耘。

威丰六年(1856年)春,皇帝住在孝钦处(即慈禧太后)数日,不理朝政。孝(慈安)便头顶祖训到皇帝寝宫外跪正,命人请皇帝起来听训。皇帝制止说,我即起来听朝,不用念了。过一会儿退朝回来,至坤宁宫,见孝钦跪在地上,孝贞坐于中,历数其过失,用杖责辱她(《清稗类钞》)。

在封建王朝,后官有整套制度。但帝王既是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虽有祖或某些规定,却无法约束皇帝的行为。如咸丰在圆明园居住时,雇佣几十名民间女,打更巡逻。每夜有三人轮流在皇帝寝宫外,每人手上绑一铃铛,在外摇动,咸随时召入侍寝(《清帝列传》)。

皇宫的规矩就是多啊,对于妃子来说是种羞辱,当然在争权夺势的路上,她们可能感觉不太到那种羞辱,反而与有荣焉吧。对皇帝来说,束缚也是太多,就算妃子是自己选的,是自己属意的,被这么多条条框框一束缚,估计也是很难尽兴的吧,丫的,还光明正大听墙角,听就听吧,还限制时间。

相关推荐:

糜芳为什么要投降东吴呢?糜芳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千百年来,有一则神秘的预言一直困扰着三国诸侯,至今都无人能解

洪水淹没25年后再次重现人间的城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

诸葛亮的饭量到底有多大?临死前每天要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