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野史趣闻

古代的时候人们说话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交谈还是以白话文的方式交谈?

发布时间:2014-01-03 栏目:专题 投稿:机灵的发卡

在课本上、在一些古时候传下来的书上都会有文言文的踪迹,如果对文言文不太熟悉的话就会觉得书上的内容晦涩难懂,在古代时候人们说话也都是以文言文方式交流吗?

答案肯定不是的,古人说话与现在说话其实区别不大,最多是一些现代的词语古代没有罢了,哪怕是朝堂之上的大官虽然在庙堂之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他们在私下交流也是说的大白话古代人们受教育率很低,十个人里有一次认字的就不错了,一百个人里只有三四个“先生”,老百姓不懂文言文,说的都是方言型白话文,为了能使的朝廷的政令不出现误解,官员们都是用一种通用的口音来当作官话和官腔,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所以古人说的话也是白话,也就是说一套写一套。比如雍正就特别爱用白话写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给封疆大吏年羹尧的朱批:“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的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下的抗倭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文言文的发明,是伴随着书写文字而出现的,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书写是用来记录口语,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者是自己心目中的神灵,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会用一些比较重要的不容易损坏的书写载体,那么这个成本就上去了,所以中国人发明了文言文这个东西,是在表达清楚含义的前提下,对口语进行省略变形。要注意文言文的发明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一点点堆积而成,在时代上要比文字慢一点,但不会慢太多。

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用口语代替文言文呢?我们都知道平时翻译文言文一小段的文字翻译成白话就是一大段,这就是文言文的第一个好处:省字!要知道古代写字费钱费力,写文章必须惜字如金,同样的意思文言文能够节省一半的字。如《左传》里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翻译成: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第二点是文言文格式比较稳定。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每篇文言文都有它的格式,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同时文言文是一种高逼格的东西,能让文人士子有一种优越感!

《左传》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晋景公做了个梦,找人算命。算命的来了之后,认为他活不到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到了新麦成熟的时候,晋景公特意把算命的喊来,要当着他面吃新麦粥,然后杀了他。结果,刚要吃,就觉得肚子不舒服,上厕所居然掉茅坑里死了,真是窝囊。

历史记载就八个字: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这八个字,稍微有点文言文基础的人都能懂。要知道,那可是两千多年前记录的事啊,为什么今天的人还能看懂?这就是文言文的功劳。

同时文言文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发声器官进化不到位。语音出现在文字之前,实际中你会发现有这个音但不一定能对应着字。由此推断,字是从语音里脱胎出来的。早期发声器官进化不到位,能使用的音节比较少,所以对应的字少。音节发音比较模糊,所以一个字会对应很多个意思。再一个就是审美的需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成白话就没有了诗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意境,这画面,必须用文言文

另外古人最早是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是把文字书写在竹简上。龟甲、竹简等作为文字的载体,不仅原材料贵重而且制作复杂,因此必须将松散的口语大白话凝炼成以单字词为主的文言文,目的是在有限的书写空间里用最少的字词尽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两千年前的《史记》能流传到现在还能被人读懂,可以说文言文功劳巨大。如果司马迁口述一本《史记》,那么我们看到这本书只能大呼:什么鬼!

不信你看看鲁迅的文章,是不是觉得拗口,而且很多地方往往需要注释你才能读懂。

没错!鲁迅他们搞了白话文运动,这些文章就是他们嘴里说的话。

不能说白话文运动是件坏事,的确此举大大降低了文化普及的门槛,提升了国民的素质。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其实是不利的。

因为这样一来,后人就得学习各个年代的语法,否则就不能读这些年代的书籍。不过也难说,如今的网络十分发达,古文的翻译可能不会再成为问题。

英语是没有文言文的,他们写的文章直接就是说话的语法,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里面的语言的很多玄妙之处现代的人是体会不了的。

不过,即使是古人的白话,在我们如今依旧是不太懂的,因为白话文是一直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啊,要想了解古人,还是要学好文言文

相关推荐:

美国最想销毁的历史:残害黑人实证

为什么无子嗣的方氏会被册立为皇后?

揭秘:古代的日本女人竟然以献身中国男人为荣?

揭秘:历史上二十五岁就临朝听政的美女皇太后

因祸得福: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人生三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