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罗贯中笔下的魏延竟是如此不堪,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魏延

发布时间:2014-09-04 栏目:专题 投稿:贤惠的手机

《三国演义》中带有很多罗贯中的主观思想,因此许多场景都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产物,为了体现正反派的区别,许多人物也都被描写的是分不堪,魏延就是其中一位。

刘备一生当中遇到不少的很有才华的谋士或者武功高强的将领,但是在众多的人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一直深受刘备的喜爱,他就是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魏延的军事才能是得到了刘备的认可的,同时也可以说是诸葛亮时期,蜀汉军中的王牌将领,关于为什么魏延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主要还是因为“子午谷奇谋”以及关于他是否真的想要谋反。魏延历史上记载,在群雄逐鹿期间,因为当时魏延是“自由人”,所以出现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给人的印象不好,但是刘备听说魏延一个很难得的全才,打算收留的时候,这时候诸葛亮站出来说话了,说“此人终有一天会背叛主公”。所以才会出现后来魏延多次献计却都被诸葛亮挡下来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诸葛亮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魏延这个人的一生,始终是忠于蜀汉的,但是如果魏延没有死的话,而是获得刘备的重用,得到军权,那么他很有可能从一个忠臣变成权臣,甚至出现代汉自立的情况,所以从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诸葛亮这样做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魏延的争议,想必大家还是想要知道,好了,接下来奇葩姐就带大家一起看究竟。首先是“子午谷奇谋”,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袭之计,就是自己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然后由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斜谷赶到长安支援。但是诸葛亮本身是一个用兵很谨慎的人,所以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冒险很难成功,所以没有采纳。世人觉得因为诸葛亮的过分谨慎的态度和魏延的反差很大,两人不和,这是导致魏延后来谋反理由之一。但是也有人猜想,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打算要攻打长安,他只是想要声东击西,最终目标是凉州。

虽然魏延是有点狂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极力支持北伐的,也是非常想要北伐成功的,所以才会出现“子午谷奇谋”,因为他想要建功,永垂千古。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魏延之死。魏延虽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但是缺乏政治头脑,在得知诸葛亮病死并且要撤军的消息,非常的不满,说“丞相虽然病逝,但是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荒废了天下大事呢”。最要命的就是统军的不是魏延,而是杨仪,天知道魏延和杨仪有多不和,于是压死魏延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本来魏延要去后主刘禅那儿说明情况是个正确的选择,可是他犯得最大的错误是烧掉了所有的阁道,企图阻断杨仪的大军,这就给杨仪机会告他谋反的理由。最终,一代名将被朝廷误会,弄得众叛亲离,最终没有作为一个战士战死战场却是被自己的战友马岱所杀,不能说悲哀,只能说这种种都是注定他死亡的结局。

相关推荐:

永乐大帝—朱棣竟因小姨子不立皇后

锄禾日当午作者是谁?锄禾日当午全诗

'闻鸡起舞'的祖逖为东晋王期做了哪些贡献?

宋朝是怎样制造冤案害死岳飞?赵构又做了什么

隋炀帝的面子工程:聪明人毁在想当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