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道光皇帝的悲哀,拼命复兴满族文化,族人却连满文都不会

发布时间:2014-09-04 栏目:专题 投稿:强健的机器猫

中国之所以能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极为强大的包容性,华夏民族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一点,被汉化的满清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满族入关前是一个以渔猎为主,兼事农耕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崇尚骑射文化相对落后。入关后,通过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长期交往,特别是与汉族人民的频繁往来,以及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变化,以草原民族为基本特征的满族人民逐渐放弃了某些原有的民族习性,开始了向文明程度较高的汉族进行“汉化”的过程。

道光不懂得历史的演进过程,但却知道,到了他这个时代,八旗子弟们游手好闲,吃喝玩乐,骄奢浮逸,八旗制度也早已名存实亡。不识时务的道光帝却仍然幻想着两百年前的满族雄风,希望借满语骑射来维持满族民族凝聚力量和昔日赫赫武功。

清入关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一套八旗驻防制度,即将人数有限的八旗军队,分别派驻各军事要地,实行政治和军事控制政策。长期以来,这些驻防人员早已和当地为数众多的汉人打成一片,特殊的生活习惯大都不复存在。

道光七年(1827年)时,道光帝收到广州将军递上的一道奏折,这份奏折讲的是满营官吏甄别的事,按照清廷规定,本应用满族文字(清文)书写上奏,但庆保不知是忽视了这条,还是一时找不到会写满文的人,总之是用汉字书写的。道光帝览奏,大为不满,批示道:广州驻队官兵,总数不下五千余人,难道没有一个会写满文的人吗?庆保等将按例应用满文书写的折子,竟用汉字书写,实在可恨!他命将广东方面的庆保、巴杭阿、花沙布等传旨申饬,各省将军、副统等应将所属满洲官兵教以满语骑射,不得染上汉人习气,将满洲旧业废弛。

满族八旗子弟的文化水准,从整体上说,比汉族要低,通过正常的科举渠道进入官场,难度颇大。为保证八旗子弟能有更多的机会登进入仕。清政府在科举考试定立科目之外,又增加了翻译科目,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子弟提供了录取的方便之门。尽管如此,仍然于事无补,认真学习满语的人仍为数寥寥。

乾隆年间时举行翻译乡试,其时满八旗参加考试者约有五、六百人,蒙八旗参加考试者也有五、六十人。但是,到了道光八年,情况大不如前,在九月举行的一次翻译乡试中,应考满语翻译者仅一百三十余人,应考蒙占翻译者仅有二十余人。不仅应考人数与乾隆年间相比,相差悬殊,考生质量也大大下降。道光八年(1828年)被录的考生,按说应是满文优秀者,其实不然。已被初试取中的翻译举子八名,在复试中,文理欠通、错误严重的就有四名,只能令其落榜,仅取四名。至于其他初试未中者,满语水平更是不难想象。

(清代北京城八旗方位图。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

不仅八旗子弟如此,就是那些已经混进官场,为官多年的各级官吏,也早就把应试那点满语底子忘得所剩无几。道光十五年(1835年)六月的一天,道光帝一时兴起,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中高级官吏们满语水平究竟如何,特命在京做官的满族侍郎(二品大员)以下至五品京堂以上的满族官员,分批进宫,考试满语翻译

结果,翻译通顺或者能译但有错误都不过十分之三、四,干脆不能落笔,不能翻译者竟达十分之六、七。道光帝深有感触,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发出一道通谕,强调“满语乃满洲根本,并不是分外之事,身为旗员,自应熟悉满语。况且,办理部务、旗务,均有满文事件,如不能通晓,又和汉官有什么两样,岂不是为人耻笑吗?以后,凡宗室觉罗、八旗臣仆都要勤修本业,断不可不晓满语,不识满字。”道光帝的谕旨是颁下来了,但是下面的满员官吏,八旗人等依然故我,满语骑射的衰落局而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

为扭转满语骑射的衰败趋势,道光帝于二十三年采取了一项较为具体的措施。闰七月十四日,他传谕内阁,各省八旗人员应试,今年参加武闱乡试者,考试弓马骑射,可不考满语翻译;参加文试者,必须改试翻译。自明年起,各省驻防八旗,凡参加乡试,都要参加翻译考试。这样,就可使“有志上进者”,都知道不学习满文,就不可能被录取,从而使之争相努力,精通满文。他还命军机大臣制定有关考试章程。八月二十日,《各省驻防考试翻译章程》二十条按旨意制定出来了。

尽管道光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强调满语的重要性,但事与愿违,满语还是日见衰落。到最后,朝廷连凑足足够的翻译人员都成了问题。

相关推荐:

张作霖的五姨太有多厉害?她为张作霖管家十几年,还在日本人的挑衅中保住了帅府

文韬武略胸中存——东吴智将鲁子敬

慈禧太后曾秘密招幸英俊洋外交官

揭秘蒋介石夫人宋美龄 在美国生活期间的趣事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什么用衣袖遮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