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千古忠魂巴蔓子:一颗头保住三座城 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发布时间:2014-09-06 栏目:专题 投稿:无情的衬衫

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后,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巴蔓子是战国中期的巴国一位出色的将领,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尽心尽力,保住了巴国的利益,却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在战国中期是一个战国七雄不断崛起的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发生,甚至就连诸侯国的内部都发生了动荡,巴国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当时巴国由于地理位置,所以在中原诸侯的眼里一直都是蛮夷之地,很是看不起他们。

正好当时巴国内部的一些贵族为了自己本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就趁机向巴国王室发起了动乱,当时巴国人民遭受了巨大沉重的灾难。当时巴蔓子可以说的上是巴国人民唯一的指望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镇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立刻就匆匆的赶回国家,但是他当时掌握的兵力根本就无法和当时贵族的反动势力相抗衡,在无奈之下,巴蔓子不得不借助外界的力量,那就是向当时楚国借兵来化解国内的这次危机。

当时楚国巴国一样都被中原的诸侯国瞧不起,于是巴楚两国结成同盟关系,但是两国之间也是有交战的,这在当时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在巴国发生危机之后,巴蔓子就只能向楚国借兵了。于是巴蔓子就来到了楚国,向楚王说明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

楚王经过考虑答应了出兵,但是却向巴蔓子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巴蔓子割巴国三座城池楚国,并且让巴蔓子的儿子来到楚国当人质,并且表示他的儿子什么时候到楚国楚国就什么时候借兵给他。在古代,以人质作为双方国家的信用,这是一种常见的办法对于巴蔓子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借兵的时机,到时候巴国国内还不知道成为什么样子呢?

这是巴蔓子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巴蔓子就直言说道,如果楚王不相信他的话,那么这个兵也就没有必要借了,如果楚王还相信他的话,请让他今天就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如果楚国拿不到三座城池的话,那么他就把自己的脑袋给楚王,他说到做到。楚王也是十分了解巴蔓子耿直的性格的,看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同意今天出兵了。巴蔓子带着楚国的军队来到巴国后,很快就打败了贵族的军队,很快就稳定了巴国内部的经济政治环境。过了一段时间,楚王使者来到巴国,让巴蔓子兑换当时楚国许诺的事情,割让三座城池楚国

面对使者的追问,巴蔓子义正言辞的对使者说道,自己当时确实是答应了这件事情,但是那是楚王趁着巴国内乱的时候强加给自己的,自己是巴国保家卫国的将军,有责任守护巴国的领土,怎么能够私下里把巴国三座城池楚国呢?不过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既然自己答应了就一定要遵守承诺,绝对不会让使者为难的。城池是坚决不能割的,但是他的头可以割,用他的头来换巴国城池

于是巴蔓子就立刻用自己的佩刀割掉了自己的头,这个时候奇迹就发生了,断头之后的巴蔓子依旧站着没有倒下。楚国使者巴蔓子的头带回楚国,向楚王说明当时的情况,楚王听后十分的感慨,也是十分的敬佩巴蔓子的忠孝之举,对他进行了厚葬。而在巴国也为巴蔓子进行了厚葬,希望后人能够永远记住这位爱国的将军,他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巴蔓子一腔忠义、舍身为国的壮举,既得到了巴王的称赞,也得到楚王的称赞,还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拥戴。巴蔓子精神经过2300多年来传承,已深深地融入忠县人民的血脉之中,形成了独具影响力的“忠文化”。

相关推荐:

李鸿章著作 李鸿章孙女张爱玲作品

王允的历史机遇:差一点就能开创大汉帝国新局面

徐小凤《还不了情债》歌词

郑源《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歌词

橙网(cheng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