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令日本人恐惧的名将,虽是一介书生,却一战把倭寇打得百余年不敢再侵犯

发布时间:2014-09-07 栏目:专题 投稿:俊逸的云朵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将领,然而在各个朝代都有着或多或少倭寇的侵扰,也因此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抗倭名将,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令日本人恐惧的名将,虽是一介书生,却一战把倭寇打得百余年不敢再侵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

大唐王朝建立之初,朝鲜半岛从南向北分布着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割据政权。三个割据政权中高句丽实力最强,统治着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和松花江以南、辽河以东的大片领土。新罗百济分别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东面和西面,与高句丽相比新罗百济的实力要弱很多。

其实,这三个割据政权本来都是大唐的小弟,但随着实力的增长,强大起来的高句丽越来越不满意臣服于大唐之下,联合百济,不断蚕食和吞并新罗新罗只好向宗主国大唐求救。

收到新罗的求救信后,唐高宗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10万余,从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击百济百济军屯守熊津口(今锦江之入海口)进行抵抗,但在唐军南北夹击之下,很快溃败。

随后唐军新罗联兵向百济都城泗沘进军,不到10日就灭了百济大唐百济故地设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以大将刘仁愿率兵留守。

本来是没什么事的,但百济死而不僵,不但反抗,甚至还联合倭国军队抗击唐军大唐节节失利,要不是刘仁轨,大唐可能丧失对此地的控制权。

刘仁轨是汴州尉氏人,因为自幼家境贫寒所以刘仁轨更是奋发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为目标,哪怕是遭逢隋末年间的农民起义战争也丝毫不能影响到刘仁轨对学识的态度,除了劳动就是巩固知识的他逐渐的以学识渊博的名声传开。

刘仁轨得以走上仕途也是因为才学丰富又恰巧有那么个机遇,唐高祖在位时有个河南道的大使在打草稿议论国事,刘仁轨看了以后就替他修改了几句话,这个大使诧异刘仁轨居然有那样的见识和才干,于是下了文书命他去当了息州参军。

本来就十分有能力的刘仁轨只是缺个舞台让他大展拳脚,他很快就因为正直不阿的廉正处事方式被唐太宗提拔为县丞,一步一个脚印的刘仁轨从来都是踏实做事的人,升迁也是靠实力和成绩说话,唐太宗分外欣赏他再次将他封为县令。

自古奸臣总是忌惮重臣并想方设法的隔离他们,刘仁轨的刚正清廉就十分碍着奸臣李义府的眼,他伺机把刘仁轨贬为刺史,更在唐高宗发兵征讨百济时强逼刘仁轨出海,结果出海遇难死伤惨重,李义府借此提议要斩杀刘仁轨,但最终刘仁轨只是被免职为平民,而后还想对刘仁轨动杀心的李义府也没能得逞。

正是这样的落势造就了日后的热血将军刘仁轨。

就这样,刘仁轨来到了朝鲜半岛战场。

公元661年,大唐高句丽战场失利,被大唐灭国的百济死灰复燃并得到了倭国军队的支持,倭军先后派至朝鲜半岛的精锐部队有4万多人。

唐高宗随即起用在军中的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带领大军,从近道征发新罗兵前往百济救援。据说刘仁轨接到任命仰天长叹:“天将富贵此翁耳!”此时的他刚满六十岁。

文官出身的刘仁轨第一次带兵出征,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可谓前路迷茫。但他治军严明,转战而前,居然所向无敌,毫无畏惧。只有7000水军的他,依然冲在前面那,来到白江口,抗击倭国数万大军。

当时唐朝有战船170艘,倭军据记载“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但军事技术落后的倭国舰船大都是小船,武器装备也都和叫花子差不多,与唐朝水军接触之后根本够不着唐军就被压着打。

感觉局势不妙的倭军想要后撤时已经晚了,刘仁轨指挥唐军左右包抄将其围在核心,短短不过半日功夫,唐军便“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而倭军舰船自己互相撞击而沉没的还有很多,一仗下来倭国精锐几乎被全部歼灭,百济府城之围解除。

此事在《旧唐书·刘仁轨传》中有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

日本书纪》上也有记载:“贼将至州柔,绕其王城,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阵列于白村江(即白江)。戊申,日本船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

可见此事的确属实,反正白江口之战胜利后,唐军乘胜追击彻底消灭了百济的残余势力,也粉碎了倭国的企图占领朝鲜半岛的阴谋。

刘仁轨初上战场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击败日军的将领,也是第一个在海战中取得胜利的将领。所以,被刘仁轨打败的倭国大惊失色,为防唐军进攻还修建了一条西部防线。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中间元朝击倭不算数),900多年日本不敢再对大陆叫板。

与此同时,大唐在白江口之战中展现出的先进科技和强大战斗力也深深刺激了倭国,之后倭国改名日本,并进行改革,虚心向大唐学习。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这也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

历史上刘仁轨素以儒将称著,当时唯裴行俭能与其相比。史书称:“昔晋侯选任将帅,取其说《礼》《乐》而敦《诗》《书》,良有以也。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邦国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则冯众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轻言推毂授任哉!故王猛、诸葛亮振起穷巷,驱驾豪杰,左指右顾,廓定霸图,非他道也,盖智力权变,适当其用耳。刘乐城、裴闻喜,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刘仁轨虽身为文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非常难能可贵。白江口海战的胜利,也使刘仁轨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为数不多海军名将。在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朝统治者对东征将领可谓精加选择,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将领的指挥和作战才能。如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李绩“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等,都是唐军将帅中的佼佼者。而刘仁轨则更要高出一畴,他不但智勇双全,而且有较高的政治才能,虽然孤立百济,却能使当地百姓“大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从“孙子”到“霸王”

三国的海航——东吴的大航海

揭秘:大清朝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五个女人

宋徽宗宠幸的宦官梁师成:北宋六贼之梁师成简介

秦始皇终其一生不立后之谜:风流母亲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