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傅友德:明朝开国元勋 一生光明磊落 忠心耿耿 功绩显赫 手握两张免死金牌还是难逃一死

发布时间:2014-09-07 栏目:专题 投稿:洁净的星星

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在明太祖朱元璋为夺取天下南征北战的年月,他是朱元璋军事上的左膀右臂,曾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出生入死,于明朝江山社稷有不朽之功勋。就连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也感念其辉煌战果,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傅友德,祖籍宿州相城,后移居济州砀山,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傅友德是元末农民起义将领,最早追随刘福通起兵反元,后来又跟随了明玉珍、陈友谅,至正二十一年归附朱元璋后,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傅友德轻舟直挫陈友谅前锋,身体多处受伤,他却越战越勇,继而与诸将在泾江口拦截敌船,致使陈友谅中流矢身亡。

接着他随军出征武昌,从城东南高冠山下俯瞰城中,陈理的汉兵雄踞城头,诸将相顾都不敢向前。傅友德率领数百人一呼而上,流矢射穿了他的脸颊,他依然英勇奋战,直到拿下武昌城。担任雄武卫指挥使后,他在徐达指挥下攻克庐州。进攻安陆时,他全身负伤9处,生擒敌将任亮,攻下安陆城。至正二十六年,傅友德一方面下淮东参加与张士诚的决战,在马骡港打败了张士诚的援兵,缴获战船千艘。一方面固守徐州,擒获元军统帅扩廓派遣进攻明军的大将李二。

明王朝建立后,傅友德率军继续南征北战,洪武元年他率军取德州、攻沧州、下保定、克太原,其间还转战在大同一带。元将扩廓自保安来增援,1万多骑兵突然闯至。傅友德以50名骑兵冲散了元军骑队,俘获人马近万。洪武三年,在徐达带领下出征定西,大破元将扩廓。接着傅友德统军伐蜀,攻下四川、陕西的许多城镇。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颖川侯。

洪武十四年傅友德担任征南将军,率领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步骑兵30万征讨云南。大军先后平定贵州、普定、普安,降服苗寨,继而他进军曲靖,擒元平章达里麻,灭元梁王,打通毕节。逼降东川,降服云南各部落,因功进封颍国公。

洪武二十五年,颍国公傅友德协同右都督冯胜管理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军务。同年七月,他和冯胜带领开国公常升等将领一起来到山西,将太原、平阳和大同的一部分民籍编为军籍,组织起来在大同等地屯田。《明实录》记载说,明初洪武、永乐中,大同屯田达到极盛,总收成达70万石,除当地军队自身消耗外,还大批上交国家,明王朝受益匪浅。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傅友德冯胜一道将山西行都指挥使司由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白羊城徙治到曾经是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代省府的大同府城,使大同镇指挥使司从此驻扎在大同古城。同时,傅友德等将领在大同城内增设了大同后卫、大同中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等军事建制。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傅友德又配合冯胜大同西部设置了镇朔卫,定边卫。

傅友德等将领的有力组织下,到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连同洪武七年设置大同前卫,驻镇大同山西行都司共形成大同前卫、大同后卫、大同中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镇朔卫、定边卫、高山卫、云川卫、玉林卫、宣德卫、阳和卫、天成卫、镇虏卫、东胜左卫、东胜右卫等16个卫的军事建制,总兵力达10万以上。驻镇大同山西行都司一下子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团军,九边军事重镇大同军事防御体系从此得以确立。

设置卫所的同时,在增加兵员扩充军事建制的同时,傅友德配合冯胜不断加强大同各地军事设施的建设,在16个卫的驻地,普遍开始修筑卫城城堡。其中洪武二十五年开始修筑的镇朔卫,城周围10华里120步,城墙高3丈5尺,城壕深2丈,设置南、北、西3个城门,门外各建月城一座,城上设有窝铺50座。

后来镇朔卫撤消后,明王朝又在城内充实了大同左卫、云川卫,形成了今天的山西左云古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修筑的定边卫城,周长9华里13步,城高3丈5尺,城壕深3丈,设置有永宁、镇远、阅武、怀来4个城门,上面各建城楼,外面各有月城,城上建有窝铺50座。定边卫革除后,大同右卫、玉林卫驻防在这里,形成了今天的山西右玉老城。洪武二十五年冬,傅友德又组织山西,河南等地卫所开展练兵,为强化明初的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傅友德身经百战,身冒百死,从偏裨至大将,他每战必身先士卒,负伤也越战越勇,因而所到之处无不立功,屡屡受到奖励和慰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最终也难逃被登上帝位的朱元璋迫害致死,屠灭九族的命运,令世人痛惜不已。话说,傅友德生有三子,一位早年战死,另两位皆身在军中,为朝廷效力。一日,适逢朱元璋大宴群臣,觥筹交错间,朱元璋忽然脸色一变,提起对傅友德之子有所不满,接着又当众要求傅友德给予制裁。傅友德随即起身告罪。这时,早有预谋的朱元璋又假称傅友德金殿失仪,遂赐一柄宝剑,命傅友德亲手杀子,提首级上殿面君请罪。傅友德被迫接受王命,含泪杀子。

事后,傅友德提着儿子的首级面见朱元璋,悲愤之情在胸中涌动着。朱元璋见状,故意说傅友德这个做父亲的太过心狠手辣,怎么忍心真的杀害自己的亲骨肉。傅友德无故获罪,仰天长叹,这正是狡兔死,走狗烹,既然君王想要我父子的头,那么死有何妨!言罢,当即横剑自刎,血溅金殿。朱元璋被当面斥责,一气之下下令屠灭傅友德九族,余下女眷一律流放。可怜一代忠臣良将,竟然就此被心胸狭窄的朱元璋逼得命归黄泉。

傅友德拥有两个免死铁眷。“免死铁券”是朱元璋的一个承诺“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当年的胡惟庸费尽心思就是想弄一个都没有得到。第一个是明朝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席卷天下之大功,位次列第二十八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

傅友德亲眼看了老朱是怎么诛杀旧臣的,满以为自己有了这两个护身符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心中虽然也害怕,但是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在1393年蓝玉被杀后,他惊慌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往事。傅友德以前在天完政权号称“四大金刚”,1361年八月,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驱兵至小孤山,以前一直为陈友谅服务的傅友德邀同了"狂人丁普郎"率众来投,当时朱元璋一看到他就感到很高兴,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常遇春征战。可以说常遇春是傅友德的进门师傅,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傅友德预感到了危机,论出身自己比不上徐达、常遇春、汤和,人家都是正二八紧的嫡系部队,自己年轻时候走背字,几次更换过老板,自从跟了朱元璋就犹如神仙附体,打仗从未失败,而且越战越勇,现在唯一能让朱元璋放过自己的就是忠心和功劳了,《明史》称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

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弼知道蓝玉被诛三族后偷偷去拜访傅友德,因为这句话害死了傅友德也连累了自己。“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严于诛杀,我们这辈的人所剩无几,应当联合起来寻找出路。”朱元璋听到后龙颜大怒,什么叫寻找出路,明明是造反啊?面对当时手握重兵的傅友德朱元璋也不好弄。恰逢冬天集体聚餐,吃饭中间朱元璋说门口站岗的人武器没有配带好,影响公关形象了,这样的人活着真是丢人啊!

这时候傅友德站起来就要离去。有人说话了,傅友德菜还没吃完就要走,真是铺张浪费啊,你这就是对皇帝的不尊敬啊。很快傅友德又回来了,手里还提的一个人头,仍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大吃一惊“何忍也”,傅友德大骂“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估计那时候的傅友德是这么想的,反正你都要杀,逃不掉了,与其被你诬陷折磨而死还不如这样有尊严的死去呢,在傅友德死去没多久,知道闯祸的王弼也自杀了。傅友德父子三人死了之后,朱元璋仍不肯罢休,下令将傅家所有人悉数发配到云南或辽东,曾经辉煌一时的傅家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第一个军师型的军事家 指的是他!

努尔哈赤都畏惧的“晚明第一猛将”,其父和戚继光齐名为抗倭名将

揭秘:蒋介石是真的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吗?

东汉大臣张禹:如何成为当权者邓太后的主心骨

史上唯一能吊打吕布的人 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