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孟珙:被历史淹没的南宋名将 以一人之力,撑起了南宋王朝末期三分之二的防御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俭朴的季节

孟珙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孟珙早年随父抗金,并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孟珙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及祖父孟林皆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于宋金战事时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为孟宗政四子。1228年,孟珙创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建通天槽八十三丈,溉田十万顷,使军民分屯,年收十五万石。又命忠顺军家自畜马,官给刍粟,马益蕃息。

1234年,金国唐、邓行省武仙与大将武天锡乘乱聚众近三十万欲入蜀。朝中檄询以问珙边事,珙对曰:“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不久后,金人果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于吕堰,退逼山险,砦军四合,斩首三千,降其大将一人。

初,武仙军屯顺阳,为宋军所挠,退屯马蹬。金国申州安抚张林等以州县降,珙上言:“归附之人,宜因其乡土而使之耕,少壮籍为军,俾自耕自守,才能者分以土地,任以职使,各招其徒以杀其势”。七月己酉,武仙爱将刘仪领壮士二百降,珙问仙虚实后,翌日即遣兵执黑旗帅众入砦,分据巷道,大呼纵火,掩杀几尽。

丙辰,出师马蹬,遣樊文彬攻其前门,成明等邀截西路,一军围讫石烈,一军围小总帅砦,火烛天,杀僇山积,是日,三战三克。孟珙使刘仪劝武仙降,仙不降,谋往商州依险以守。孟珙曰:“进兵不可缓。”夜漏十刻,召大将文彬等受方略,明日攻石穴九砦。时积雨未霁,文彬患之,珙曰:“此雪夜擒吴元济之时也。”策马直至石穴,分兵进攻,而以文彬往来给事。自寅至巳力战,九砦一时俱破,武仙易服而遁。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

后宋元合兵取金都城,元又谋灭宋。元兵攻蕲州,珙遣兵解其围;又攻襄阳,江陵危急。诏沿江、淮西驰援,众谓无逾孟珙者,乃先遣张顺渡江,珙以全师继之。大元兵分两路:一攻复州,一在枝江监利县编筏窥江。珙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又遣外弟赵武等共战,躬往节度,破元兵砦二十有四,还民二万。

元大将忒没入汉阳境,将口温不花入淮甸,合三郡人马粮械攻黄州守城王鉴,江帅万文胜战不利。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庚寅,元大将塔海并秃雪帅师入蜀,号八十万,孟珙增置营砦,分布战舰,遣张举提兵间道抵均州防遏。孟珙上书,建议于长江上流置防御藩篱三层:以创制副司及移关外都统一军于夔,任涪南以下江面之责,为第一层;备鼎、澧为第二层;备辰、沅、靖、桂为第三层。峡州、松滋须各屯万人,舟师隶焉,归州屯三千人,鼎、澧、辰、沅、靖各五千人,郴、桂各千人,如是则江西可保。又遣杨鼎、张谦往辰、沅、靖三州,同守倅晓谕熟蛮,讲求思、播、施、黔支径,并以地图谋划呈于帝。

会谍知蒙古兵于襄樊、随阳、信阳招集军民布种,积船材于邓之顺阳,乃遣张汉英出随阳,任义出信阳,焦进出襄,分路挠其势。遣王坚潜兵烧所积船材,又度师必因粮于蔡,遣张德、刘整分兵入蔡,烧其积聚。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招沿边经战之士,号“宁武军”,令璋领之。回鹘爱里八都鲁帅壮士百余、老稚百一十五人、马二百六十匹来降,创“飞鹘军”。

淳佑二年,珙以京、襄死节死事之臣请于朝,建祠岳阳,岁时致祭,有旨赐名闵忠庙。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谨。

孟珙一生,除战功卓著,灭金抗元之外,其所过之处,民亦赖以为安,将相亦赖以为和。曾有其四川制置使陈隆之,同副使温大雅不睦,双方交章于朝,互为攻仵。孟珙致书双方曰:“国事如此,即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哉?”二人得书,自觉怀愧,因此改怨为睦,一致对敌。孟珙节度四川时,川地长期弊政积习,官吏腐败,严重影响军心士气。孟珙即对蜀政进行革新。先对蜀政之弊归纳为五:一曰差除计属;二曰赏罚不明;三曰克扣军粮;四曰官吏贪黩;五曰上下欺罔。针对上述五弊,孟珙制定政策方案,颁发郡县,建立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约束官吏严格执行。孟珙告诫地方官员:“不择险要立砦栅,则难责兵以卫民;不集流离安耕种,则难责民以养兵”。乃立赏罚以课殿最,俾诸司奉行之。时黎州太守阎师古向朝廷建议云南大理国经由四川南宋朝廷纳贡。孟珙担心蒙古军朝间谍借机侦窥四川军情,于是建议大理国从广西、广东一带到达朝廷。此后,四川防备谨严,蒙古间谍不能深入内地刺探情报。

南宋军队短粮,孟珙屯田以养军。调集农夫围水筑堰,开田拓地,并征集流民耕种之。从秭归延至汉口,建立二十余屯,一百七十余个屯田庄,造田十八万八千二百八十顷。使宋军短粮之急基本解决。

淳佑六年(1246年),孟珙因病五次申请致仕,但宋廷均未批准。此时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愿向孟珙投降,孟珙向宋廷报告准备受降,宋廷又未批准。孟珙感叹:“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于是病重。九月初以节度使致仕,随即病死。

孟珙的功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联蒙灭金。这是南宋历史上最出彩的一件事。蔡州之役,孟珙率两万宋军,联合蒙古军队,给奄奄一息的金国以致命的最后一击。公元1234年,随着蔡州城被攻破,刚刚继位三个时辰的金末帝完颜承麟被杀,存续119年的大金帝国灭亡了。南宋报了百年前的灭国之耻,“靖康之耻”一扫而尽。

其次是指挥抗蒙。宋蒙战争时,孟珙几乎是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的战线,毫不夸张地讲,那个时期,整个南宋抗蒙战争就是孟珙一人在指挥。在襄阳守卫战战、黄州之战、蕲州围攻战中,孟珙表现的十分突出,连败蒙古军,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孟珙的第三大功绩,就是提出“藩篱三层”理论。公元前1241年,面对西部严峻的战场形势,孟珙奏请朝廷,希望能设立三层防线。第一道防线设于在涪州、万州;第二层置于在鼎州、澧州;第三层立于在湖南、广西一带。一向昏聩的宋理宗在这个问题上支持了孟珙。甚至,为了帮助孟珙统一调度,宋理宗还撤销了四川宣抚司。

从后来战争发展的事态来看,孟珙提出的“藩篱三层”构想是极具战略眼光的。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孟珙虽身为武将,但非常重视兴教办学,曾亲自主导开设了“公安”和“南阳”两个书院。同时,他还具有一双识才的慧眼,王坚、李庭芝、刘整、贾似道都是由他发现、栽培并举荐的。

当然,刘整后来叛宋了。对于刘整,历史学界通常把他定位为汉奸,但我认为,刘整叛降的原因是复杂的,甚至是被他当时面临的无奈的情势所逼的,单地把他定义为汉奸有失偏颇。同样,对于南宋最后一位权臣贾似道,我也不同意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把贾似道定义为南宋亡国的罪魁。南宋亡国是不可逆转的,非一人之力可推,也非一人之力可逆。但后世之人需要找一个人为南宋的灭国负责,贾似道恰好成了替罪羊。

如果说岳飞是南宋初期的“中流砥柱”的话,那么,孟珙就是南宋末期的“擎天之柱”,他几乎以一己之力,为南宋赢得了五十年国祚。如果他不是英灵早逝,说不定南宋存续的时间可能更长。

孟珙历史地位被低估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为之。始作俑者就是《宋史》的作者,脱脱。作为蒙古人,脱脱自然不会在宋史里突出孟珙抗蒙的业绩。客观地讲,脱脱在宋史里对孟珙的评价并不低,称其“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对于孟珙去世,脱脱也用了惊天动地的描述:“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军事上,脱脱突出强调的是孟珙在抗金是的功业。孟珙最重要的军事成就是抗蒙战争,但被脱脱轻轻带过,着墨不多。

蒙元人故意抑贬孟珙的军事成就是可以理解的,清朝时,鞑子政权不会宣扬汉族英雄也是自然的,但,有明一朝,除了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提到孟珙外,几乎鲜见有为孟珙正名的书籍和文字,这让人费解。

相关推荐:

历史上被人唾弃的昏君竟然精通六国语言?

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皆知,但史上有次更加悲惨的焚书坑道鲜为人知

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试图为全国穷人盖房的皇帝

揭秘:四大民族英雄后代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抗金女将领杨国夫人梁红玉真的是妓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