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唐宣宗李忱:靠装傻当上皇帝 开创了大中之治 为什么说唐宣宗的历史评价很高?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甜美的跳跳糖

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

宣宗李忱从小孤僻木讷,一直被宫人当作“傻子”嘲弄,从出生到即位前的36年里,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比较“傻”,被当时掌权的宦官看中,以为他比较容易控制,把他扶上了九五之尊之位。不料登基之后的他,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睿智和英武果决,短短一年时间便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公元810年,唐宣宗李忱诞生在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也没有希望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所以他的宫廷生活异常艰辛,慢慢的他就变得沉默寡言,不与他人交谈,别人欺负他,也不怎么吭声,显得非常木讷。这在外人眼里,他就是变得越来越傻,所以李忱之后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捉弄的对象。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宴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唯独光王李忱不言不语,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李昂看到一旁不言语的李忱,决定戏弄他一番,便指着他对其他王爷说到: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着沉默,无论他们怎么戏弄他,他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惹来众人的哄堂大笑。

不过正是由于李忱的无悲无喜,却让座中的亲王李炎起了疑心。他看到李忱面对戏弄却始终保持着不悲不喜,开始怀疑李忱是真的痴呆,还是隐忍不发的自保。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某一个冬日的午后,趁着大雪纷飞之际,唐武宗李炎带着诸王一起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归时,已是日薄西山,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一行人都有些醉意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从马上坠落,掉在了冰天雪地中。

虽然据记载这是一次 “意外”,但是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李忱经历的意外也太多了,隔三岔五就要坠马,平地走路都会跌跤,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唐武宗李炎料定他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王宅中。由此,李炎更是认定了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了结了他,以绝后患。几天后,可怜的李忱就被突然闯入宅邸的宦官抓进了永巷。

李忱被关入永巷几天后,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宫厕。当时,唐武宗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叫仇公武,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有用,干脆一刀解决了。李炎同意了。可是,这个仇公武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从此之后,这个一度供人取乐的“傻子”皇叔就从宫廷消失了,暂时远离了纷繁复杂的宫廷。

公元846年春,唐武宗李炎病危,而他的儿子都年幼,尚未立太子,朝野上下人心浮动,而这时的宦官势力如日中天。唐武宗驾崩之后,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一一三朝皇叔李忱,准备把他扶上皇位。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智障,但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由于权势滔天的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于是,已经被人忘却的李忱又回来了,并且坐上了大唐帝国第一把交椅。

公元846年,李忱登基即位,是为唐宣宗。以仇公武为首的众宦官刚开始以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容易控制的提线傀儡,不料李忱却是一条潜龙。即位之后的李忱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面对政务不知所措,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是久经磨炼的君王一样。众人方才如梦如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世人都被他的演技所迷惑。

隐忍了整整36年的李忱终于等到了翻身的一天,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政第二天,他便罢免了武宗时的丞相李德裕,并在接下来的短短一年内,彻底对政府班子进行了换血,将结党成员尽数贬出了朝廷,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从唐宪宗开始争斗40多年的“牛李党争”至此结束,中央政权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的河、湟地区 就被吐蕃占据了,到宣宗李忱手里已将近一个世纪了。虽然期间的历任皇帝都有收复故土的志向,但是大多有心无力,国内藩镇总是作乱,朝廷又党争不断,宦官屡屡擅权,所以根本无暇对外用兵。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为唐王朝收复失地提供了天机。李忱即位后,便开始积极备战,几年后一举收复失地。从此,大唐的版图重归完整,李忱的文治武功也向世人昭示了昔日的“傻子”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英主。

宣宗李忱在位期间非常勤政,而且能够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很仰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便命人将《贞观政要》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鞭策自己。在他兢兢业业的勤政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大治之世,历史上将其称为“小贞观”,唐宣宗李忱也被称为“小太宗”。

那么为什么说唐宣宗的历史评价很高呢?

1、加强皇权

宣宗为了强化皇权主要做了两点,第一就是终结党争,牛李二党互相倾轧已经四十余年,宣宗皇帝采用雷霆手腕结束党争,避免内耗。第二就是限制相权,宣宗皇帝特别忌讳手下宰相和内廷宦官近威胁皇权。一次宣宗皇帝看到宰相马植要上系着一条玉带,而这条玉带正是他前几天赐给宦官马元贽的,而马植与马元贽还是同宗,这让人不得不有些联想,内臣和外臣走的太近不免对皇权有影响,所以宣宗皇帝很快将马植迁出长安。

2、澄清吏治

宣宗皇帝任免官员非常谨慎,所选之人大都才能匹位。李忱经常以涉猎为名体察民情,只要百姓说好的官员宣宗回宫就会记下,将来地方出缺后这些人优先任用。如宣宗李忱一次涉猎,遇到一农民,随即问道这里的县官如何,农民回答,“我们这个县官还不错,就是太不通情理,前段时间有几个强盗因为抢劫被抓,这几个强盗和北司宦官那有些交情,但是县令还是把这几个强盗杀死了,您说这不是不通情理么。”宣宗回宫立刻记录下县官姓名,过段时间有个刺史却空出,宣宗就把之前这个县官的名字送到宰相那让其出任刺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管理皇族

宣宗皇帝的舅舅郑光任节度使,一次郑光回朝,宣宗皇帝询问郑光如何执政,结果郑光说话比较粗鄙,而且没有什么好的决策,宣宗皇帝就把他的节度使之职撤去。宣宗的母亲向宣宗替他舅舅求官,理由时他的舅舅比较穷,没办法的宣宗封了两个县的赋税给他的舅舅,之后再也没有他的舅舅担任过民官。宣宗皇帝本想把永福公主嫁给于琮,结果永福公主一次吃饭的时候因为仆人犯了错误当着宣宗的面直接把筷子折断,宣宗皇帝非常生气,告诉永福公主不配嫁入书香门第,然后就把广德公主嫁给了于琮。对待公主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皇族成员。

4、收复河湟

主要是指唐宣宗收复河西的土地,这片土地的收取,主要是源于吐蕃当时国力衰退,加上人心思唐,张议潮趁机发动起义,然后归顺唐朝。不过如果没有宣宗把国家治理的很好的话想收复河西的土地也不容易。所虽然有些侥幸的成分,不过冥冥之中自有其天意。

宣宗在位13年,早期备受打压,尝尽世间冷暖,中年登基为帝,励精图治,虽然在打击宦官和立储上做的欠妥。但笔者认为,能够在晚唐那个背景下做到这样已经实属难得,没必要太过苛责。唐宣宗的存在,让大唐帝国的子民再次感受到了盛唐时期的气度与风流,而随着宣宗的病逝,大中之治宣告结束,大唐帝国,也缓缓的落下了她那华丽的帷幕。

相关推荐:

一代美人虞姬衷情项羽 不料最后却身首异处!

大清王朝风云人物之——传奇女人“孝庄"有没有乱伦的事

一个令日本陆军哆嗦的中国将军是谁

史上最苦命的皇后:身居后位61年被侄子推翻江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终结局是:死后秘不发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