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朱熹:儒家学派的大成者,一代儒学大家 朱熹到底是一个明理大家,还是一个伪善的小人呢?

发布时间:2014-09-09 栏目:专题 投稿:高贵的帆布鞋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字元晦。南宋时期出生于福建,祖籍江西人。朱熹的幼年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凄惨,七岁时家道中落,十四岁是幼年丧父。为了生计他只好投奔父亲幼年时的好友,因为他自小聪明伶俐又特别喜欢学习,所以深受父亲友人的喜爱。从小对他的教育都是非常上心的,所以朱熹从小就遍观群书,弱冠之年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圣贤之人。他也因为这样喜得美人归,可是婚后的生活却不是知识可以维持的,不管你多么圣贤,柴米油盐的生活还是需要金钱维持的。

为了家庭和生活,朱熹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选择的‘科举’之路。由于他满腹经纶,所以中举根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很快就出任了同安县主薄。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可是好景总是不长的,后来宋孝宗要求天下臣子进书。朱熹面对当时国家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他试图通过理学的观念来推翻当时宋朝的政治,提倡“宋金本就不容,力主抗金”。我们都知道南宋朝廷一直以来都是主张求和的,所以朱熹也因为这次上书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不过这一切对于朱熹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离开官场的朱熹一心只做学问。后来朱熹拜当时的大儒李侗为师,从此不问世事,专注于理学的研究。我们熟知的“格物致知”就是朱熹在这一时间提出的。后来因为朱熹的学问名声不断扩大,宋孝宗又再次准备启用他,可是他却屡次拒绝,后来经过好友的规劝。他终于与次年就任,可是当时的南宋朝局混乱,奸臣辈出。朱熹深知这一切,不愿意与他们为伍。故而再次辞去官职,潜心学问。

朱熹一生为官四年,讲学问四十余年。他的成就不想孔孟那样提出了多少至理名言,而在于他是我国第一通过唯物主义思想,将儒家思想第一用一整套的理论体系所涵盖。他所作的儒家经典第一次通过整个体系来向世人阐述了什么是儒家思想。这也为后来儒家思想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子的“天理”论

朱熹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理,这个理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存在于万物和天地生成之前。朱熹认为宇宙只有一“理”,至于“理一分殊”这一问题,朱熹用“月印万川”来说明,即“理”就像月亮照在大地上一样存在于万物之中,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朱熹还强调把天理作为社会规范的源泉,强调一切伦理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都是理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展现。显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的话,朱子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朱子的“心”、“性”、“情”论

“心”是指意识能力;“性”即人性;“情”指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流露的情感、情绪以及态度。朱熹认为心、性、情各有明确所指,是不能混淆的。性是情产生的根源,情是性的外在表现。相对性、情而言,心则是意识活动的全部。因此,心是性情的主宰。

朱子的“格物致知”论

朱熹认为只有通过认识的主体即人心与作为客体的外物建立联系,并有着充分认识外物的理的目标指向,才能称之为“格物”。也就是说,格物的目标在于穷理。所谓致知就是充分运用自我认识能力对已体认的理作进一步扩充和拓展,达到对天理的完整认识,最后达到天下万物和我心之理都“豁然贯通”的天人合一境界。

朱熹所说的格物之“物”,不仅仅是指自然之物体,也包括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朱熹认为穷理之学要一点一点积累,但朱熹的格物不是指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而是叫人们懂得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贤明善良的人。著名企业文化顾问郭金瑞评论说,这一点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马列主义不仅仅用于指导社会科学,而且同时用于指导自然科学。

朱子的“居敬”、“去欲”说

“居敬”也称“持敬”,就是要求强化身心涵养,收敛自己思想,在一种心灵的宁静状态中保持对义、理的恭敬。朱熹认为人只有自己把握自己,不胡思乱想才能明了天理、才能符合道德。朱熹认为人欲是人性的一种病态,是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人们在私欲的蒙蔽和诱惑下,便会产生各种恶的念头,作出不道德的事情。所以人只有去人欲才能清醒地体认天理,发挥至善的“天命之性”。但是朱熹更突出地强调,人们“去欲”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封建伦常的道德规范。

所以他在总结自己理欲观念的时候就直接说:“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著名企业文化顾问郭金瑞介绍说,非常显然,朱子的这一论调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是紧密相关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这一论调不过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罢了。尽管如此,朱熹在儒家文化上的造诣,对新儒学的作用是极大的,后世几百年的统治者多用朱子的著作作为考试的教材,由此可见这位国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朱熹到底是明理大家还是一个伪善的小人呢?

首先,他在朝为官也是运用手段排除异己。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清高的人,可是他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朝廷的位置而去陷害他人,从而让自己免受其害。这个和历史上那些拉帮结派的官员有区别呢?用自己的明理思想大肆的招揽人才,创造自己的关系网,好让自己的权力不被夺走。

其次,朱熹本人的生活作风很有问题。他在各种书里教导人们要消灭掉自身的欲望,可是自己却做不到。他自己还和自己的儿媳关系不清不楚,这样有背伦常的关系,普通人都不会这样做的啊!他这样做还怎么好意思来教育他人,可是他没有觉得不好意思,也不怕别人说,依旧我行我素,生活的很是放荡不堪。这样一个不遵从自己思想的人,还是人们为了一代大家,成为一个思想、有道德的人,对其其他的却是闭口不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如此。

最后,他刻意的歪曲孔子儒学思想为了能够上人们思想永远的禁锢在自己所提供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为了自己的官职,为了赢得君王的重用,他重新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来重新的解释儒家思想,刻意变化了好多儒家思想,让人民要顺应君王的统治,不要反抗,不要心里有欲望。他的这个做法当真就是赢得了君王的赏识和重用,他所做的论语集注等儒学方面的教材,成为了全国的官方指定教材,不管书院还是应试,都要以他的为准,不能有人反驳他。

朱熹思想在宋朝的政治统治占据了重用的位置,正因为他的重用位置,所以很少有人去批评他。虽然他的古诗很出名,有些思想也是有用的,但是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伪善的小人,他的思想都是为了讨好统治阶级,守护自己的权益,早就把自己一个文人的节操给忘记了,只是一个大宋封建王朝的宣传人员罢了,一切都是为大宋朝廷讲话,根本就不会管老百姓怎么想的啊!所以说,很多人说他还是一个伪善的小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关推荐:

孙中山和袁世凯的都没完成的夙愿:民主共和

关羽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只是忠义,还因为它?

朱元璋评元末起义者:这帮忘恩负义的盗贼

张学良对蒋介石没好话:蒋介石想当皇帝却没魄力

《甄嬛传》背后的真实历史:雍正的家庭生活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