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章邯: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为何手握20万大秦精锐的章邯投降仅有5万兵众的项羽?

发布时间:2014-09-10 栏目:专题 投稿:老迟到的嚓茶

章邯是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巨鹿之战七个月后,章邯率领20万秦军向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投降,不久之后,秦帝国灭亡。手握20万大秦精锐的章邯,为何投降仅有5万兵众的项羽

一、临危受命

秦二世二年,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下子遍布全国,原六国之地全部落入义军手中。几个月后,百万义军联合,共同挺进,直逼函谷关。先锋人马由陈胜的部下周文率领,已经抵达临潼。这时候胡亥才如梦初醒,赶紧召集群臣商议。章邯说,叛军已经到了临潼,这时候再调集周边军队已经来不及,骊山刑徒很多,请陛下释放了这些刑徒,配给武器,我带领他们迎击叛军!

国家频临绝境,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章邯显示出了他的忠诚与担当。此时,章邯的职务是少府,即皇家私产管家,兼理山泽税收,是文官。一个文官自愿领兵出征,不知道秦朝的武将们干什么去了。但就是这个文官出身的章邯,在秦末的战争史上,留下神话般的战绩,差一点就实现了挽狂澜于既倒。

二、超级灭火器

如果说义军是烧毁秦王朝的滔天大火,那么章邯就是扑灭这把大火的超级灭火器。我们来看一下章邯神话般的战绩。

1.三败周文

章邯率领七十万乌合之众出发了,第一战在临潼击败周文周文败走曹阳;章邯追击至曹阳,再败周文周文又逃至渑池,章邯又在渑池大破周文,逼得周文自杀而死。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解决了秦王朝的燃眉之急!

2.破荥阳,斩田臧

3.战城父,陈胜灭亡

在接连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后,陈胜被逼进城父,不敢出城。义军士气低落,内部出现分歧,不久陈胜被内部人杀害,城父落入章邯之手。

4.连破项梁部众,收复城池若干

5.击败齐楚联军于临济,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

6.战楚军于定陶,斩杀项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是义军的旗帜性人物,他的死意味着楚军名将殆尽。

自此,章邯平定了整个黄河以南的战乱,所有义军首领都倒在章邯的马蹄下。于是,章邯又马不停蹄,挥师河北,直逼赵国——义军最后的大本营。

三、功败垂成

秦军的另一支人马,王离的20万大军,正等着章邯,两路人马汇合,兵围巨鹿。眼看义军朝不保夕,义军中一个善良的人物横空出世——项羽,他斩杀援军首领宋义,夺了军队指挥权,直逼巨鹿。两位大神级的将军对阵,第一战,章邯小败,项羽也没敢追击,两军隔漳河对峙。就在对峙中,秦王朝内部给章邯送上一道催命符——切责章邯退却的文书!

本来战场上局部得失乃是常事,赵高胡亥无视章邯收复了大片失地,仅仅因为一战的退却,就来问责。章邯很害怕,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汇报工作。结果司马欣差点被赵高杀害。这让章邯更加恐惧,司马欣对他说:如果战胜义军,我们也免不了受到嫉妒加害,如果败了,被当做替罪羊杀害也是必然,与其如此,不如投降吧!于是,章邯被迫派人找项羽谈判,项羽乘着章邯谈判,心思不宁的机会,连败章邯几场,无奈之下,章邯只能率全军投降

为何手握20万大秦精锐的章邯,明明有实力作战,为何却投降了仅有5万之兵众的项羽

其一方面,我们先看看章邯项羽横空出世的背景及情况。

章邯者,乃秦朝末期的一名将领,在秦二世之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名屏障性人物。在秦朝末期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章邯横空出世的背景及情况,则要惊险得多。尤其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势如燎原,各地烽火四起,秦帝国各地城池,不是被起义军击破,就是献城投降。对秦帝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很快就建立张楚政权和秦帝国分庭抗礼,而各地民众一呼百应,关东的六个国家纷纷得到了回应,张楚军大将周文,啸聚数十万的人马,长驱直入直逼咸阳。

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作为秦帝国的老大秦二世本身却毫无主见,不知如何迎敌。重臣丞相李斯和权臣赵高,二人却忙于争权夺利,满朝文武百官更是束手无策。如此帝国危亡之时刻,救国于水火之中的正是章邯

帝国无可用之兵或可用之兵有限,章邯就把大约七十万的囚徒全部武装起来,经过短期的强化和组织,然后给他们配备精良的装备,充足的后勤保障。以关中秦军将卒分散到戍卒各营,任命其为指挥骨干,迅速聚合成一只强大军队。如果说人的求生之欲有多强,从这一场战争之中变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七十万囚徒不仅不用再去坐牢,反而若立功还可以加官进爵,再加上这些囚犯本身的身强力壮,对于战场的适应可以说更加不在话下,因此其作战能力很快就爆发出来,在章邯之率领下,秦当年一统六国的雄狮本色短暂再现。

反看陈胜吴广,甚至周文的大军,他们是借助于反秦的情绪,迅速的组成了一只百万大军,但这百万大军多为农民,从军事训练到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指挥、后勤补给、组织结构等等方面,都极其混乱和脆弱。跟章邯所组织的囚徒军队,在战斗力上都不是一个层面,因此面对章邯的虎狼之军,很快就溃不成军。先是周文败亡,接着是田臧、李归,先后击杀邓说、伍徐、蔡赐、张贺等张楚的将领,最终令陈胜死在了城父,覆灭了首义反秦的张楚政权。章邯的横空出世,或者说章邯此时的威名,几乎成为各路起义军的噩梦。

之后章邯率军向中原挺近,在猛攻周市宣布复国的魏国的时候,齐楚两国率军远道而来救援,但章邯却没给他们喘息时间,兵分两路,夜袭两国,取得大胜,于是齐、楚、魏三国联军都被章邯击破。直到定陶之战,大破楚军,斩杀项梁,章邯的威名,几乎成为各路势力恐惧的一把利剑。再到围赵国于巨鹿的时候,各路起义援军都远远驻扎,而不敢与章邯大军正面对战,就足见章邯的威慑力。

可以说,如果章邯巨鹿,其后各路起义军大概都是是兵败如山倒之势。秦帝国的复兴,还是很有希望的。可是就是在此紧要关头,在章邯的巅峰时刻,在秦国有可能复兴的时刻,在起义军可能全盘皆输的时刻,有一个人杀出来,改变了这一局势。此人便是项羽

项羽,想必大家都不会感觉到陌生,因为项羽这个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因为项羽就是一个传奇,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就足以气盖千古,虽然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未必有大家想的那么伟大。

项羽是泗水下相人,作为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他在军事方面有着天赋之才能。早期被叔父项梁请老师调教,后随叔父在公元前209年一块举兵起义,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在次年,其叔父项梁在定陶之战去世之后,项羽开始逐步独立掌兵。不过项羽的成名之战,则是巨鹿之战

其二章邯项羽的巅峰对决之战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两个人的对决,章邯项羽。但是他们二人却决定了两派势力的命运,章邯代表的是秦帝国章邯败亡,则秦帝国主力消减,秦帝国则必亡。项羽代表的起义军,若项羽胜,则起义军的命运就能起死回生,天下大势则跟着一块变。

原本楚军的主帅是宋义,宋义不是项羽,他考虑更多的是利益。在他看来,屯兵等各路诸侯和章邯打得差不多了,再进攻,以图渔翁之利,当然也是为楚国谋利。然宋义这样做,却引起了项羽的不满。

项羽是副将,但前面也讲了,项羽军事奇才,他更看重的是军事时机。还有一层,这其中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宋义是楚王的人,楚王安排宋义做主帅,本身也有牵制项羽的意图。而项羽在叔父项梁死后,虽为副将,但却是这支军队的灵魂人物,他岂敢被人钳制?

故此,在军事时机和政治意图双重因素之下,项羽选择武力解决问题,这大概是项羽一生的主旋律,即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拔剑来说话,比如后来在鸿门宴之前,项羽听说刘备入关中要做王,他的选择也是举兵关中。

项羽杀掉宋义之后,直接统领5万楚军,火速奔赴巨鹿,过河之后就“破釜沉舟”,救巨鹿之危亡之时。在巨鹿,无名项羽和名将章邯,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结果项羽九战九胜,章邯的军队战败。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章邯生病卧帐,并没有亲自参与军事指挥。倘若章邯亲自指挥,战局是否会发生别样的变化,不得而知,因为历史不容假设,这只能是一个谜了。

不管怎样,项羽巨鹿的表现,让他一下声名鹊起。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由此可见,项羽在此战胜利前后的影响力变化。

在此战之前,项羽不过是宋义之下的一个副将,楚王的一颗棋子,但此战之后,项羽凭借实力成为诸侯军心目中折服的旗帜和统帅。

其三是章邯项羽巨鹿之战后各自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但对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巨鹿之战只是双方的暂时胜利,或第一回合的胜利。因为当时项羽击败秦军,不过是解除了赵军的巨鹿之围困,并没有彻底击溃秦军。秦军的主帅章邯尚在,秦军的主力军尚有20余万。反看项羽之军,则不过5万之众。以5万对20万,项羽的胜算有多大,况且此时的章邯已经亲自指挥军队,其实也是未知数。

当时考验双方的,除了军事实力的对比之外,还有各自背后的政治因素。章邯背后是秦帝国的朝廷,当时的秦帝国朝廷已经不是皇帝胡亥说了算,而是权臣赵高说了算。赵高者,权臣也,祸国殃民奸臣也。

既然是权臣,他就有决定朝臣的生死权,既然是奸臣,他谋的当然是私利,是不会管秦帝国的生死存亡。所以,章邯复兴秦国,其军功卓著,在私利上,和赵构是对立的。故此,赵高压制、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谋害章邯,那是必然的事。

章邯,虽然是武将,战于前线,但对于秦帝国朝廷的情况,毕竟也是有所耳闻的。因此,章邯军驻扎棘原,和漳河南边的项羽对阵的时候,章邯曾派长史司马欣到朝廷去,名义上是汇报工作,但实际上应该是刺探朝廷的情况。结果司马欣回到帝都咸阳,三天都没见到赵高,司马欣感到事情不妙,急忙离开咸阳往军中赶。在回来的途中,司马欣担心被追杀,不敢走原路返回,乃另走其它路返回棘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章邯在前线,若战胜,必将因功高震主被处死,若战败,则必被以战败之罪被处死。总之,无论胜败,章邯的生路都十分渺茫。

在此背景下,章邯内心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作为大秦的战将,他功劳卓著,忠诚不已,他是不愿意做背叛帝国的叛将的。这时候,陈馀又给章邯写了一封信,用白起作为例子,向章邯陈述他目前的险恶处境。其实这处境,章邯又何尝不知呢?他的犹豫不决,正是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思虑再三,章邯最后以20万之众向仅有5万之兵的项羽投降,大概原因有2点:

其一是大势问题,诸侯群起,秦帝国又朝廷混乱,奸臣赵高挡道,就算前线作战胜利,朝廷的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这大概是秦帝国亡国的必然,不是章邯一人可以改变败局的;更何况,当时的诸侯军因项羽崛起,已经不是那么好对付了。

其二是个人安危问题,赵高对功臣的诛杀已经成为公开的现实,李斯都不能逃脱他的魔掌,想章邯又岂能安全着陆?

在此因素之下,章邯与其做秦帝国的陪葬鬼,不如选择一条新出路,这是无奈之举,也是章邯当时唯一的选择。总的来说,章邯项羽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曾在关键时刻崛起,然后风云一时,但结局都是以悲剧告终,留下无限唏嘘和感叹。

相关推荐:

王玉汝传_原文_翻译-宋濂

解密大将军卫青与平阳公主不为人知的真实关系

揭秘:女皇武则天做尼姑时如何勾引唐高宗李治?

藏族文化浅谈:藏族住的房子叫什么

郑秀文《爱情万岁》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