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 深得唐玄宗的信任 为何最后还是被唐玄宗罢免?

发布时间:2014-09-10 栏目:专题 投稿:舒适的大树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张九龄深得玄宗信任,为何最后还是被唐玄宗罢免

张九龄在童年时代就异常聪明,对文学情有独钟。 他七岁能写出流畅的文章,到了青年时期,他更加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十三岁时他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刺史读后,口中蹦出了这样一句话: “此子必能致远。"此话后来果然言中。张九龄一举金榜题名,高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后身为太子的李隆基举天下文士亲自策问,张九龄以其对策优秀,被提升为左拾遗。唐玄宗即位后,又调任左补阙。

张九龄能够敢言直谏,办事公平稳重,才华卓越、学识渊博,唐玄宗对他十分欣赏和信任。但时长日久之后,唐玄宗开始烦恼张九龄的进谏。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封禅泰山,身为宰相的张说陪同。封山之典后,唐玄宗为陪同人员晋级加爵,张九龄直谏道: “官爵是天下的公职,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升职加爵,加官晋爵的首要资本并非劳苦。如果主次颠倒、混淆视听,往往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张说反对说:“这件事皇上已经决定了,不过是一件小事,何足挂齿。”加官晋爵的举动,闹得朝野内外一片混乱。张说被罢官赋闲,张九龄因为与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受到牵连,先改任太常少卿,后又出为冀州刺史。

张九龄职位的升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张说的引荐。而张说看中张九龄,是看中他的文才,两人都姓张,因此认了同宗。唐玄宗也好文学,对张九龄的文学才干更是称赞备至, 他需要一个能够粉饰太平的文坛巨匠来表现他政治上的成就。他对侍臣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以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即便终身向他学习,也不能获得他十之一二的才华。他是真正的文坛帅才。”张九龄除政治德能之外,能当宰相,最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文学才能与成就。

张说辞世后,玄宗想到张说曾多次推荐张九龄为集贤院学士以备顾问之事,因而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副知院事。当时朝廷正好要起草赐渤海国诏书,无人胜任,张九龄走笔立成,深得玄宗赏识。不久就转为工部侍郎,知制诰,后转为中书侍郎。三年后,张九龄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而且居宰相之首。张九龄一步一个台阶,从右拾遗做到了宰相

玄宗前期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但后期他却逐渐走向昏庸。张九龄任相时,由于唐玄宗的昏庸,国内局势日趋恶化。 张九龄不顾个人安危荣辱,怀着治国安邦的心理力挽狂澜 他认为:任人唯贤是国家兴衰之根本。在任职期间, 他反对私情用人 ,反对压制人才,因此他任用了一大批贤才,使国家的清明局面继续得到了维持。

张九龄改变了过去重京官轻外官的历史做法,以便建立稳定的中央政治体系。他上奏玄宗说: “治国之本 ,最重要的在于重视一个地方的太守和县令。”因为太守和县令是接近百姓的亲民之官。 他主张:“凡是没有做过都督、刺史的,虽然有高超的策略,但不能任侍郎、列卿,不曾当过县令的,虽然善于谋政,不能担任台郎 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外官的地位,整顿地方吏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玄宗时期,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也是玄宗的宠臣。唐玄宗张九龄为相之后,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政治理想,又准备提拔李林甫作为宰相的候选人。对此张九龄非常反对。他言道:“陛下欲拜李林甫为相,臣始终担心这个人会为陛下增添社稷之忧。”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张九龄反对也在唐玄宗的意料之中。但是对于张九龄的意见,唐玄宗并没有听取。

李林甫也乘机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不是。狡猾多端的李林甫终于取得了玄宗的欢心。后来,唐玄宗强行任命李林甫为宰相。不久,手握重权 、深得玄宗宠信的李林甫,提名以吏治见长的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言说:“尚书的职务,自从唐兴以来一直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仙客本是河湟使典。现在突然将他捧上高位,臣恐羞辱朝廷。” 可有唐玄宗撑腰,李林甫又抢占了上风,牛仙客顺利当上了宰相李林甫彻底将张九龄击败,张九龄被贬出中枢。

被贬几年之后,张九龄辞世,享年68岁。张九龄死后玄宗由衷思念。他曾经对左右说道:“每见九龄,精神倍增。”以后他每任用一个宰相,先总是问:“这人的风度比得上九龄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才想起当时张九龄说的言之有理的一番话,不由得对张九龄更加怀念,他派了特使前去曲江祭奠,并厚重地抚恤了他的家属。张九龄是唐玄宗最后一任儒家宰相最后一任文人宰相,也是最后一位敢于犯颜敢谏的宰相。 他在执政期间,是唐玄宗励精图治精神的最佳时期; 他下台之后,则是开元之治在朝廷人事上的终结。

张九龄既以卓越的文学才华与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赫赫盛名,也成为唐玄宗前期的清明宰相。他风度潇洒,为官清廉,在为相时手握实权,能与唐玄宗坦诚对话,影响盛唐的局势。他是盛唐时代一个关键人物。

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罢免张九龄,是唐玄宗张九龄之间的矛盾冲突到达一定程度的结果,在张九龄罢免之后,李林甫开始长期担任唐玄宗宰相。从地位上来说,张九龄是先进的,李林甫是后进的,李林甫却能长期得到唐玄宗信任张九龄却不能,这是为什么?

玄宗十分喜爱张九龄的文采和风度,但张九龄为相期间,常常和玄宗心意相违背,比如在李林甫拜相、重用牛仙客等事上,张九龄都明确地表示过反对,唐玄宗曾变色说:“事总由卿?”说明玄宗感受到了张九龄之相权带给君权的辖制和威胁。但是这些都不是唐玄宗罢免张九龄的根本原因。

真正让唐玄宗开始对张九龄产生不满的,是张九龄卷入了太子之争。有鉴于前朝太子叛乱之事,唐太宗之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之子李承乾之叛变,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唐玄宗对自己的儿子多有防范。李隆基为太子之时,喜爱赵丽妃,立其子李瑛为太子,称帝后,又喜爱武惠妃,太子李瑛因其母妃失宠,地位不稳,曾有怨言,被武惠妃告知唐玄宗,唐玄宗因此生出想要废掉太子之心,但张九龄却以太子未犯过错,轻易废立会动摇国本为由进行反对,实际上触及宫廷内部争斗之核心,引起唐玄宗的不满。

唐朝宫廷政变之多,上层之动荡,历代罕见,几乎每个继任者都要经历一次宫廷政变,因此,像以往朝代那样,对宫廷内之事插嘴是不合时宜的,在汉朝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唐朝却需要更多谨慎,摸清皇帝的意思再行劝诫,但是张九龄并不是那样一个政治投机者,他只是忠于自己的职守进行劝诫。张九龄身任宰相,他的反对对唐玄宗来说不可忽视,于是将其一贬再贬,直接贬出朝廷,离开京城长安。

后来的李林甫就显得聪明多了,他长期身任宰相而不倒,充当了皇帝的传话筒的角色,与玄宗的关系是彼此利用的关系,李林甫利用玄宗来打击动摇自身地位的人,玄宗利用李林甫来平衡权力,从心所欲。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温言蜜语会让人处在一种“温水煮青蛙”无知无觉的危险之中,等到最终危险降临才发现已然来不及了。

相关推荐:

十大元帅的情感生活,让人感佩万分

元定宗贵由是怎样的皇帝?元定宗贵由生平简介

民国报人胡信之死因揭秘:因支持工人罢工而被杀

贺循简介 晋元帝最信任的大臣之太常贺循生平

韦庄简介 唐朝时期花间派词人前蜀宰相韦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