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鄂温克族使用的语种是什么?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1-08 栏目:专题 投稿:顺利的枫叶

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26379人。鄂温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有23367人,占全国鄂温克族总人口的88.8%,黑龙江省有2571人,占9.8%,其余散居在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

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根河市,黑龙江省主要居住在讷河市。这些地区处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大兴安岭森林深处和嫩江流域的丘陵平原地带。这里有富饶的草原,起伏的高山,纵横的江河,还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夏季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尽显绿水青山的郁郁葱葱。冬季里则是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一派北国风光。这些地区物产丰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鄂温克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为当地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北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分为海拉尔、陈巴尔虎旗和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

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中的人”。历史上鄂温克族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后统称鄂温克族。 由于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人生产、生活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从事畜牧业,有的从事农业,还有的从事狩猎

生活在额尔古纳左旗原始森林中的鄂温克族人长期以来以狩猎为生,在没有定居之前,他们终年追随着野兽的足迹,赶着驯鹿,游荡在原始森林中。他们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麂:一种小型的麂。鹿皮包裹。

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他们的仓库极为奇特:先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做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猎物、衣服、用具等,他们从不上锁,其他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狩猎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们饲养驯鹿已有很长的历史,他们驯鹿为“鄂伦”。驯鹿本是野生动物,因为长像奇特,俗称“四不象”。驯鹿全身是宝,肉可吃,奶可饮,皮能制革,鹿茸、鹿鞭更是珍贵的药材,是鄂温克主要经济来源。由于驯鹿给鄂温克人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受到人民的普遍爱护。

温克族的服饰也体现着狩猎民族的特色,他们的衣裤鞋帽都用兽皮、兽毛制成,特别是冬天的服装,更选择皮厚毛长的兽皮作原料。他们的帽子尤具特色,男人的帽子为圆锥形,顶尖有红缨穗,用蓝布做帽里,女人的头饰是一黑布做的套筒,上面缀有银质的链子;妇女都戴耳环、戒指、手镯等。

温克族人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长辈和老年人享有很高的威望。

温克族人极其好客,认为家里来客人是喜事,无论认识与否,他们都把来者视为贵客,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款待客人。

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每年5月22日的“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民间传统节日,流传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当中。这天,人们要举行赛马、套马比赛,还要给当年产的羊羔剪耳朵,作为记号。按照传统习惯,老人要送给后辈人母羊羔,祝福他们今后羊群如云、生活幸福,还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宣布他们当年幼畜的数字。

温克族人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天鹅舞是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鄂温克语叫作“斡日切”。妇女们闲暇时喜欢模仿天鹅的各种姿态,自娱而舞,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舞蹈--天鹅舞。

相关推荐:

文房四宝使用示范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宴请用酒的一些讲究

还在担心七年之痒?学会过这10种幸福满满的小日子吧!

解放军南沙守备部队旧照:泡在海水中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