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曹操一生从未篡汉自立,为什么还会被人说成是汉贼?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发布时间:2014-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发嗲的歌曲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虽然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势力,但是始终都没有成功过。在后世的评价中,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并不好,甚至被说成是汉贼。那么,曹操从未称帝也从未公开叛乱,到底因为什么才一直被人骂成汉贼

出身低微,却大有作为

东汉末年,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在群雄之中,恐怕就数曹操的出身最为卑微。虽然《三国志》里说他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但这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曹瞒传》说他本姓夏侯,也不过是一种猜测而已。事实就是他的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本来姓什么,无可考证。虽然在宦官专权的东汉末年,曹腾也算位高权重。但毕竟是个太监,作为他养子的儿子,其地位低微得连一个普通庄稼汉都打心眼里瞧不起。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影响曹操成为东汉乱世最大的赢家。曹操一生南征北战,驰骋大半个中国,先后灭掉了袁绍、马超、乌桓诸多军阀势力,统一半壁江山。曹操更是建安文学的执牛耳者,其豪放大气、苍凉遒劲的文风,当得建安文学的灵魂。同时,他还有《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兵家著作传世。这样一个曹操,足以让整个东汉末年所有英雄黯然失色,却被一部《三国演义》写成了乱臣贼子。

如果没有曹操,汉朝灭亡将提前近三十年

都说曹操是窃汉的贼臣,然而事实是如果没有曹操,汉朝早就灭亡了。东汉末年,宦官弄权,朝廷大乱。群雄并起,纷纷趁浑水摸鱼,将大好江山搅弄得乌烟瘴气、支离破碎。哪里还有谁来管皇帝的死活?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曾经的皇城,只剩一片焦土、断壁残垣,还有满地的饿殍。身为一代帝王,汉献帝刘协经常饿肚子。献帝以九五至尊,向天下发布勤王诏令。但是,所有人都只忙着彼此攻伐,争夺地盘,无一人响应。唯独曹操,迎天子于许昌。

分析当时局势,势力最大的是袁绍,其他如袁术、吕布、刘表、孙策等地方势力都远胜曹操。曾经也有人劝袁绍赢取天子,但是袁绍不屑于此。他觉得刘协是个草包,迎过来不仅是个包袱,还将对自己束手束脚。刘表乃皇室宗亲,照样对献帝死活不闻不问,只顾厮守自己荆州一亩三分地。论实力,天下群雄,但凡任何一人愿意保驾勤王,都将没有曹操任何出手的机会。

曹操只不过做了大家都不愿、不屑做的事情而已。如果曹操没有献帝到许昌,刘协可能早就死了。可能是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气死的,或者被其他势力杀死的。刘协一死,东汉也就在历史上画上句号了。

如果曹操汉贼,那刘备是什么?

大家将曹操定义为汉贼,理由无非是他专权,没有献帝早请示晚汇报而已。但是,当初董卓将刘协扶上皇位的时候,献帝就是个傀儡、工具而已。如果曹操一切行动都听汉献帝的话,凭刘协的能力,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被其他势力灭掉。而且曹操一生,对汉献帝也还算厚道。汉献帝下密诏给董承,让他想办法诛杀曹操。董承和刘备等人密谋,而还没采取行动,刘备就借故出逃了。后来事发,曹操也只是杀了董承等直接谋划的人,而对主谋刘协并没有过多为难。后来伏皇后再次劝说父亲诛杀曹操,事情败露,曹操也只是找借口杀了伏皇后,对汉献帝依然放过了一马。

灭董承,杀皇后,严格说来,曹操只是出于自卫而已。要说曹操有错,最大的错就在没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样愚忠。说曹操汉贼,往往会和刘备作比较。但是,刘备都干了些什么呢?面对衣带诏,刘备首先是犹豫要不要参与,后来答应参与其中,又担心曹操自己不利,找了个理由溜之大吉了。

如果刘备真要像自己宣称的那样拥护汉室,就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危险,一跑了之,这算什么忠义?假设刘备真的能够最终消灭曹操孙权等一干势力,恢复汉家江山,见到汉献帝,他会怎么样呢?看看西川刘璋的下场就知道了。同是汉室一脉,刘备对刘璋毫不留情,难道会放汉献帝一马?刘备,和其他任何割据势力一样,他要的不过是他自己的江山,和所谓匡扶汉室无关。

曹操的地盘,都是他自己一寸一寸打下来的,而不是窃取的汉家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给他带来了诸多方便。我们可以说他有远见,有谋略,唯独不能说他是汉贼。如果曹操汉贼,那谁又不是?

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如何?既然探究的是历史,就应让史实说话。

1.棒杀权贵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举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主管洛阳背部的治安。洛阳在天子脚下,权贵专横很难治理。青年时期的曹操却不畏权贵,修缮官府,置五色棒,申明禁令,违反者棒杀。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违禁夜行,最后曹操依法棒杀,治安立即好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早年时候的曹操非常有才干、勇气,秉公执法,做事雷厉风行。那时候随值东汉末年,但还没有出现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的局面,曹操这样的作为不正是应验了那句“治世之能臣”的评价吗?

2.镇压黄巾

镇压农民起义打杀农民不是件光彩的事,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阶级中去评价才能不失公允。曹操属于官僚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是其阶级利益的要求,于他而言无可非议。曹操先是大败颍川黄巾,后来又收编青州黄巾数十万,极大挫伤了黄巾军。这是积极捍卫皇室的表现。

3.追击董卓

董卓废了汉少帝,自立汉献帝,独掌朝纲,是造成东汉乱世的一大祸根。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天下众怒,公元189年,曹操虽然实力不强但首举义兵,之后各地诸侯陆续举兵,以袁绍为首组成联合军讨伐董卓。然而各路诸侯阳奉阴违,各怀鬼胎,谁都不肯真正出力而想着借机拓展地盘。曹操不满他们消极无为,独自率兵追击董卓,被其部队杀败。相比于其他诸侯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安危,曹操真正是心系天下,为了天下太平而孤军奋战。

4.接献帝入许都

迎帝入许这件事最被对手诟病,刘备、诸葛亮常常以此发难一口一声“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隆中对》讲“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未必全是。

先来看汉献帝被接到许都之前的状况。董卓没死的时候,汉献帝完全活在他的倒行逆施之下,甚至自己都命不由己。董卓死后,献帝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所控制。好不容易让他们答应东归洛阳,却又被杨奉、董承、韩暹等黄巾余孽实际控制。而洛阳被董卓烧成了焦土,献帝和一班文弱官员在那过得日子简直比叫花子还苦,甚至有官员被活活饿死。

献帝东迁洛阳后,曹操是经常送给他一些食品和器物的。接到许都后,又送了许多生活必须品(可见献帝生活之窘迫),还帮献帝搞起了皇帝排场,不至于像原先那么狼狈。其实这时候哪怕献帝本人也是很感激曹操的,曹操的所作所为客观上的确称得上是忠臣担当。曹操迎接献帝后,关中地区纷纷归附,侧面看出当时人们对曹操的内心评价。

再看看那位有着“四世三公”显赫家世,实力最为强盛的袁绍做了些什么。起初是想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因为献帝董卓所立),刘虞不肯配合只得作罢。而后见曹操迎了献帝得了好处,又要求曹操迁都甄城。因为甄城靠近自己势力范围,便于控制和后续曹操。结果被曹操拒绝。由此可见,曹操倒是积极主动地拱卫汉室,世代门阀的袁绍倒是居心不良,对汉王朝显得有点漠不关心了。

5.述志令

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文章内容讲述了自己一步步由小做大,志向也一点点变大,最后止于宰相,“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虽不免有些美饰之词,但总的情意还是真实的。易中天先生评价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一大原因就是曹操喜欢讲点真话。

6.毕生未称帝

曹操身前是做到了魏王,在晚年野心也有点膨胀,在礼节上对献帝不再像当初那么客气,所享有的权力和配置超过了人臣之限。不过晚年膨胀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杀了许多无辜之人,唐太宗一生精治,但到了晚年却有不少劳民伤财的举措,直言纳谏的开明也变成了“渐恶直言”。

但请大家注意到的是,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魏武帝是曹丕在他死后的追谥。再看看他的竞争对手们是什么情况。公元220年,曹丕威逼汉献帝退位自己称帝。公元221年,也就是仅仅过了1年,急不可耐的刘备就称帝了。公元229年,孙权也正式称帝,三国正式形成。这口口声声说要兴复汉室的刘皇叔,那边汉皇刚刚退位你就称帝,恐怕不大合适吧。贼喊捉贼的伎俩对于政治家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了。至于孙权的野心,据《张昭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孙权一次大宴百官,把功劳归于周瑜(赤壁之战前昔,周瑜力排众议坚决抗曹并最终大破曹军),张昭也跟大家一起歌功颂德。不想孙权呛他一句:“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赤壁之战前张昭是主降派)。可见孙权早已有称帝野心,根本没为汉室江山操半点心。

唯物主义论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世界,现今刑法理论界也反对主观归罪的思想。曹操一生都致力于统一群雄割据的中国版图,希望恢复大一统的局面,这有利于百姓生息和社会发展进步。而刘备孙权一定程度上是反对大一统的割据势力,违逆了时代潮流。曹操一生没有称帝而刘备孙权最后称帝,不管曹操是出于何种考虑,事实终归是事实无可辩驳。所以说曹操篡夺汉室实在是冤枉了他,而认为刘备一路举着正义的大旗,未免上了他那点小伎俩的当。

相关推荐:

白马之围曹操是如何胜利的?曹操的制胜法宝是啥

民国相士评冯玉祥:貌似刘备 诈如吕布 运只袁绍

明成祖树立上书言事的'样板' :求谏无过于唐太宗

姜子牙师傅是谁?姜子牙师傅真的是元始天尊吗

张飞关羽的死是刘备攻打吴国的主要动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