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风云人物

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个放牛娃、小和尚成就千古霸业的?

发布时间:2014-09-11 栏目:专题 投稿:土豪的蚂蚁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了最后一个有汉族为主的大一统王朝。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小和尚,这位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究竟做了哪些努力,能够从25岁起在短短十五年内称霸帝业?

朱元璋从小出生就不是十分的富贵,这点可以从历史上的各种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公元1328年,朱元璋降生在了一个贫苦的人家。他在家中排名老四,而且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都靠着农业生活。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也不能像大多数的农民一样过着非常平凡自由的生活他们家还屡屡欠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因为欠债都养不起他们了。

他的这么多个兄弟姐妹之中,只有几个人能最后活了下来,而在这几个孩子之中朱元璋是最小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在战争之中,都因为饥饿或者别的原因而死去了。留下来的孩子也不能生活得很幸福,家里也没有钱供他们读书,朱元璋小的时候就得给有钱人家放牛作为基本的生活

后来连这种基本上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艰难,因为元朝的人们不断的压迫着汉朝以及周边的国家。像朱元璋这样普通的老百姓,过日子都非常的艰难。在1343年的时候,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旱灾。当时土地都很难有收获,像朱元璋这种从小就祖祖辈辈都靠着农业为生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这导致他的许多亲人都在这场旱灾之中死去。

他们家留下来的,只有朱元璋和他二哥,而且家里穷得连给死去的人置办丧事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朱元璋的邻居看他们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坟地,朱元璋和他二哥用一些破旧的衣服将他们的家人尸首给包裹起来,这才将他们的家人安置了下来。

接下来为了活命,以及以后的生活朱元璋和他二哥等一些亲人也要被迫分开各自生活了。但是当时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旱灾,就算没有发生旱灾的地方,也因为一些有权势的人的打压,使大家的生活都不好过。所以朱元璋到各个地方都没有找到投奔的人,无奈之下,只好去了一个寺庙,当起了和尚。他在寺庙里为了生活,只能每天扫地洗衣服之类的。

即使这样,每天还要遭受寺庙里老和尚的打骂和争吵。后来这所寺庙也遭遇了旱灾,也没有人再来给寺庙上香了,无奈之下,寺庙里的和尚们只能被打发到各个地方云游。所以朱元璋又再次没有了住处,这一年他17岁。

后来流落的过程之中朱元璋几乎是在他走过的路上都过着乞讨的日子。这段时间里,他曾经回过自己的老家,也曾经到过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寺庙。在这段路上,他体会到了各种苦处,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使他变得更加沉稳,同时也有一些残忍,后来更是变得愈加猜疑。

这段时间国家也很动荡,各个地方的人都在用各种名义起兵造反,当时有一些教众非常受百姓们的追捧,其中就有一个白莲教。他们到处在宣扬着自己的道义,朱元璋当时也受到了他们的宣传。后来民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很多的不是尊贵的身份的普通人,也都开始起兵造反。

朱元璋25岁的那年,他一个小时后玩的很好的兄弟告诉他,可以去参加起义兵,或许能谋一条生路。本来朱元璋还在犹豫,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之前的寺庙一个师兄告诉他,这件事情已经被相关的人士知道了,有人要去告密说朱元璋与人相反。在各种形势的状况之下,朱元璋一些人走上了起义之路。

朱元璋入伍之后,因为他早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在人情方面变得很练达。而且在他小时候虽然没有钱读书,但是也粗略的认识一些字,而这些起义军之中大多数又都是农民,所以对于像朱元璋这种能够稍微认识一些字的,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在朱元璋入伍之后,就被当时起义的首领郭子兴重视,然后开始慢慢的提拔他。等时间一长,朱元璋的名声以及他的能力慢慢的就在军中给散开了,后来郭子兴也很看好他。还将他非常疼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

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

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二十七年俘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

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

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卒,葬南京孝陵。朱元璋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清“;第一太子”;褚英之死:居功自傲终惹祸端

此人想要讨好慈禧,送了一块稀奇宝石,慈禧看后大怒将他发配边疆

道郭嘉 对郭嘉的评价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顺帝?

哪位开国元帅以一封电报吓退胡宗南大军?